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摘要】:目的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副甲菌)噬菌体(副甲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昆明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副甲噬菌体,并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其滴度;透射电镜下观察浓缩纯化后的副甲噬菌体形态;分析副甲噬菌体对不同pH(1~12)和不同温度(40、50、60、70、80℃)作用的敏感性;培养副甲菌和副甲噬菌体,以不同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对应的噬菌体滴度为纵坐标,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并测定爆发量、最佳MOI及副甲菌突变率;提取副甲噬菌体基因组,酶切分析副甲噬菌体核酸,SDS-PAGE分析副甲噬菌体外壳蛋白;采用热酚法提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采用苯甲基磺酰氟(phenylmethanesulfonyl fluoride,PMSF)法提取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初步分析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果在医院的污水中分离出的副甲噬菌体,经双层平板计数可见大小不一、透明的噬斑,滴度在109~1010 PFU之间,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长尾和一个头部;副甲噬菌体在pH值3~10之间滴度较高,40℃以上,随温度上升滴度明显降低,在80℃几乎无活性副甲噬菌体存在;副甲噬菌体感染潜伏期为20 min,爆发期为50 min,爆发量129,最佳MOI为0.2,副甲菌突变率为5.8×10-7~2.2×10-6;副甲噬菌体基因组的单酶切产物均可见33 bp的特异条带,SDS-PAGE分析可见4条主带;LPS、OMP能与副甲噬菌体结合,是副甲噬菌体的受体。结论副甲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基因组为dsDNA,大小为33 bp,最佳MOI为0.2,受体位点为LPS和OMP。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关键词】: 沙门菌 甲型副伤寒 细菌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19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Y398)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0ZC055;2012FB135)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是生物圈中最多的微生物,在微生物平衡及生物多态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副甲菌是甲型副伤寒的病原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对副甲菌普遍易感,尤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每年全球伤寒患者约2 200万,其中由副甲菌引起的约500万[1]。在我国尤其是在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忠;邓灯;程顺峰;王仁杰;秦志华;王文琪;;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抗原性分析[J];水产科学;2010年08期
2 常昭瑞;张伟东;闫梅英;王子军;张静;孙军玲;;2009年全国伤寒和副伤寒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1年04期
3 王斌;朱力;李娜;梁昊宇;王恒j;陈薇;曾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外膜蛋白质组学参考图谱的建立[J];军事医学;2012年09期
4 张克斌,陈志瑾,金晓琳,饶贤才,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耐噬菌体突变频率测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1期
5 罗朝晨;陈爱平;谢芳钦;陈建辉;杨劲松;;2004~2010年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年05期
6 赵英伟,王多春,李燕萍,卢明俊,刘延清,高守一,阚飙;霍乱弧菌噬菌体VP4受体成分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红苹;邱德全;谭龙艳;;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的分离与鉴定[J];水产科学;2010年05期
2 张克斌,金晓琳,朱军民,胡晓梅,饶贤才,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基因组测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朱军民,金晓琳,饶贤才,黄建军,张克斌,胡福泉;PaP3噬菌体53×10~3蛋白编码基因的确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张克斌,金晓琳,周莹冰,李明,申晓冬,朱军民,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3期
5 李明,申晓冬,周莹冰,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6 李明;申晓冬;丛延广;谭银玲;饶贤才;胡福泉;;难测序噬菌体基因组PaP1的大片段克隆及测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王志丽;管越强;王颖;岳强;;养殖中华鳖肠道中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噬菌体的分离和性质分析[J];水产科学;2012年07期
8 孙丕喜;郑风荣;陈皓文;;2010年中国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成就[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吴晓春;邓灯;程顺峰;刘慧;姜令绪;;鱼肠道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的建立[J];水产科学;2013年05期
10 周莹冰;申晓冬;李明;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军;孟庆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噬菌体[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建军;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周莹冰;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3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噬菌体基因组改造的技术准备[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卢曙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的基因组学研究:一种由EndonucleaseⅤ介导的细菌免疫新机制的发现与证实[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萌;噬菌体对食品加工过程沙门氏菌污染的防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刘素芹;压电体声波微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张萍;一株黄原酸盐生物降解菌的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4 王子微;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KS461-2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荣华;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感染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志平;噬菌体KS461-2部分特性及全基因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永恒;猪肉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PCR快速检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丁云娟;副溶血弧菌噬菌体qdvp001的分离鉴定及其在牡蛎净化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王学琴;噬菌体内溶素基因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10 胡子毅;利用噬菌体控制原料乳中假单胞菌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丁;林天龙;许斌福;龚晖;;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抗原性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2 林玫,唐振柱,董柏青,曾竣,王鸣柳,李翠云,龚健,梁大斌;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3 张伟妮;周丽;邢婧;战文斌;;水产动物主要弧菌外膜蛋白结构的比较分析[J];海洋水产研究;2008年02期
