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测定
本文关键词: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测定
更多相关文章: 血脑屏障 微血管内皮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跨内皮细胞电阻
【摘要】:目的利用大鼠原代微血管内皮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ER)方法对血脑屏障模型进行功能测定。方法原代分离纯化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紧密连接蛋白ZO-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上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观察TEER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原代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至融合后具有典型的梭形"铺路石"样外观,VWF鉴定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ZO-1免疫荧光鉴定证实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具有多个突起的典型形态,GFAP鉴定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在第10 d,单独微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模型的TEER值为(42±1.41)Ωcm2,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的TEER值为(65±1.42)Ωcm2。结论建立了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过TEER值测定证明共培养使模型更加完整,更加接近在体血脑屏障模型的特性。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0521,81030021)
【分类号】:R-332;R741
【正文快照】: 血脑屏障由沿着中枢神经系统微血管排列的内皮细胞行成,在维持神经细胞信号通讯所需的精密调节的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血脑屏障的主要作用有4条:(1)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2)将脑组织与血流分开,保护脑组织免受血流中细胞成分的影响;(3)通过特定的转运系统持续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惠铭,刘清行,张国平,张明,沙志一;TNF_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年10期
2 简华刚,周继红,朱佩芳,姚元章,吕菊芬,周金玲;内毒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8期
3 赵琳;郭虹;康立源;胡利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8期
4 蔡文杰;王铭洁;张宇玲;金惠铭;朱依纯;;胱硫醚-γ-裂解酶在三种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J];中国微循环;2009年04期
5 吴秀芹;梅晓云;吴颢昕;李洋;李辉;;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3期
6 徐剑文,王玮,康仲涵,张更,周琳瑛;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人体细胞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8年09期
8 钱志远,黄强,周丽英,孙志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长期培养[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年01期
9 党宁宁,赵天恩;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10 郑加永,谢炳寿,陈萍,胡理明;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鉴定[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靖康;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前列腺素A1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2 王关嵩;蔡文琴;钱桂生;;脂多糖对微血管内皮细胞TKR活性影响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胡金麟;常小飞;宋晓燕;李玉珍;宋欣;;剪切力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初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刘慧青;张岫美;魏欣冰;;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的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徐茂锦;邹大进;张军;;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对体外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及中西药物的干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晓光;;Ca~(2+)促进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因子分泌和人脑灰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A];第八届全国生化药理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Servier奖颁奖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3年
7 田野苹;韩德平;赵勇;张明徽;陈涛涌;;黑皮质素受体介导的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孔祥玉;李来;赵淑敏;韩莉;刘胜;马卫军;;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应力纤维的分布[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重视微循环研究 为临床应用服务[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孝祥;胚胎干细胞来源平滑肌细胞的纯化及功能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袁绍鹏;人血管内皮抑素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冯兵;牵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的跨膜信号传递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4 杨寅柯;组织因子途径的检测与调控[D];中南大学;2003年
5 王立群;MRP8和MRP14介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楠;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周梦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黄武锋;超声介导微泡空化效应靶向传输机制及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4 伊静;恶性疟原虫基因clag9黏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钟莉;激发型共刺激分子CD40信号通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卢玮;TGFβ1在低氧诱导肺血管内皮向平滑肌样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路妍妍;FGR胎盘组织HGF、bFGF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常小飞;机械力刺激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9 杨琳;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高小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6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