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

发布时间:2017-09-06 17:52

  本文关键词:论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马华文学 反乌托邦 原乡“误读”


【摘要】:马来西亚建国后对华人文化的区别对待,使大马华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进而直接催生了马华文学的反乌托邦书写。一方面,对文化中国的美好想象形塑了文化乌托邦,但是融入过程中的失落感和文化归属的焦虑感迫使作家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原乡在想象中被"误读",打上了华人家族垦殖史的深深烙印而成为作家们的"乡土乌托邦"。原乡"误读"和反乌托邦书写的纠缠,不但展现出马华作家们新时代的思考面向和轨迹,而且表达了他们对故土、家园在工业化社会的强势侵袭下不断变异而感到的无尽担忧。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马华文学 反乌托邦 原乡“误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B08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38.06
【正文快照】: 自从托马斯·莫尔在他那部举世闻名的作品《乌托邦》里虚构了一个平等、理想,因而大大超乎现实存在的国度,人类对有关逝去的黄金时代的追忆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之心态都可以用这个名词加以形容,就像卡尔· 曼海姆(Karl Mannheim)说的,“当一种心灵状态与它在其中发生的那种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一平;试论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关系[J];世界历史;2003年05期

2 齐顺利;;一个民族,两种想象:马来人与华人关于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争论之述评[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3 王德威;原乡想像,浪子文学——李永平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朱崇科;;想象中国的吊诡:暴力再现与身份认同——以高行健、李碧华、张贵兴的小说书写为中心[J];扬子江评论;2008年02期

5 朱立立;漫游·时间寓言·语言乌托邦——解读《海东青》的多重方法[J];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章征科;;洋务运动时期士向知识分子的初步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吴百荣;;亦梦亦真实——对《恩主》中人物形象的原型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姚建;;试论两岸乡土小说的异质同构性——大陆乡土小说作家群与台湾早期乡土小说作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柯岚;;“法律与文学”中的“局外人”[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孟君;;作者表述:源自“作者论”的电影批评观[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刘忠波;;30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李仙飞;乌托邦研究的缘起、流变及重新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丽贞;旅行者的回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陶磊;大河、旅行、性与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原不二夫 ,刘晓民;马来西亚华人眼中的“马来西亚民族”[J];南洋资料译丛;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雷;孟晶磊;;破译《夜猎》的反乌托邦密码[J];理论观察;2007年02期

2 杨雷;;解密《夜猎》的反乌托邦密码[J];学术交流;2008年05期

3 姚金梅;;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J];名作欣赏;2011年33期

4 董玉敏;;解析赫胥黎《美丽的新世界》中的反乌托邦主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振滔;王娟娟;;反乌托邦思潮之后的可能性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3年08期

6 刘丽霞;杨雷;;反乌托邦文学的后现代主义价值取向[J];学术交流;2014年04期

7 于红;朱丽明;;论反乌托邦文学的主题与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4期

8 郭振新;;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解读《复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9 谭仕慧;;论《撕裂的末日》中的反乌托邦主题[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10 沙媛媛;;《蚁生》:一部反乌托邦的寓言[J];文学教育(上);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剑;科学、理性与“反乌托邦”想象[N];光明日报;2013年

2 曾勋;反乌托邦电影的前世今生[N];文学报;2013年

3 ;科幻:从悲观的未来想象中得到教益[N];解放日报;2007年

4 苏宛;曾经有这样一个反乌托邦[N];文艺报;2011年

5 商报记者  扈明;MSN逼退QQ:人际关系的简约化[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6 梓凡;《移动迷宫》:无害的科幻青春[N];中国电影报;2014年

7 文婷;《移动迷宫》:适合青少年的爆米花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慧萍;当代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寓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反叛与延续——从“反乌托邦三部曲”看反乌托邦小说[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雷;破译《夜猎》的反乌托邦密码[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丽霞;反乌托邦文学的“二重性”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4 游青;艾尔弗雷德·库宾小说《另一边》中的反乌托邦问题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王一平;论20世纪英语反乌托邦文学之思想意蕴及反讽艺术[D];江南大学;2009年

6 张旭;“反乌托邦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丽娜;论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中的弥赛亚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珊珊;《乌托邦》与《美丽新世界》:乌托邦文学与反乌托邦文学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闻超;反乌托邦视角下的长篇小说《2017》[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陈侃;当代自由主义反乌托邦思想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0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0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