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冲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00:35

  本文关键词: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冲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服刑人员 冲动性 自我接纳 自我监控 心理控制源


【摘要】:目的了解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冲动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河南省某2所监狱的456名男性监管服刑人员(研究组)及17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自我接纳问卷(SAQ)、Snyder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SSMS)、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LC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BIS-11总分及运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分别为(59.55±9.23)、(19.87±4.05)、(24.13±4.8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7.17±8.84)、(18.80±3.92)、(23.26±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4、3.201、2.258,P0.05);研究组的SAQ、SSMS总分分别为(40.79±5.14)、(10.41±3.5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15±6.17)、(11.56±3.92)分;而I-ELCS得分为(11.43±4.07)分,高于对照组的(9.33±4.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1、-3.547、5.862,P0.01);服刑人员的冲动性与自我接纳、自我监控均呈负相关(r=-0.358、-0.157,P0.01),与心理控制源呈正相关(r=0.161,P0.01);文化程度(b=-3.111,P=0.000)、自我评价因子(b=-0.658,P=0.000)、自我接纳因子(b=-0.548,P=0.000)、自我监控力(b=-0.438,P=0.000)及心理控制源(b=0.297,P=0.002)对冲动性具有预测作用(51.3%)。结论男性监管服刑人员具有较高的冲动性,文化程度、自我接纳水平、自我监控力和心理控制源对于冲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服刑人员 冲动性 自我接纳 自我监控 心理控制源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2-GH-507)
【分类号】:R395.6
【正文快照】: 监管服刑人员是指触犯中国刑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予一定刑罚而接受监狱改造的人员[1]。此类人员接受服刑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矫正犯罪心理,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冲动性指缺乏考虑、草率地进行一些不恰当或冒险的行为,多与环境不相称并经常导致令人不快的结果[2-3]。冲动性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广;;监管服刑人员情感教育的定位及运用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孙圣涛;丁洁;;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2期

3 崔树伟,何凤生,费立鹏,李芳建;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未遂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6期

4 周亮;肖水源;何晓燕;厉洁;刘慧铭;;BIS-11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5 程利娜;;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广文;郭永香;赵平平;;高低行为激活系统个体在赌博任务下的决策模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2 刘薇;周文静;李慕;;职务犯罪服刑人员自尊与应付方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何力西;;个性、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4 冯岩;唐秋萍;;冲动性与自杀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5 王玉娇;张庆林;韦世源;曾建敏;;奖赏决策中自控与冲动的神经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6期

6 司徒巧敏;;高职学生特质自我控制对学业倦怠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12期

7 王大江;周刚;;中国农村居民自杀问题研究进展[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8 王鑫强;李海春;庞小佳;;男性重复犯罪罪犯的心理韧性及相关特征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郑华;马建东;王新权;杜建军;;男性酒精依赖者冲动行为与执行功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张燕贞;张卫;伍秋林;;医科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乐;心理解剖在农村青年自杀身亡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海军;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慧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索涛;个体人格特质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D];西南大学;2012年

6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7 陈谢平;基层党政干部的自律品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许昭;理性与情感干预对身体活动的促进—熟虑与冲动双系统模型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9 罗艳红;犯罪群体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王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认知、冲动特征与脑影像改变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申彦丽;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朱丽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的认知心理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红;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男性青少年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及其攻击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欣欣;山东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东芳;山东农村地区女性自杀死亡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许美振;广东省HIV抗体阳性吸毒者自杀未遂及精神障碍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8 彭永亮;戒毒者的冲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韵;佛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自杀未遂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1年

10 钟钧;重性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芬;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谭春生;;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3 余艳;浅谈运用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童辉杰;社会支持与SARS应激反应的验证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5 申艳娥,叶一舵;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6 张斌;蔡太生;罗艳红;;父母教养方式与罪犯人格形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8期

7 陈燕芬;张迪;寇长贵;史杰萍;于雅琴;黄悦勤;;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8 刘邦惠;;罪犯人格障碍症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9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年04期

10 ;2000年3月22-24日举办的“卫生部/WHO预防自杀讲习班”的会议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江;;集体心理治疗对服刑人员不良心理的干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8期

2 何力西;;个性、社会支持与服刑人员自杀意念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3 缪群芳;付根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情绪与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年05期

4 杨玲云;刘跃晖;陈慧平;;心理干预对青少年HBsAg携带者自我接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5 林冠群;施旺红;秦慧卿;商媛媛;唐军华;;某驻地男性亚健康状态者的疲劳感与负性思维、自我接纳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张瑛;杨振宇;黄高贵;卢自祥;何跃飞;;已婚女性性服务者应对方式、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09期

7 缪群芳;陈其云;;护生抑郁情绪与自我接纳心理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年19期

8 王法鑫,孙月吉,刘启贵,姜潮,路英智,司东梅,商斌;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3期

9 耿耀国;叶蓓;苏林雁;王长虹;;冲动的心理学与神经生化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6期

10 格桑泽仁,刘力克,张倩,韩明,朱慈华,苏丹婷;1100名医学生抑郁状态调查及其与自我接纳和向性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学增;;浅谈服刑人员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付亚亚;郑晓边;;基于“应激-易感”模式下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滕建荣;;我国人群自杀问题研究现状[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徐东;张学利;曹孔敬;费立鹏;许永臣;;自杀未遂者自身特点、心理社会因素及干预效果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徐东;张学并;曹孔敬;费立鹏;许永臣;;自杀未遂者自身特点、心理社会因素及干预效果初探[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徐东;;重复与初次自杀行为者相关问题比较[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杨昆;冷静看待富士康“12连跳”[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2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 李献云;如何预防自杀及其连锁效应[N];光明日报;2010年

3 王雪飞邋孟庆普;国人自杀特征与西方人不同[N];健康报;2007年

4 李岚;防自杀从发现“异常”做起[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胡佩诚;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必修课”[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峰;临床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入监服刑人员心理评估及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徐慧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华伦;大鼠主动持续性注意力检测实验装置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付亚亚;基于“应激—易感”模式下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白卫华;Dickman冲动量表他评版在农村使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4 张蓉;性格优点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徐学;服刑人员自杀意念与抑郁、社会支持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吴红燕;某医科大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7 丁海龙;沈阳市居民自杀态度、自杀意念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正平;自杀未遂者的人格特征、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曹红院;安徽省低年级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任有霞;HIV感染者/AIDS病人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流行病学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064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64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