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骨髓贴壁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

发布时间:2017-10-15 14:02

  本文关键词:骨髓贴壁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构建 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造血细胞 贴壁分离法 分离 培养 诱导 分化


【摘要】:背景:一般认为采用贴壁分离法得到的小鼠骨髓中能够贴壁的细胞为间充质干细胞,并能分化成为成骨、成脂肪及成软骨细胞,其中贴壁的细胞是否有分化为破骨细胞的潜能尚不明确。目的:检测贴壁分离法得到的小鼠骨髓中能贴壁的细胞是否能够分化为破骨细胞。方法:采用贴壁法得到小鼠原代间充质干细胞,以及通过贴壁1-5 d后得到不同时间贴壁的骨髓细胞。原代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时间贴壁的骨髓细胞分别用普通培养基,及含m-csf和RANKL培养基,培养9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原代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分别用普通培养基、含m-csf培养基、含RANKL培养基及含m-csf和RANKL的培养基培养,9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与结论:贴壁法得到较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及传代贴壁细胞的联合诱导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均为阳性,说明原代和传代的贴壁骨髓细胞中均有可以分化为破骨细胞的细胞。不同时间贴壁的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有差异,说明不同时间贴壁的细胞存在分化差异。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检验科;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组织构建 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造血细胞 贴壁分离法 分离 培养 诱导 分化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66904)~~
【分类号】:R329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内一种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向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细胞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1-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贴壁分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天阳;周学平;;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与中医药对其分化的干预抑制作用[J];安徽医药;2012年02期

2 王峻;吕文辉;刘红云;;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34期

3 杨丽;张荣华;谢厚杰;蔡宇;黄丰;;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分离培养体系与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6期

4 蔡鹏;朱绍兴;苏一鸣;黄世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36期

5 包洪卫;孙继芾;王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体外诱导培养高纯度破骨细胞:最佳剂量探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2期

6 李晓峰;赵劲民;苏伟;崔向荣;罗世兴;马爱国;;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0期

7 赵大成;汪玉良;党跃修;赵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9期

8 解琳娜;王健民;邱慧颖;高磊;周虹;龚胜兰;;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年03期

9 栗扬阳;赵庆华;;不同因子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晓淼;张凯;高廷益;刘亮;杨东昆;;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向成骨分化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2 黄懿文;杨锐;陈思;孙嘉;陈容平;黄震;;PPARγ通路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陆跃武;耿华云;盖灿;韩慧杰;;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清髓照射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年05期

4 阳玉群;莫雪安;农伟东;杨龙秀;孔德燕;张泰鹏;刘金萍;;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5 万甜;吴敏瑞;齐振熙;;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马平;杜娟;范志朋;;组蛋白甲基化促进AP2a基因表达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6期

7 安阳;黄荣花;李燕;冯云霞;;M-CSF油包水型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13年06期

8 王寒;赵根尚;周玉阳;高峰;张正升;何攀;李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纯及鉴定[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5期

9 王健民;宋宁霞;;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的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10 朱峰;胡贞贞;郭光华;王红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鉴定和体外标记[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建红;王世涛;刘学忠;卞建春;袁燕;熊桂林;刘宗平;;1α,25-(OH)2D3通过成骨细胞M-CSF途径影响破骨细胞增殖与分化[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峰;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科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对ET-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皓;丙烯酰胺对雄性动物生殖及成体干细胞的毒理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包晓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ICOS信号通路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干预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房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宋宁霞;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7 郝彦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朱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炎症反应及组织修复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9 申晶;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促进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内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变:糖尿病治疗的新模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10 朱天琦;GDNF和NT-3双基因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朝中;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心肌梗死大鼠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彭德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鉴定、SPIO标记及MRI活体示踪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谭亮;SD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注射BMSCs对小胶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何凤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血管平滑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6 翟旭;大鼠牙髓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样细胞能力对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孙明玲;ATG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障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8 许宝满;五种中药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调节烟雾吸入性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赵俊延;兔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的比较[D];遵义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立楠;;骨改建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年06期

