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蛋白酶体活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肿瘤
【摘要】: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由泛素、蛋白酶体及3个相关的酶组成,是体内蛋白质降解的途径之一。蛋白酶体活性测定方法、UPP调控蛋白酶体活性、UPP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单位】: 四川省川北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蛋白酶体活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肿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60141)
【分类号】:R3411
【正文快照】: 体内蛋白降解的途径有两种,即溶酶体途径和泛素一蛋白酶体通路(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UPP)0溶酶体途径主要降解胞外蛋白及跨膜蛋白;灱则主要__蛋白,Pt三_肺,是体内重要的转录后蛋白修饰手段W。蛋白酶体是UPP的主要组分,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胞核和胞质内,是一种高度保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世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陈晓勤;潘小芬;谢军;;蛋白酶体活性测定与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5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Li Jia;Feng-Ting Liu;;Why bortezomib cannot go with ‘green'?[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4期
2 周振华;侯令密;邓世山;;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李金穗;赵锐;幸天勇;李敬东;陈果;杨正伟;敬保迁;邓世山;;膜联蛋白A2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年04期
4 张召;;降解的智慧[J];生命科学;2013年11期
5 肖洁;牛国敏;尹松梅;谢双峰;李益清;聂大年;马丽萍;王秀菊;吴裕丹;;槲皮素联合硼替佐米或雷利度胺对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14期
6 武静;师永红;;泛素蛋白酶体碳末端水解酶L3[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年02期
7 王飞;王晓婷;戴洋;徐颖;邢云天;曲国立;戴建荣;;日本血吸虫VC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不同生活史期的mRNA表达水平[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震;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令密;泛素化调节Annexin A2表达异常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2年
2 李金穗;膜联蛋白A2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川北医学院;2013年
3 姜文杰;E2泛素交联酶RAD6在人类细胞周期中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尹会男,柴家科;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研究进展[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2 邓世山;;2-DE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在乳腺癌实际研究中的运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方海同;胡政;周光飚;;一种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筛选模型[J];生物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4 谢建军,胡亚美,吕有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2年01期
5 陈可欣,何敏,董淑芬,王继芳;天津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翠华;黄红娜;王琪;郑焙文;朱宝利;;结核分枝杆菌中的泛素样蛋白-蛋白酶体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防痨杂志;2011年07期
2 王文姬,陈楠;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肾脏疾病[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年05期
3 葛鹏飞;吕宪立;付双林;徐宝锋;李文臣;罗毅男;;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_1及DG神经元内20S蛋白酶体表达的变化[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2期
4 李文琪;王韵;;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参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J];生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5 曾令娥;陈哲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内源性抗原[J];检验医学教育;2007年03期
6 聂利珞;郭纪锋;严新翔;;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帕金森病[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年02期
7 王晓菊;崔速南;汪明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与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3期
8 马征;与MHCI类相关的抗原加工和抗原提呈的分子基础[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6年02期
9 谭玉燕;周海燕;陈生弟;;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邵菁;陈智超;李秋柏;;EGCG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增殖及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斌;陈刚;朱长进;;蛋白酶体抑制剂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马仰丽;侯健;;诱导性聚集小体的形成及蛋白酶体β5亚基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郑青春;常君丽;谢敏;陈钦浩;王少辉;廖晓梅;;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吴宇杰;金长文;;酿酒酵母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Rpn9的溶液结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刘珉宇;李炳生;刘全海;;泛素-蛋白酶体以及蛋白酶体抑制剂[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邵菁;李秋柏;陈智超;;EGCG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KM3增殖及蛋白酶体活性的抑制作用[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俞赞临;张洁;于嘉屏;;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蛋白质的机制及其组成成分[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徐评议;朱雯;李毅;冯慧宇;刘焯霖;;新型渗透性铁螯合剂阻断乳胞素诱导的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和黑质纹状体DA神经元损伤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付杰军;祝诚;林海燕;张晓萍;王红梅;;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滋养层细胞侵润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师超;徐朗莱;;盐胁迫下小麦根尖中蛋白质氧化和20S蛋白酶体的氧化与活性及泛素化蛋白的变化[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磊;是什么导致了疯牛病?[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雪梅;英国批准千年制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上市[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天如;海绵状脑病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蛋白酶体抑制剂:抗癌新秀[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2003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特约记者 倪黎冬 通讯员 闻昭君;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作用靶点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7 知陶;bortezomide治疗轻度NHL初见成效[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郭平 马增春 李鹰飞等;补血机制研究表明:四物汤能调节骨髓蛋白质表达[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劳;胆固醇和他汀[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常丽君;美发现调控细胞清除受损蛋白质的酶[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伯雨;睾丸蛋白酶体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陈国强;20S蛋白酶体快速分离和异质性研究及蛋白质体外甲基化修饰和行为表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吴涛;2810430M08Rik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在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越;20S蛋白酶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中的改变及其在诱导衰老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5 王新立;人胰腺癌细胞系20 S蛋白酶体的组成和异质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6 易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介导ERα降解的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7 张霞;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海峰;抑制蛋白酶体功能对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石科;蛋白酶体亚基PSMD7在纤毛/鞭毛解聚及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3年
10 李平;人源2OS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珍;20S蛋白酶体参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制性衰老进程[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同梅;中国常用农药对蛋白酶体和线粒体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3 石宁;蛋白酶体β5亚基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变化[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4 吕刚;用蛋白酶体外酶解豆粕的酶解参数及饲喂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郑青春;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小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慧;酒精性肝病中蛋白酶体活性抑制与内质网应激间相关性的体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宋操;短暂脑缺血导致损伤神经元中的蛋白酶体聚集方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潘传英;hPL1C-2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的功能及与c-Abl的相互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朱茜;20S蛋白酶体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衰老进程[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于建忠;PSMA6-8C/G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7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3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