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免疫系统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免疫系统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免疫系统 双加氧酶 色氨酸 双向调节作用 研究进展 吲哚胺 调控作用 犬尿氨酸 母胎免疫 免疫耐受状态
【摘要】:正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含铁血红素单体蛋白,是肝脏外唯一可以催化色氨酸(Tryptophan,TRP)中的吲哚环氧化裂解,并沿犬尿氨酸(Lkynurenine,KYN)途径代谢的限速酶。目前的研究认为,IDO不仅可以介导色氨酸的代谢,而且还具有免疫调控作用。这种调控最早发现于妊娠时的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通过抑制母体T淋巴细胞的反应[1],提高母胎免疫耐受,有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免疫系统 双加氧酶 色氨酸 双向调节作用 研究进展 吲哚胺 调控作用 犬尿氨酸 母胎免疫 免疫耐受状态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含铁血红素单体蛋白,是肝脏外唯一可以催化色氨酸(Trypto-phan,TRP)中的吲哚环氧化裂解,并沿犬尿氨酸(L-kynurenine,KYN)途径代谢的限速酶。目前的研究认为,IDO不仅可以介导色氨酸的代谢,而且还具有免疫调控作用。这种调控最早发现于妊娠时的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燕;姜毅;段蕴铀;;树突状细胞在结节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龙乾发;Hes1基因沉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癫痫的治疗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2 徐金环;吲哚胺2,,3-加氧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春亮;IDO基因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的建立[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云峰;任永欣;杨以阜;左建平;;吲哚胺2,3-二氧化酶与免疫系统功能调节[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11期
2 王进,龙振洲,张枢贤;锌与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年06期
3 凌昌全,赵伟康;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1993年03期
4 李佩国;三种白细胞介素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5 陶明哲;余金甫;;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体液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3年04期
6 李云峰;吴刚;孙杰;;黄热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J];旅行医学科学;2011年01期
7 李剑欣,张绪梅,徐琪寿;色氨酸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其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年03期
8 宋少华;傅志仁;;SOCS1对机体免疫反应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9 奚友耿;易宁育;;黄芪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北芪”对腺苷酸环化酶活力的影响[J];现代免疫学;1985年03期
10 袁波;;免疫系统中的核心基因[J];国外医学情报;199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承伟;;反义核酸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江凌晓;;鼠疫耶尔森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江凌晓;;鼠疫耶尔森菌外膜蛋白研究进展[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崔建美;王宇;王燕;王培育;刘艳艳;杨永清;;Cyclophilin A的功能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参考文献汇编[C];2006年
5 U疂;仁;崣景亥;康效岩;;人工肝佭功能障yR瘴锬承┌被崮土繆f歐的壚察[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物化学)[C];1964年
6 李兴升;王德华;;LEPTIN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A];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金伯泉;;TNFSF/TNFRSF的研究进展[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李忠明;;结核病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吴雄文;;T细胞识别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市免疫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振宇;岑瑛;陈俊杰;;热休克因子-1的结构及与热休克蛋白表达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月;美发现HIV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奥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小新;人类免疫系统“顾此失彼”[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珂;了解我们的体内“卫士”——免疫系统[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骗过免疫系统解决排异反应[N];科技日报;2005年
5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王艳红;科学家复活“化石病毒”后发现:人类免疫系统“顾此失彼”[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前进;艾滋病病毒入侵破坏免疫系统机理已查明[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肖鑫;免疫系统精细调控研究获重大进展[N];健康报;2008年
9 小华;人体免疫系统会干扰生物钟[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纪菁;让大脑也参与治病[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战军;人维生素D_3受体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机制的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2 徐胜;MHCⅠ类分子和白细胞介素17对天然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俞静;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及其配体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陈月;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抗原提呈细胞分化与功能的调节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姜晓君;成年肝脏造血免疫系统发育分化及其特有NK细胞亚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张奉学;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王晓娟;ConA激活的CD4~+CD25~-T淋巴细胞对NK细胞功能调节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8 黄晖;P物质调控表皮干细胞β-catenin表达的机制及其在ESC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严茂林;表达IDO的Kupffer细胞在体内外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凋亡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10 董萍;两种营养因素影响肠粘膜免疫和免疫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淑娟;雌二醇和孕酮对小鼠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调节[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国明明;大豆肽的制备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3 张路英;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曹新学;免疫系统的可视化计算模型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5 冯惠枝;吲哚胺2,3-双加氧酶对效应CD8~+T细胞溶胞作用的免疫抑制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丽;小鼠脾脏基质微环境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初明梅;血小板和红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王爽;种群免疫系统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万瑶;P物质与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人外周血中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宝刚;免疫系统来源的细胞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45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4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