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中的孩子》的景观书写
本文关键词:论《时间中的孩子》的景观书写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中的孩子》 伊恩·麦克尤恩 乌托邦 景观
【摘要】:《时间中的孩子》是英国当代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一部重要作品,故事的背景设置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是一部英格兰"状况小说"。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考察小说中的伦敦及其周边各郡中的各种景观,这些景观为读者上演了一出出"乌托邦"变形记,既揭示了撒切尔政府统治下的英国社会特征和人民生活现状,又反映了作家尝试运用乌托邦想象的威力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空间的愿景。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时间中的孩子》 伊恩·麦克尤恩 乌托邦 景观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4C0471)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批评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针对英国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曾以“英国状况”一词予以概括。随着社会问题的纵深发展,紧随其后的许多富有责任的作家如迪斯累里、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福斯特等均曾在作品中积极讨论社会现状及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心;;“时间中的孩子”和想象中的童年——兼谈伊恩·麦克尤恩的转型[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左静;袁犁;;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古城镇再生模式探析——以丽江古城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2期
3 李长中;;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范式转型[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4 赵亮;;论《格列佛游记》中空间的社会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5 胡雅琳;;历史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民俗学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6 武廷海;杨保军;张城国;;中国新城:1979~2009[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2期
7 王琳;;全球空间生产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渝中区:向“内陆香港”挺进[J];重庆与世界;2012年01期
9 唐启翠;;东房与“再生”圣地——从冠礼空间看中国神话历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纪武;中国传统区域空间观念发端考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地方性知识:乡土文学抵抗“去域化”的叙事策略——以四川乡土文学发展史为例[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吴畅畅;赵瑜;;同志、身份/认同与空间——对中国内地同志网络空间生存及(集体)行动可能性之探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区柳春;王磊;许险峰;;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控制框架的探索——以柳州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凤超;;新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空间批判与空间命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9 张立群;;谢湘南论——诗歌的“空间地理”及其逻辑展开[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何培根;王莉;;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风貌特色区划探讨——以江苏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5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6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何以赎罪——评麦克尤恩《赎罪》[J];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2 李菊花;;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3 余华;;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J];作家;2008年15期
4 王翔子;;左手黑暗 右手美丽——品读麦克尤恩名作《水泥花园》的黑暗美学艺术[J];飞天;2010年04期
5 罗媛;;中国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1年34期
6 丁建宁;;赎罪如何可能?——评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6期
7 郭国良;蔡婷婷;;新婚之夜的悲剧——读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在切西尔海滩上》[J];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06期
8 张和龙;;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评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2期
9 舒奇志;;主体的欲望与迷思——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3期
10 叶红;;在切瑟尔海滩上[J];观察与思考;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慨;麦克尤恩耶城领奖,强烈批评以色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周志明(教师);麦克尤恩的救赎[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王东;麦克尤恩处女作花开南京大学社[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早报记者 石剑峰;“这不是以色列外交部设的奖”[N];东方早报;2011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文学巨人在中国遭遇“沉默”[N];深圳商报;2011年
6 黄昱宁;他就是我们自己[N];经济观察报;2012年
7 胡续冬;电影和小说之间的《赎罪》[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8 书评人 李杰邋思郁;麦克尤恩:经典作家如何面对大众读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胡;罗琳、麦克尤恩、胡赛尼同获大英图书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李菊花;作家该如何组织记忆?[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慧勇;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丽莉;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的真实[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聂玉娟;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孤独”[D];南昌大学;2012年
4 韩玉乾;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中的凝视、反抗和移情[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丽丽;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颖钰;在孤独、困惑和遗憾中寻找生命的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其方;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中的冲突与困惑[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王倩;拒绝遗忘的布里奥妮: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虚构[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杨燕;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非常态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7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7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