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
发布时间:2017-10-09 00:33
本文关键词: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
【摘要】:本文拟从互文与戏仿视角对1919—1949年美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说明: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具有丰富和鲜活的内容,表现在:(1)庞德掀起的《神州》风愈吹愈烈,呈现出巨大的张力;(2)中国儒、道、禅的译介和传播在美国焕发出勃勃生机;(3)戏仿中国古诗成为美国新诗诗人与学院派诗人抗衡的重要途径;(4)中国诗歌使美国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1919—1949年中美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具有文学史上的特殊性:对中国诗歌来说,由于外部环境稳定性欠缺,造成对美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动力不足;相比之下,该时期的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实现了文本的狂欢。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互文 戏仿 中美诗歌
【基金】:陕西省社科项目(2014J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75203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PA105004)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2013CXB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2
【正文快照】: 引言互文与戏仿是研究中美诗歌关系的重要途径和理论视角。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符号学家朱丽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在《词语、对话和小说》一文中指出“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改编”(Kristeva,1986:36)。这意味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文斌;;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陈凯;黄梅;;《西厢记》与难题考验仪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4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李珂;;《无名的裘德》之互文性解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王永江;;本科翻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屠s,
本文编号:997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9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