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吉卜林《吉姆与喇嘛》中的自我归类
本文关键词:论吉卜林《吉姆与喇嘛》中的自我归类
更多相关文章: 鲁德亚德·吉卜林 《吉姆与喇嘛》 自我归类 英属印度
【摘要】: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是20世纪著名英国小说家、诗人,是英国首位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作家。《吉姆与喇嘛》是吉卜林迁居美国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以英属印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尔兰军团士兵的孤儿吉姆陪同一位西藏喇嘛寻找一条能够洗涤人生罪过的圣河的冒险故事。约翰·特勒是欧洲社会心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在著作《自我归类论》中提出了有关社会群体的理论。自我归类论是一种有关在群体行为中所经历的社会心理过程的理论,也是一种有关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理论。小说主人公吉姆是一个出生在印度的白人孤儿,他在与不同职业、种姓、国家的人交流时有着不同方式。作为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孩子,他在处理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时候有着怎样的心理过程呢?自我归类论在对文本的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对“自我归类论”的理解,论文将从“个人”、“群体”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小说主人公吉姆以及英属印度大背景下印度人民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结合理论与小说,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生长在殖民印度的白人男孩吉姆在独自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自我归类的?吉姆在与“圣人”西藏喇嘛以及与英属殖民群体之间的心理联系是如何建立的?这样的心理联系又是如何影响到他们的社会行为的?本文第一章主要从吉姆个人出发来分析他在生存旅程中是进行如何自我归类的。吉姆在拉合尔的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但在被父亲曾效劳的军队送去白人学校接受教育后,独自一人的他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归属问题。第二章主要是讲吉姆在遇到喇嘛后,开始跟随喇嘛游历印度。两个人年龄不同、身份迥异,因为彼此都有心中所追求而结为同伴。年迈的喇嘛在寻找能使他摆脱命运之轮的圣河,而吉姆在寻找绿地红牛。他们的追求看似不同,实则一致。从自我归类论的角度上来分析,他们的相互陪伴具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原因。第三章集中阐述个人与群体的心理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这样的心理关系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行为。在小说中,当地印度人民非但没有反抗印度土邦面具下的英国殖民统治,反而自愿与英殖民者联合起来共同维护帝国安全。奇妙的自然风景与奇特的人文风情,是这部小说的特色之处。吉卜林通过描绘印度社会温暖和谐的风土民情来表达自己对英印民族融合的期望,展现了他对两种文化不能割舍的爱。
【关键词】:鲁德亚德·吉卜林 《吉姆与喇嘛》 自我归类 英属印度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Introduction8-18
- Chapter One Individual Belonging: Lonely Journey of Kim18-29
- 1.1 Kim’s Survival Rules in Trouble Times19-23
- 1.2 Questions of Self Identity23-29
- Chapter Two Group Dependence: Pilgrimage of Kim and the Lama29-39
- 2.1 Lama’s Complex on the River of the Arrow30-34
- 2.2 Kim’s Obsession towards the Red Bull on a Green Field34-39
- Chapter Three Social Cohesion: Marvelous Humanistic Feelings39-50
- 3.1 Collective Empire Education in British Raj40-45
- 3.2 Peculiar Experiences in the Great Game45-50
- Conclusion50-53
- Works Cited53-57
- Acknowledgements57-58
-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58-61
-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吉卜林:“英王的吹鼓手”[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2 郑云;;吉卜林:帝国的先知[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1期
3 郭晓静;;吉卜林的多视角阐释[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金凤;;“帝国诗人”吉卜林的爱与痛[J];世界文化;2010年12期
5 陈洁;;吉卜林小说《莉丝帕斯》中的文化身份解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洁;;冲突抑或融合——论吉卜林东西方文化观的矛盾及二重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7 谢青;;“在孩子们的心中,既无东方亦无西方”——吉卜林作品中的孩子们[J];译林(学术版);2012年04期
8 陈兵;;国内吉卜林研究述评[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9 安德鲁·拉瑟福德;王占梅;;青年时代的吉卜林和他的诗作[J];文化译丛;1987年06期
10 王靓;岳二趁;;浅谈中国吉卜林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郑双;狼爸爸·吉卜林[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任秋凌;东西方文化在迅速融合[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3 孔令铜 《看中国》网总编辑;别让宫墙残垣总轮回[N];中国国防报;2011年
4 喻洁;迷醉在丛林的气息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秀清;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汪静;帝国想象的叙事[D];南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吉卜林印度题材小说中人物的身份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琳;论吉卜林《吉姆与喇嘛》中的自我归类[D];湘潭大学;2015年
3 伍U,
本文编号:875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7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