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菲茨杰拉德笔下“新女性”的多重身份

发布时间:2017-09-19 17:20

  本文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笔下“新女性”的多重身份


  更多相关文章: “新女性” 菲茨杰拉德 消费 身份 自由天使


【摘要】:小说家菲茨杰拉德与其同时代的"新女性"渊源深厚,在其笔下塑造了众多鲜活的"新女性"形象。"新女性"最初是以自由、独立的形象登场的,但其自我表达的方式却不可避免地与消费联姻,随之被营造成时尚,"新女性"自己变身为消费者,通过消费实践和追捧这一时尚;同时,由于对身体的关注、男性的"凝视"、婚姻等因素,"新女性"在消费之时又获得了另外一个身份——商品。所有追求自由的努力终因消费而徒劳无功。
【作者单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新女性” 菲茨杰拉德 消费 身份 自由天使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菲茨杰拉德的伦理叙事研究》(GD13XWW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新女性”(New Woman)是出现于美国上世纪20年代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其言行举止及生活方式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对美国社会影响深远,甚至获得了一个专属名称“弗莱波儿”(Flapper),也因此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爵士乐时代”的参与者、代言人及旁观者,小说家F·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杨;;秘密花园的文化叙事——论世纪之交中国女性作家的“欲望化写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孙薇;;时尚杂志消费主义倾向的符号学阐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程畅;;追寻设计行为的本质:无印良品设计理念对产品选材的影响[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5 左新荣;论健康消费的社会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仇萍;;另眼看女性与消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陈勇;崔瑛;;大众传媒时代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田婷婷;;消费主义与我国社会转型下的电视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李萍;;浅议审美泛化——从杜威实用主义美学出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杨彦;;论身体在当代语境下的显性表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毅;张京祥;;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陶韬;来嘉隆;;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贺爱忠;李韬武;盖延涛;;城市居民低碳利益关注和低碳责任意识对低碳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多群组视角的东、中、西部差异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雅丽;新闲暇空间:现代城市商业会所的组织、消费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程;文化视域下的我国网络阅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邓颢;娱乐化浪潮下的湖南卫视娱乐节目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万兵;试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隐喻文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5 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万兵;;菲茨杰拉德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模式[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5期

8 王斌;;法国的菲茨,菲茨的法国——论菲茨杰拉德的法国情结[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9 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王冬梅;张春阳;;解读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茜;联合利华欲放弃共同执政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黄昱宁;推开菲茨杰拉德之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苏往;他们不是菲茨杰拉德的同路人[N];文艺报;2013年

4 王凡;学生杜撰文字媒体盲目引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黄敏;头痛激发创业 成就百万事业[N];经济参考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柳青;罗曼史的假面和光环下的狼藉[N];文汇报;2013年

7 赵松;缓期执行的崩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丹 实习生 阳祝云;寻找菲茨杰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康慨;美国怨妇战胜比利时美女,赢得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陈慧稚;“前方有不适内容,阅读需谨慎”[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玮;菲茨杰拉德与消费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敏昊;菲茨杰拉德笔下理想的纽约——塑造“城市—乡村结合体”[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越;菲茨杰拉德三部主要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女权主义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波;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琳静;从消费文化角度看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美国梦”的破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梅菁;解读F·司格特·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的两个版本[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冬梅;菲茨杰拉德与他的“美国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蒋桂红;重释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2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882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