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LPS致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7:26

  本文关键词:LPS致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PS Chang Liver细胞 AST ALT Hoechst


【摘要】:[目的]探索LPS体外致人Chang Liver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意义。[方法]分别用20、40、60、80、100μg/ml浓度的LPS作用Chang Liver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LPS对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别测定Chang Liver细胞上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用药24 h后Chang Liver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80和100μg/ml浓度的LPS作用后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显著性降低,胞外AST、ALT、ALP、γ-GT、LDH酶活性升高,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现细胞核固缩等细胞凋亡现象。[结论]用80μg/ml的LPS与Chang Liver细胞共培养24 h,可以建立理想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
【作者单位】: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医药学院 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舟山医院;
【关键词】LPS Chang Liver细胞 AST ALT Hoechst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429)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13C03036,2011C02003,2011C23034)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C23023)
【分类号】:R346
【正文快照】: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成分,其主要是由亲水的多糖和疏水的类脂A组成。LPS可诱导多种细胞凋亡造成多种细胞损伤,如巨噬细胞RAW264.7、人小肺癌细胞NCL-H446、神经细胞PC12、人子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 cell等[1-4]。不同的诱因导致不同的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小伟,游宇,卢放根,羊东晔,欧阳春晖,吴小平;LPS信号转导分子TLR_4表达与小鼠肝损伤的关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吴刚,闫歌,巫国谊,高小林,张建军,张大志,郭树华;内毒素体外诱导人肝细胞凋亡的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大志,任红,张定凤;内毒素致HepG_2细胞凋亡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8期

4 王华,魏伟,岳莉,汪倪萍,桂双英,吴丽,孙妩弋,徐叔云;白芍总苷对卡介苗加脂多糖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8期

5 王泰龄,王宝恩,刘霞,贾继东,赵静波,李新民,张晶,李宁章;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年04期

2 陈方军;王佳佳;李俊;;玉屏风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8年04期

3 邵芙蓉;魏伟;刘浩;孙妩弋;李响;;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燕玲;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新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1期

5 陈桂敏;梁振钰;高nr;谢毅强;王华;王少贤;;芪蚣抗纤方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6 张晓艳;;干扰素联合甘利欣对慢性乙肝纤维化阻断作用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7 谢秋里 ,王功遂 ,刘梅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8 马成军;李保明;姚世雄;;血清PⅢNP、CⅣ、LN和HA检测在抗肝纤维化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年05期

9 刘霞,刘锐宽,赵恭华,王泰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模糊聚类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顾生旺,章廉,侯金林,冯筱榕,骆抗先,翁介月;血清HA、LN、hPCⅢ、CⅣ联合检测与病理诊断肝硬变及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启文;谭行华;林炳亮;吴振新;;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成穆;姜辉;刘洪峰;李荣;李俊;;金银花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朱春华;连豫苞;陈宏斌;曾祥铨;欧文湖;;α-干扰素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HPCⅢ、LN、CⅣ水平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叶庆斌;郑承庆;董九香;吴建红;李传龙;;保肝抗纤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建;佘锐萍;肖鹏;毛晶晶;赵月;杜芳;高贤彪;;襄阳地区屠宰猪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红雷;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华;白芍总苷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3 韩旭华;白芍有效成分经皮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药效物质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陈诗慧;加味四逆散抗DHBV 3TC耐药株和抗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徐世军;桂枝挥发油对TLR2、TLR4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慕宁;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李大可;解毒饮防治雷公藤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夏彦玲;鹿茸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宣世英;原发性肝癌的生物病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霞;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灿;肝康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CD_4~+、CD_8~+、IL-12及IFN-γ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张艳;柿叶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玲非;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谢敏;白芍总苷在急性CCI_4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包薇萍;夏连垂盆汤治疗甲亢伴肝功能异常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坤;柴芩清肝方有效部位群提取物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丁训芳;柔肝颗粒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兼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陈华栋;楮头红保肝降酶药效物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刘琼;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10 楼颂梅;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PDGF-BB表达的研究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刚;细胞因子网络在肝损害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7年01期

2 王宇明;内毒素所致肝损害机理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4年01期

3 高本波,戴俐明,徐叔云;丹皮总甙和白芍总甙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王泰玲,赵静波;酒精性肝病的病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年01期

5 魏伟,梁君山,周爱武,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甙对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年03期

