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杂糅与第三空间: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身份构建

发布时间:2017-09-09 00:05

  本文关键词:杂糅与第三空间: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身份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女勇士》 身份构建 杂糅 第三空间


【摘要】:汤亭亭作为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创作出多部以华人在美国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其中,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女勇士》自面世以来,便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该小说反映了美籍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与状况,也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双重文化所带来的困扰时,努力寻求自身身份的艰难历程。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探讨了汤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在寻求身份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困惑,解决母女冲突以及协调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关系等问题。最终,作者通过杂糅策略建构了自己特殊的身份。她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吸收了美国的价值观,将两种文化兼容并蓄,展现了文化融合的主题,为美籍华裔身份危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汤亭亭及其作品《女勇士》,并对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另外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即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该部分重点介绍了该理论的起源与基本原则,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阐述了作者寻求身份的第一阶段。在该阶段中,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对人物所造成的多重困惑。以及,作者在面对困惑时所做出的努力与对抗。第四部分属于作者寻求身份的第二阶段。即作者吸收中美文化中的有益之处,重建了美籍华裔的杂糅身份。该部分除了确立身份之外,还重点阐述了杂糅身份的特点及其意义。它不仅帮助华人找到了解决身份危机的方法,为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争取了权力,还促进了文化融合,顺应了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趋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女勇士》 身份构建 杂糅 第三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4-6
  • 摘要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5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Maxine Hong Kingston and The WomanWarrior9-10
  • 1.2 Literature Review10-13
  • 1.3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Homi Bhabha's Theories of "Hybridity" and "ThirdSpace"15-20
  • 2.1 Origin of "hybridity"15-17
  • 2.2 Tenets of Homi K. Bhabha's "Hybridity" and "the Third Space"17-20
  • Chapter Three Searching for a Unique Identity:DifferentExperiences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20-35
  • 3.1 Identity Crisis in The Woman Warrior20-30
  • 3.1.1 Confusion from Generation Gap21-24
  • 3.1.2 Oppression from Gender Discrimination24-27
  • 3.1.3 Oppression and Confusion about Ethnic Discrimination27-30
  • 3.2 Identity Struggling in The Woman Warrior30-35
  • 3.2.1 Struggling of narrator for Gender Identity30-31
  • 3.2.2 Struggling of narrator for Ethnic Identity31-35
  • Chapter Four The Reconstruction of Hybrid Identity35-44
  • 4.1 The Necessities of Constructing Cultural Identity36-37
  • 4.2 The Construction of Hybrid Identity in the Third Space37-42
  • 4.2.1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nstructing Hybrid Identity38-40
  • 4.2.2 The Meanings of Constructing the Third Space40-42
  • 4.3 The Features of Hybrid Identity42-44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4-46
  • Works Cited46-49
  • Publication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秀娟;;《女勇士》的体裁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2 叶向东;;“女勇士”的成长——读汤婷婷《女勇士》[J];文艺争鸣;2010年23期

3 赵文琼;;《女勇士》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1期

4 李书影;;伦理身份逾越后的悲剧与赞歌——评《女勇士》中的无名女子形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陈浩婷;李卡娜;张凤明;;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人生——对《女勇士》三位女性的人物性格新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4年03期

6 何云燕;;新社村与华人街——论《女勇士》的文本空间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范莹芳;;《女勇士》与《蝴蝶君》中主要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J];作家;2008年24期

8 石磊;王建光;;试论《女勇士》中东西方文化的交错[J];作家;2009年12期

9 李侠;;浅析后现代视角下的《女勇士》[J];作家;2011年06期

10 朱士春;刘爱真;;论《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作家;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婷;打破沉默:《女勇士》的对话理论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2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洁玉;神话原型视域下的《女勇士》[D];鲁东大学;2008年

4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莉;《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但鸽;《女勇士》中“鬼怪”之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付天元;马克辛·洪·金斯敦《女勇士》的评价理论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孙岭;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女勇士》[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7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17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