2 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李志创,吕荣;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I,II型胶原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3 赵英侠;秦逸人;王静;;针刺后血清对培养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生长及其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年04期

4 曹亚伟;吴学建;王义生;李月白;;地塞米松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影响的初步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5 裴凌鹏;;反式白藜芦醇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许贞书,刘拥军,吕璐璐,韩之波,王彤,陈志哲,韩忠朝;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体外诱导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02期

7 王运涛;吴小涛;郑启新;陈辉;李永刚;茅祖斌;;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3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7期

8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Dopaminergic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1期

9 倘艳锋;陈久毅;李玉雄;罗永红;黎喜平;徐远坤;;补肾健脾法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2期

10 贾敏;张寒;;白芍总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立民;王正东;颜南;;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2 翁玄;朱勇军;张健;安洪;;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0期

3 陈晓;高素君;李薇;吴炜新;朱晶;王冠军;;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12期

4 苏秋香;王忠华;王淑华;蔡朔;张庭琛;;不同分离液和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晓曼;刘新生;许予明;李艾帆;;SV40 LT基因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6 王正东;颜南;李文海;马骊;;新生鼠股骨破骨细胞存在位置的确定及其噬骨能力验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9期

7 黄红铭;姜华;张慧;侯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破骨细胞[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8 董强;梁星;陈悦;徐凌;张庆鸿;夏露;陈明;付俊;;胰酶消化法纯化诱导不同年龄段SD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9 申玉芹;孙新华;于丽;于海霞;;不同CpG ODN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杨福军;李雨民;孙元明;晁爱军;;破骨细胞及其细胞组分对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民;陈建庭;金大地;武大林;陈祥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2 韩大庆;张其清;;破骨细胞完善类骨组织体外重建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吴北燕;黄绍良;陈惠芹;;BMP4对体外培养AGM来源HSC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4 尹文哲;陶天遵;陶树清;;大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育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海峡两岸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肖新华;廖二元;周后得;袁凌青;;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分化成成熟破骨细胞[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6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陈德才;魏松全;;体外培养SD大鼠破骨细胞凋亡及其规律探讨[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陈宏;蔡德鸿;张桦;;高度糖基化终产物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石义刚;陶天遵;李晓蕊;吴莹;陶树清;曲国藩;吴丽萍;;细胞因子、激素调节骨保护素和骨保护素配体基因表达及破骨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向荣;邢海燕;田征;唐克晶;饶青;王敏;王建祥;;AML1a对小鼠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新;日发现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刘霞;减少骨髓脂肪细胞可提高造血能力[N];科技日报;2009年

3 王雪飞;研究骨质疏松有了“替身”[N];健康报;2007年

4 ;韩忠朝:在干细胞领域执著前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记者 袁立新 通讯员 曾丘林;脐血造血细胞分离及冻存有新技术[N];健康报;2000年

6 项盈;王金福;作用于不同周期 参与细胞增殖分化 中药多环节影响造血干/祖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毛黎;美合成能刺激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的分子[N];科技日报;2008年

8 袁立新 曾丘林;深圳推出脐血造血细胞分离及冻存新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张英驰 袁卫平;从皮肤到血液破译生命密码的路还有多远?[N];健康报;2010年

10 曹丽君;胚胎干细胞培育晚期会发生基因变异[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4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勃;诱导骨髓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韩立赤;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黄定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周竹娟;转核技术建立可增殖神经细胞系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9 邓全军;端粒酶永生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邢小丽;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心肌细胞培养纯化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诱导的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7年

2 崔俊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徐路尧;Rac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林长贵;慢病毒载体介导nanog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吴陈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脑脊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7 高昆;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细胞系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8 屈佳;体外模拟心肌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刘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何力鹏;hVEGF_(12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7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37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