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天体和谐”

发布时间:2017-10-05 21:38

  本文关键词:论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天体和谐”


  更多相关文章: 天体和谐 毕达哥拉斯 音乐 荷尔德林 诗歌


【摘要】:"天体和谐"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及其弟子创建的哲学假说,强调宇宙天体、音乐、数字、神和人的心灵之间的和谐关系。该假说后经中世纪和近代发展到18世纪,涉及音乐、神学、天文学和文学领域。天体和谐是荷尔德林和谐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早期组诗"蒂宾根颂歌"中把天体和谐中的音乐感性特征与现代个性的精神特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天体和谐作为简单和谐是其以和谐对峙与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和谐观的前期准备。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关键词】天体和谐 毕达哥拉斯 音乐 荷尔德林 诗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和谐观研究”(项目批准号:09BWW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16.072
【正文快照】: “天体和谐”(Sph錬renharmonie)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及其弟子创建的哲学假说,他们认为,天体运动可发出凡人听不到的和谐之音。作为西方重要的思想财富,该假说被柏拉图和西塞罗接受,近代的开普勒开创了用自然科学方法验证其神学信念天体和谐的先河。天体和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田王晋健;;弗罗斯特《“熄灭吧,熄灭——”》一诗的生存论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刘剑;;时间性问题的转向与艺术的诗性归途——从狄尔泰到海德格尔[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典;;荷尔德林、尼采与里尔克艺术精神之比较[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5 买琳燕;;旅外过程中的人物成长——试析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列生;;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建华;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伍明春;;论“新诗”观念的塑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夏晓珍;心理学视野中的齐灵窝斯——霍桑《红字》新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腾;成长的烦恼:德国教育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国金;南方城市中灵魂的书写者—杨克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牛霖霖;论莱辛的启蒙主义戏剧美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刘芝璐;鞭打感情,,从那儿敲出智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喻敏良;寻求“自律”论与“他律”论的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海军;姿态悖论下的现代性抉择—《野草》浅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9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牛静;卢梭与托尔斯泰自然—文明思想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苍城子;;当你拥抱这没有吻的世界——献给荷尔德林[J];诗刊;2003年21期

2 洪颖;;返乡者的困惑——荷尔德林诗《返乡—致亲人》的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3 史风华;;荷尔德林诗歌之“自然的复魅”[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刘皓明;;《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研究卷[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01期

5 吴时红;;荷尔德林诗的精神旨趣探微[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张静;;论荷尔德林的狂热希腊崇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7 李双志;;汉语荷尔德林的意味和形式[J];读书;2013年10期

8 林克;;荷尔德林诗选[J];青年作家;2010年07期

9 顾正祥;《国际荷尔德林书目》[J];中外文化交流;1996年03期

10 赵蕾莲;;论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J];德国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爱斐儿;;灵魂的燃烧与精神的苦行——灵焚诗歌印象[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樵;荷尔德林早期的中国知音[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朱必圣(书评人);天上的荷尔德林:他的思想里没有黑暗[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芮虎;谈林克的荷尔德林译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白谦慎;刘皓明谈荷尔德林[N];东方早报;2009年

5 江文;荷尔德林: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N];北方经济时报;2001年

6 王岳川;私人话语与大师境界[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缪哲;德意志使命的领受者[N];南方周末;2010年

8 刘皓明;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歌的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李永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谁是德意志精神的象征[N];文汇报;2013年

10 王家新;燕山脚下的居民[N];黑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若凡;论荷尔德林的新神话及基督形象[D];河北大学;2010年

2 谢晓川;诗人的牺牲[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建锋;《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与德意志民族历史性此在的奠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秀青;“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凯;《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盛成龙;非此不可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新舒;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说话[D];兰州大学;2008年

8 欧阳帆;还乡的技艺[D];海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78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78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