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基于高低语境理论探析《喜福会》中的交际冲突

发布时间:2017-09-08 11:32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低语境理论探析《喜福会》中的交际冲突


  更多相关文章: 高低语境 《喜福会》 跨文化交际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来自不同语境的国家的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语境下的人们的交流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能否了解这种差异弥补差异成为了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喜福会》这部描写中美不同文化下的两代人之间遭遇沟通障碍努力消除障碍的文学作品,探究高低语境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从高低语境的视角为促进跨文化交际提供可行性建议。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高低语境 《喜福会》 跨文化交际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引言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19世纪50年代移民旧金山的四个中国女人的故事。她们通过玩麻将认识了彼此,并一起建立了一个俱乐部“喜福会”,寄托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四个中国女人各自有一个女儿,作为中国母亲的她们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以及女儿的爱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困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超;;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睿;;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J];才智;2012年03期

2 金芳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案例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0期

3 李智锋;;浅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以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管理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4 郭线庐;高民;;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国设计的语义背景相关问题浅论[J];当代艺术;2012年03期

5 黄妍;;语言学视角下的电影跨文化信息传递模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6 郭宁;;高低语境文化对中美交际模式的影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谭幸;;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文化对比概论[J];考试周刊;2012年33期

8 李莎;;关于目标“语块”输入促进语境转化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3期

9 杨艳;;中国人的双重性格:含蓄内敛与开放热情[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陈璐;;高、低文化语境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金田;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连旭;大跨体育建筑有效地域文本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徐春毅;中国武术跨文化交流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白玉杰;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4 娄炜利;人物访谈电视节目互动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涛;谈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交际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莎;语言运用中高低语境的动态转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跨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杨瑞艳;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中美言语交际风格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娄炜利;修辞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陈惠;中法合资企业跨文化冲突管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唐红;新疆中亚留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现象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粟愿丹;味道中国 舌尖华文化[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倪诺;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英汉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教学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廷国;“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立群,吴金平;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2年04期

2 袁霞;从《喜福会》中的“美国梦”主题看东西文化冲突[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3 王剑华;;浅谈《喜福会》的故事魅力[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4 谢虹;;从小说《喜福会》看“多文化人”理想的实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静;;探究《喜福会》成功的魅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赵莉华;;《喜福会》在中国单一的读者接受及其根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丽秋;;“各说各话”——浅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年02期

8 符蓉;;文化的冲突与兼容——解读《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顾静芸;;试论《喜福会》中的埃勒克特拉情结与母性力量[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10 王朝杰;;《喜福会》中的婚姻描写[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回译中的问题——以《喜福会》程乃珊译本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2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郭爽;亚裔美国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静;《喜福会》中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立群;见木还是见林:解读《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描述[D];暨南大学;2003年

4 朱姝姝;基于文本探析《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郭辉;从个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阚雯;通向理解之路—《喜福会》文化冲突与身份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赵艳平;生存在夹缝中的人—《喜福会》的语言杂糅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刘怡;对峙与融合—论《喜福会》的叙事魅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丁菁;共存与交融—论《喜福会》的多元文化性[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秦宗璧;论《喜福会》所表征的文化身份杂交之旅[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3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13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