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缓殖子期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弓形虫缓殖子期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摘要】:弓形虫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专性细胞内寄生,能导致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弓形虫主要抗原及其免疫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含缓殖子的组织包囊作为弓形虫慢性感染阶段,该时期的相关蛋白是弓形虫病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分子。本文就弓形虫缓殖子期相关蛋白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其在弓形虫慢性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97257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212121001,201212121004)~~
【分类号】:R382.5
【正文快照】: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人类)[1]。作为一种机会性致病原虫,弓形虫入侵宿主后,若宿主免疫功能正常,快速分裂增殖的速殖子可转化为缓殖子,形成包囊,在宿主细胞内存活数年,不表现明显症状。但若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低下,缓殖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培梁,彭鸿娟,陈晓光;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04期
2 陈盛霞;体外培养刚地弓形虫组织中包囊特异性标志的表达[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7年02期
3 杨培梁,彭鸿娟;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1年02期
4 朱云娟;弓形虫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年03期
5 李学荣;弓形虫分子生物学进展:阶段特异性同系物[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年02期
6 朱翔;用于竞争性RT-PCR评估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缓殖子相互转换的多竞争体的构建与验证[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5期
7 刘俊燕,杨树林;免疫组织化学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1期
8 李学瑞;赵象忠;王艳华;张德林;;弓形虫速殖子与弓形虫缓殖子相互转换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6年02期
9 苗绪红;弓形虫组织包囊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年02期
10 李乐;谭峰;陈晓光;;弓形虫急慢性感染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洁琼;吴q;谭峰;陈晓光;;BAG1基因在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转化中作用的初步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米俊宪;钟友刚;施振声;;犬新孢子虫[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望平;肖兵南;何芳;;人畜共患住肉孢子虫病[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沈继龙;乔增培;;弓形虫基因型与毒力关系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彦雷;张厚双;蔺智兵;周勇志;曹杰;周金林;;表达期特异性双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弓形虫的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俊杰;孟余;杨艳;罗梦婷;符青团;黄正鹏;;猫粪便中小等孢样球虫的形态及其生活史[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晓红;陈晓光;张晓东;杨培梁;王亚楠;李林;习佳飞;胡建军;;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国动物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丛华;古钦民;李瑛;赵群力;;减毒沙门氏菌携带的弓形虫多表位核酸疫苗的构建[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q;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相互转化模型的建立及可调性RNA干扰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孙晓敬;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部分抗原的免疫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肖月;应用三种抗原的弓形虫流行病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程健曦;IFN-γ抑制弓形虫缓殖子向速殖子转化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张敏;弓形虫缓殖子抗原SAG2C/2D/2X核酸疫苗及优势表位抗弓形虫慢性感染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丁洁琼;弓形虫速殖子与缓殖子体外转化体系的建立及BAG1基因在转化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郭凯;弓形虫缓殖子期特异抗原BSR4的克隆、表达、纯化与鉴定[D];蚌埠医学院;2011年
5 张彦雷;表达期特异性双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弓形虫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王海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的方法建立[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冰清;猪急慢性弓形虫感染ELISA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璐;弓形虫感染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米诺环素的抑制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刘莹;广西与云南两地市售猪、牛肉的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和亲缘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83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8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