6 戴俐明,陈学广,徐叔云;白芍总甙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年06期

7 周玲玲,魏伟,沈玉先,徐叔云;白芍总苷对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样改变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年02期

8 葛志东,周爱武,王斌,沈玉先,丁长海,张安平,魏伟,徐叔云;白芍总甙、芍药甙和白芍总甙去除芍药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5年04期

9 王斌,陈敏珠,徐叔云;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年03期

10 徐叔云,沈玉先,许杜娟,魏伟,,梁君山;白芍总甙和丹皮总甙对松果腺调节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丽 ,顾大勇 ,马布仁 ,陈莉 ,曾祥元 ,唐旭东 ,许玮;LPS直接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PMN的粘附作用及核因子κB调控机理的实验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01期

2 王梁华,朱玉平,潘卫,娄永华,陈建鹤,冯煜,焦炳华;LPS、rh-TNFα刺激PBL诱导TRAIL表达的初步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9年03期

3 顾大勇,曾祥元,陈莉,杨季云,马布仁,王天然,唐旭东,石力;LPS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及NF-κB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年01期

4 孙可一,季晓辉,冯艳红,殷国庆;内毒素休克猕猴白细胞介素18 mRNA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年03期

5 杨志军,葛煦,饶志仁,段丽,鞠躬;Fos蛋白在LPS免疫激发大鼠脑内的分布[J];解剖学报;2000年04期

6 李凌波,朱孔黎,杨渝珍,龚非力;LPS刺激对TACE基因表达和对TNF-α前体加工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年10期

7 罗晓光;葛春林;任艳;吴哲;王秋爽;董理;张朝东;;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提高损伤PC12存活率[J];免疫学杂志;2008年02期

8 万志红,陈惠孙,陆松敏;磷脂对脂多糖诱导中性粒细胞CD11a表达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5期

9 顾大勇,陈莉,马布仁,杨季云,曾祥元;LPS直接诱导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L-8的表达及对PMN趋化作用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年05期

10 李康生,董菁;6-羟基多巴对免疫功能和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林;郭峰;王飞;王永杰;;不同浓度的LPS对RAW264.7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静;王宏健;申晓辉;何晓凡;贺石林;文志斌;;血管紧张素-(1-7)对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段光杰;刘友生;朱江;许成燕;徐小明;;合成的MD-2模拟肽体外抑制LPS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翠萍;董思国;;用酶标抑制法检测霍乱疫苗中LPS含量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罗百灵;张乐蒙;;LPS诱导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IRF-1的表达及信号传导通路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孟爱宏;;p38MAPK和STAT3在LPS刺激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Regulation of fun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LPS)-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by salmeterol[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旭林;郭峰;王飞;王永杰;;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的时间效应[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国瑛;管茶香;唐春燕;周勇;周慧芳;李云超;刘惠君;;VIP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TGF-β_1的影响及其机制[A];湖南省首届生理—药理科学青年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袁伟锋;李跃飞;李理;黄文杰;;中和TNF-α对减轻LPS致ALI炎症反应损伤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忠花;HBV对补体杀伤作用的影响及LPS对胞内DNA免疫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雁;microRNAs在α-黑素细胞刺激素抑制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建华;TRPC3在脂多糖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吕峰;p55PIK:慢性炎症分子干预的新靶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吕峰;p55PIK:慢性炎症分子干预新靶点[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史秀岩;NG2蛋白多糖在LPS诱导的肾小球炎症及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姚永伟;脂多糖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段光杰;内毒素拮抗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张文瑾;早期凋亡细胞炎症及免疫抑制性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娟;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不对称分布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栋花;乳酸杆菌对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蓝杨;IL-10对脂多糖诱导的Ana-1细胞MyD88/核因子κB通路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胡道军;IL-29和IL-10对脂多糖诱导Hela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作用的初步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戴卓娅;肝X受体-α对炎症的调节与神经元衍生孤核受体-1的关联[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曹志友;下丘脑TRPV1在LPS致大鼠发热过程中对体温及脑内AVP含量、[Ca~(2+)]_i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肖波;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的体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杜莉莉;RNA干扰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朱珊;热休克预处理及HSF1对LPS所致巨噬细胞迁移及黏附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郑宁宁;RNA干扰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娄军;LPS诱导的免疫相关基因在免疫系统中潜在功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5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