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什迪童话中的跨文化身份协商
本文关键词:拉什迪童话中的跨文化身份协商
【摘要】:后殖民文学批评家霍米·巴巴提出"间质空间"的理论,认为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在这一策略性空间内交汇、冲突,最终达成协商,为后殖民作家的文化身份困境提供了一条出路。后殖民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萨尔曼·拉什迪的姐妹篇童话作品《哈鲁恩与故事海》《卢卡与生命之火》中,主人公被置身于西方主流文化与东方文化交错、对抗的"间质空间",经历了迷茫、冲突、协商,最终认同自身混杂性文化身份的抵达,象征着后殖民作家对文化身份定位的一次尝试。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
【关键词】: 身份困境 间质空间 文化认同
【基金】:山东工商学院校级青年项目“对萨尔曼·拉什迪的空间解读”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QN042)
【分类号】:I561.078
【正文快照】: 身份困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边缘族裔作家以及后殖民评论界。后殖民文学批评家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提出“间质空间”“阈限性”的概念,将其引入后殖民时代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中。他认为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抗中,存在着一个混杂文化的“间质空间”,介于潜意识和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空草;;拉什迪的小说的听觉效果[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2 谢永新;浅谈拉什迪的小说创作[J];南宁师专学报;1994年00期
3 瞿世镜;后殖民小说“教父”拉什迪[J];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01期
4 海仑;;拉什迪又出新作《她脚下的土地》[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3期
5 武歆;;拉什迪:在文本内外[J];小说林;2014年02期
6 空草;拉什迪的《愤怒》[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7 杜心源,沈培法;流放者的寓言——论拉什迪近期小说创作[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石海军;;破碎的镜子:“流散”的拉什迪[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9 石海军;;故事与历史:“流散”的拉什迪[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10 黄芝;;借用·混合·转换:拉什迪语码挪用之社会语言学分析[J];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晓燕;;“爱”并“憎恨”着——萨尔曼·拉什迪的故土情结[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康慨;拉什迪亡命自传昨日上市[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康慨;法特瓦和我:拉什迪动笔写作回忆录,解密21年恐惧心灵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康慨;拉什迪疗伤新作锁定今年布克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早报记者 石剑峰;“我不希望它只是一本复仇之书”[N];东方早报;2012年
5 康慨;拉什迪落选布克奖,教授拒绝吃“妖女”[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苗苗;萨尔曼·拉什迪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武艳;萨尔曼·拉什迪作品中对印度历史的重写[D];大连外国语学院;2008年
3 董二丽;第三空间:拉什迪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策略[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旭瑾;迷失的家园[D];兰州大学;2013年
5 杨燕;萨尔曼·拉什迪笔下的悍女形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汪洋;拉什迪的“混杂”话语[D];苏州大学;2009年
7 王丹;拉什迪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及其成因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刘晓蕾;杂糅:身份的寻找和重构[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胡光伟;流散:找寻适意的家居[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代莉;多元混合文化理想的积极尝试[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9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9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