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丁尼生的诗歌和共同体形塑

发布时间:2017-09-02 17:11

  本文关键词:丁尼生的诗歌和共同体形塑


  更多相关文章: 共同体 丁尼生 诗歌形式 中世纪复兴 回转式诗体


【摘要】:丁尼生对共同体的思考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形式,体现于他对诗歌样式/题材的选择,以及他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意象的营造,等等。他从亚瑟王传奇故事里汲取养料,并配以民间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这表明他把民族认同感定位在了"草根"阶层和中世纪的田园风光。这一定位非常重要:它是对19世纪英国的工业环境和帝国环境的拒斥。丁尼生对"中世纪复兴"运动的介入,尤其是对传奇/田园诗等文学体裁的选择,构成了对建筑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基础上的帝国霸业的反思和反叛。丁尼生对共同体的思考,是在"进步"话语大行其道的时代中进行的。他敏锐地感到,向往直线性进步的欣慰症是不利于共同体建设的,这在他的许多诗歌中都有体现,而且往往是通过回转式诗体来体现的。关于共同体如何进步的问题,始终是丁尼生的心结,这也常常由他的回转式诗体得到反映。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共同体 丁尼生 诗歌形式 中世纪复兴 回转式诗体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172)
【分类号】:I561.072
【正文快照】: 19世纪英国诗人丁尼生(Alfred LordTennyson,1809—1892)素有“时代代言人”的美称,却也因此而饱受诟病。作为钦定桂冠诗人,他常常被套上“为维多利亚王朝代言”乃至“为大不列颠帝国代言”的罪名。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倾向挟“去经典化”风潮之威,呈愈演愈烈之势。最近问世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企平;;想象共同体:《卡斯特桥镇长》的中心意义[J];外国文学;2014年03期

2 丁宏为;使命的重负·疲惫感·落下——英国19世纪诗歌中一个持续而变化的主题[J];国外文学;2004年04期

3 丁宏为;;“最悲惨的时代”——丁尼生的黑色诗语[J];国外文学;2009年04期

4 丁宏为;;达尔文的冲击——略谈诺顿版《丁尼生诗选集》[J];国外文学;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艳华;;试论佤族原始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J];沧桑;2011年02期

2 温珍奎;文明概念新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立;;武侠文学的文化史意义及外来参照[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4 徐笑一;论巴依阔夫《大王》的三重境界[J];俄罗斯文艺;2004年02期

5 殷寄明;“六书”的语源学透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王立;;国学与文学主题学关系的几点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张林祥;儒道墨法文艺价值观比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周星;;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赵旭东;;适应性、族群迁徙与现代的文化认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何];;论文字生成机制(一)[J];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赵旭东;;适应性、族群迁徙与现代的文化认同[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2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彭兆荣;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雪梅;舆论的演变与社会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乔彬;中国原始彩陶造型与纹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曹地;汉语语序理据与对外汉语语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鹏;文化产业的反文化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刘玉;网络舆论趋势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8 邬永祥;饮食考古初论[D];安徽大学;2011年

9 官文娟;从怀疑到信仰—探寻阿尔弗雷德·丁尼生诗歌中的宗教哲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盛;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之影响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春芳;;哈代乡土情结的演变[J];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2 徐江清;;亨察德的伦理悲剧——伦理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3 周倩倩;;论亨察德的伦理结问题[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春梅;;从衔接与连贯视角看丁尼生的诗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吴兆蕾;;丁尼生的隔绝题材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吕黛;;越过海滩——丁尼生诗歌的生态学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陈小菁;;丁尼生《悼念集》中外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5 ;丁尼生·横越大海[J];新诗;2013年03期

6 阿·丁尼生;袁可嘉;;丁尼生诗二首[J];诗刊;1980年08期

7 欧阳俊林;科学的回声 精神的困惑——评丁尼生诗歌的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张治国;浅析丁尼生短诗《鹰》的音乐美和形式美[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丁宏为;;达尔文的冲击——略谈诺顿版《丁尼生诗选集》[J];国外文学;2010年04期

10 官文娟;;丁尼生《悼念集》:科学与宗教的权衡[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渭北;丁尼生的犹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子雨;莎翁传记的制作、作家获得名声的途径[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张新颖;生长的缓慢与长成后的精彩[N];文汇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万应慧;积蓄梦想起航的动力[N];辽宁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兆蕾;追寻精神的上升[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苏景;从诗中言者的角度解读丁尼生的心路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侯芳燕;丁尼生诗歌创作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思明;丁尼生抒情诗的魅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亚西;丁尼生《悼念集》中的张力美[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戚德慧;丁尼生《悼念集》中的科学与宗教思想探析[D];宁波大学;2013年

6 肖菊;从诗歌的叙事技巧解读丁尼生的思想演变[D];贵州大学;2008年

7 江莉莉;论丁尼生诗歌中的怀旧情结[D];浙江大学;2008年

8 文春梅;从功能文体学视角重读丁尼生的三首诗歌[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经苹;丁尼生诗歌中女性主体身份的自我建构[D];贵州大学;2006年

10 胡丽娟;论《悼念集》中的救赎[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77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