俄国象征派与但丁
本文关键词:俄国象征派与但丁
【摘要】:中世纪诗人但丁提出的"诗为隐喻说"奠定了他与象征主义天然的亲缘关系,而他本人经由俄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译介和阐释,从原初的"人文主义作家"成为了象征主义的导师。本文尝试从永恒女性形象和先知诗人主题两个主要方面,解读但丁对俄国象征派代表人物的影响。如果说贝阿特丽齐与永恒女性的关系是但丁作品的内在精神和灵魂,那么但丁与先知诗人的关系则可以当作但丁作品的外延性特征来理解,对于这两个问题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认识俄国象征派诗人是如何看待自身与世界、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以及这些看法对他们接受经典作品产生了何种影响。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关键词】: 俄国象征派 但丁 永恒女性 先知诗人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引言俄国象征主义就其发展的总趋势而言,是自外而内的,也就是说从借鉴外国范例逐渐转向发展本国传统。因此,对古希腊罗马时期经典作家的译介活动从本质上而言,旨在对于本国文学的重估和发现,和对于当代文学问题的发掘和思考。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作品在俄国象征派中的传播和接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精华;俄国现代主义的是是非非:欧洲的与本土的,先锋的与传统的[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戴卓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意识——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3 季明举;;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斯拉夫主义哲学实质[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4 陈立旭;;大众文化研究转向:费斯克理论之考察[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5 高春雨;张坤;;浅析安德列耶夫的《红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陶林;;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J];求实;2010年07期
7 张中锋;换个角度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李小桃;20世纪初俄国知识分子的寻神运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王丽丹;灵魂危机与自我救赎——论弗·克鲁平创作中的宗教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朱达秋;;俄罗斯思想的现代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李维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探析[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裘杰;两种文化语境下的中俄科学哲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6 于娟;卢布汇率制度安排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余献勤;勃洛克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继红;科拉科夫斯基的列宁主义观[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杨洁;基于历史文化视角的普京道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志远;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华;俄罗斯留学生初级口语课堂情境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月玮;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恶”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单晓莹;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的修辞特色[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晔;论康斯坦丁·巴尔蒙特诗歌中的象征主义[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莹莹;阿赫玛托娃《安魂曲》的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孟祥民;彼得一世时期的世俗教育[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斯维特兰娜·卡尔玛耶娃;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舜平;俄罗斯现代手风琴作品的宗教语境[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美丽;斯拉夫派人民性观念及其历史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文君;《日瓦戈医生》中的生命意识[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