4 闫梅英,梁未丽,李伟,阚飙;1995-2004年全国伤寒副伤寒的流行分析[J];疾病监测;2005年08期
5 高金霞;张静;;200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监测;2008年11期
6 张莹;张静;;云南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0年07期
7 唐小千;战文斌;周丽;绳秀珍;;6种海洋致病性弧菌36kDa外膜蛋白特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陈翠珍;房海;张晓君;王秀云;葛慕湘;;牙鲆鱼肠道弧菌感染症及病原特性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5期
9 杨进,董柏青,王鸣柳,唐振柱,龚健,李翠云,曾竣,杨宏徽;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2期
10 张晓华,徐怀恕,RobertsonP,AustinB;弧菌标准菌株外膜蛋白的比较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君;三种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洪明;水产动物主要病原细菌免疫特性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安;红足壮异蝽的生物学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2 刘政,张莲英,刘君,,薄志坚,李云;F344/N-Smu-D大鼠生长发育若干生物学特性的检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95年01期
3 刘松青,冷澜,韦先超;桃花水母[J];生物学杂志;2005年04期
4 林树乾;杨少华;张维军;王洪梅;高运东;李国升;李庆剧;赵宏坤;仲跻峰;;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J];家畜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5 刘业兵;田春利;胡艳丽;孙晔;张万林;;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家禽;2006年24期
6 王雪梅;陈祥盛;李晓飞;;芫菁科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研究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史清海;路西春;;载脂蛋白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
8 李朝晖;虞蔚岩;华春;宋东杰;陆曦;戴莹;;猫蛱蝶的生物学特性与生境调查[J];昆虫知识;2008年03期
9 王素华;;腺病毒载体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9期
10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华;陈训;;贵州花江大峡谷黄褐毛忍冬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王学理;武迎红;丁壮;;鹅源禽副粘病毒NA-1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刘岳龙;孙志;李清;孙谦;秦爱建;金文杰;邵红霞;;小鹅瘟强毒CZ株的细胞适应毒的培育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测定[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谢增兰;郭延蜀;胡锦矗;张孝春;张勤;;高体溠湉的生态生物学及个体发育研究初报[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汤琳;郑璐;庄羽美;戚春建;马泓冰;周璇;张学光;;鼠抗人CD40突变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青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何琼琼;程瑞雪;冯德云;李波;郑晖;;丙型肝炎病毒 NS3基因对人肝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肖仔君;钟瑞敏;陈惠音;杨汝德;;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晓慧;孙招金;陈晶;艾军;薛素强;孙京臣;郭霄峰;;狂犬病毒Hep-dG株的拯救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9 王玉红;支海兵;黄炯;;小反刍兽疫病毒在两种Vero细胞中生长特性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华芳;雷连成;王丽哲;韩文瑜;;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獭兔的生物学特性[N];中国特产报;2003年
2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孔令杰 北京佳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文浩;大眼鲈的生物学特性[N];中国海洋报;2002年
3 记者 王翰林;杏黄兜兰首次成功回归自然[N];科技日报;2007年
4 复旦大学教授 薛京伦;人类基因组研究与生物医学应用[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李雪林;上海构建海洋学科“制高点”[N];文汇报;2008年
6 郑灵巧;福建病毒不是单一病毒[N];健康报;2006年
7 记者 仇逸;上海完成甲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刺花莲子草[N];大众科技报;2003年
9 记者 徐敏;挑战生殖发育“经典学说”[N];解放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赵侠;陕西出台野生植物保护条例[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明;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重组禽腺病毒的构建[D];扬州大学;2008年
2 向天勇;恩施碎米荠的生物学特性及叶片含硒化合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3 任宪刚;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牛疱疹病毒1型的构建及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冉旭华;犬蝠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李影;猪脂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胰岛素和胆固醇在其生脂过程中的调控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雷雪峰;北美驼绒藜不同世代群体遗传变异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贝为成;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基因工程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建安;拟南芥悬浮细胞生物学及其遗传转化模式[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冬雪;硬序重寄生(Phacellaria rigidula Benth.)及其寄主协同进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孙峥嵘;HIV-1生物学特性及宿主遗传背景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艳红;猪链球菌病原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和DNA指纹分析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子微;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KS461-2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红;濒危植物黄山梅的保护生物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范京惠;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病原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5 陈国柱;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生物学特性及实验动物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健惠;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珍稀蝶类生物学及昆虫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成香;c-myc转基因小鼠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张以涛;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杨开军;稀有植物香果树的保护生物学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丛府;新疆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分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2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6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