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8:28

  本文关键词: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克隆抗体 纯化 蛋白G 载体蛋白 全抗原


【摘要】:目的比较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探讨多克隆抗体纯化的优化方案。方法以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为纯化对象,进行抗体浓度、识别特征、亲和常数等对比研究,比较盐析(辛酸-饱和硫酸铵法)、蛋白G亲和纯化、载体蛋白亲和纯化、全抗原亲和纯化4种抗体纯化方法对于小分子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效果。结果采用的4种方法对于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效果有一定差异,蛋白G亲和纯化与载体蛋白纯化联合使用的纯化效果较为理想,获得的抗体纯度高、单一识别小分子抗原,且具有最佳的亲和常数。结论通过本文研究,优化的蛋白G亲和纯化与载体蛋白纯化的组合方案提高了多克隆抗体质量,为后续免疫分析方法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作者单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关键词】多克隆抗体 纯化 蛋白G 载体蛋白 全抗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12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133)
【分类号】:R392.1
【正文快照】: 免疫分析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开发便携、高通量快速筛查方法的首选技术〔1〕。在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中,抗体的制备是关键步骤。一般认为,分子量越大、结构越复杂的物质免疫原性越强。然而,目前人们所关注的很多物质,包括激素、化学农药、药物和食品添加剂以及环境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洪桥;朱蓉;徐葛林;严家新;;两种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兔抗CHO细胞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平;姬进进;江雪清;张博;陈希;王明召;蔡冠梁;;研讨化学核酸酶Cu(OP)_2~+剪切DNA的作用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杨晓阳;马建中;高党鸽;吕斌;于洋;;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JP-1蛋白酶性能影响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2期

3 张雯迪;苏萍;杨屹;郭振泉;;荧光免疫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氯胺酮[J];分析试验室;2010年07期

4 张春婷;苏萍;高翔;丁芳宇;杨屹;;微波辅助合成聚酰胺-胺修饰硅胶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0年12期

5 王建林,付连春,周实武,陈志坚,吕文波,叶学敏,孟广政,宋增福;维生素B_6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6期

6 郭蒙;杨景和;吴霞;丁红红;郭勤;;芦丁-镧-核酸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J];化学试剂;2009年02期

7 马红琼;杨建华;刘海峰;承强;李晖;;L-5-羟基色氨酸粉晶晶体结构解析[J];化学通报;2009年12期

8 徐莹;何国庆;李景军;潘敏尧;;菌源性弹性蛋白酶稳定性提高方法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6年01期

9 姜波;刘长建;成建立;范圣第;;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可溶性单糖[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2期

10 张春婷;苏萍;高翔;鄂红军;杨屹;;树枝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用于氨基酰化酶的固定化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基于功能化纳米颗粒和仿生材料的生化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学;2010年

2 张春婷;微波辅助合成硅胶键合树枝状大分子及其用于生物固定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徐莹;Bacillus sp.EL31410弹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及分离纯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高勇;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5 吴霞;葫芦脲和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6 毛勋;基于纳米粒子、酶的信号放大生物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马昌杯;分子信标技术在生物酶和ATP等重要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8 田敏;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9 李俊芬;喹啉、异喹啉类生物碱发光探针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张艳丽;基于邻近表面杂交分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蛋白和核酸的检测[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芳宇;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修饰硅胶用于酶的固定化及丙氨酸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2 孙东艳;基于脂质体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及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健;基于酶催化沉积放大和新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D];湖南大学;2011年

4 刘英红;阿昔洛韦的电化学行为及其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5 李昕;以卟啉为探针毛细管电泳分析蛋白质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6 项红升;肝细胞功能活性在线定性检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年

7 李海南;嗪草酮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李有琴;偶氮染料与环糊精、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山西大学;2006年

9 侯晓莉;三苯甲烷酸性染料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10 吴琼;维甲酸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分析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链杰;陈晨;胡希文;徐珊;蔡玲斐;;不同免疫程序制备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的效价比较[J];健康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Z,

本文编号:100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0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