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荧光素酶标记的HBV细胞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2-15 12:04

  本文关键词:荧光素酶标记的HBV细胞模型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乙型肝炎病毒 萤火虫荧光素酶 细胞模型


【摘要】:建立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为报告基因标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感染的细胞模型。利用分子亚克隆技术,以pAAV/1.2HBV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反向重复序列(ITR)的1.2倍HBV基因组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GL3-CP-Fluc中,构建Fluc标记的HBV基因组表达质粒pGL3-CP-Fluc-HBV1.2,并将此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中。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HBsAg、HBeAg的定量检测,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Fluc其在细胞的表达水平。成功构建了1.2倍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uh-7细胞后,质粒在细胞中高水平表达Fluc,并可以正常分泌HBsAg、HlBeAg。重组质粒pGL3-CP-Fluc-HBV1.2能在Huh-7细胞中表达,其稳定转染的细胞可作为一种新型的HBV体外感染模型,为抗病毒药物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检验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223) 南军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12MA068)
【分类号】:R329.2
【正文快照】: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它能够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感染后,有5%?10%的成年人发展为持续感染,最终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迄今为止,还无有效的药物能够完全治愈乙肝患者。由于HB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不能在体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明宽;欧启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伟;蒋清虎;刘济铭;胡慧雯;温路;魏续福;刘锐;吴忠均;;HBV人工转录因子的制备及其靶向抑制HBV增强子活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Jeong Han Kim;Yong Kwang Park;Eun-Sook Park;Kyun-Hwan Kim;;Molecula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hepatitis B viru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19期

3 Mamun-Al-Mahtab;Sheikh Mohammad Fazle Akbar;Helal Uddin;Sakirul Islam Khan;Salimur Rahman;;Early termina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stat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explains liver damage[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4年08期

4 Ki Bae Bang;Hong Joo Kim;;Management of antiviral drug resist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3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阿玛杜(AMADOU Ibrahim Halilou);慢性HBV感染不同时期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林艳婷;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血浆铜蓝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功能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3 周云;IFN-γ延长HBV持续时间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燕妮;微小RNA(miRNA)调控乙型(HBV)和丙型(HCV)肝炎病毒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宋修光;1.3倍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质粒在SV40T永生化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扬;间充质干细胞与shRNA联合治疗肝损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赵振;乙肝病毒逆转录酶变异性位点和多态性位点对HBV复制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陶颖;基于重组慢病毒的新型HBV表型分析系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姜同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在肝细胞肝癌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Influence of HLA class Ⅱ molecules on the outcom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opul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Chin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宇扬,金振华,王书锦,王今朝,马诚,蒋晓琳;萤火虫荧光素酶分离纯化及其特性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2 蒋宇扬,金振华;萤火虫荧光素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J];生物工程进展;1995年06期

3 王彦文,,崔怀德,杨兆荣;萤火虫荧光素酶法测定昆虫组织ATP含量[J];河北林果研究;1995年02期

4 梁醒财;侯清柏;;萤火虫的“闪光点”[J];自然与科技;2008年06期

5 顾俭本;王维光;;化学合成的萤火虫荧光素的理化性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03期

6 裴文,金振华;萤火虫荧光素酶和荧光素酶基因[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1年03期

7 张菊梅,吴清平,周小燕,郭伟鹏,吴慧清,王元平;荧光素酶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05期

8 李思经;;荧光素酶可能是有用的工具[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06期

9 金振华;李勇;孙君茂;;生物传感器及其实际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5期

10 胡敬志;何艳;鲁心安;王菁;朱文杰;;中华黄萤荧光素酶的性质[J];发光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凌;毕惠嫦;刘亚和;钟国平;曾桂雄;余嘉俊;黄民;;中药组分经过CAR核受体通路影响CYP3A4表达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詹林盛;;小动物分子成像技术在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李明明;吴丽颖;张宽;黄欣;熊雷;刘朝晖;朱玲玲;范明;;Luc-ODD转基因小鼠筛选稳定HIF-1α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黄伟;吕明;金明姬;杨长青;高钟镐;;mPEG-PCL-g-PEI聚合物的合成及其siRNA递送性能[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白钢;;甘草次酸协同G蛋白亚基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梁声强;张阳根;杜娟;詹林盛;;报告基因标记的HBV细胞模型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罗正;李忠华;郑世军;;单核增生性李氏杆菌溶血素(LLO)与靶蛋白异质性核糖核蛋白M(hnRNP M)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宁;光学—磁共振双模监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杨彬;RIG-1与几种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3 刘玲玲;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调控元件的活性差异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焦伯延;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肝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钟警;PRMT2及其剪接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作用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孔令敏;CD147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及其表观遗传修饰[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林万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翻译延长因子lal(eEFlal)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8 苏位君;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内皮细胞作为细胞载体对转移性乳腺癌进行靶向治疗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付金龙;甘草酸苷对急性肝坏死小鼠肠分泌成分表达减少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鑫;杆状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梁;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猪瘟病毒的构建及其在抗病毒试验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胡敬志;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夏蕾;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荧光素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杨静;MicroRNA调控颗粒溶素表达的预测与鉴定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王艳娟;砷抗性全细胞传感器的构建与检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庆庆;萤火虫荧光素酶及酿酒酵母ATP硫酸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玢tx;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兔出血症病毒复制子的构建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郭志远;含hTRAIL及LUC基因的腺病毒双表达载体的构建[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立强;MiR-26a对胰腺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调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昊;甾体类激素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1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91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