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细菌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12-16 21:39

  本文关键词:细菌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细菌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 新型进化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


【摘要】: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Ig)-binding protein,IBP]是多种病原体产生的以非抗原形式与免疫球蛋白结合的蛋白,在病原体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蛋白各自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及结合特性,赋予其抗体纯化、抗体检测和抗体吸附的应用潜能,已广泛应用于科研、病原体感染抗体特异诊断、抗体药物纯化及临床免疫吸附治疗。应用重组技术所构建的融合IBP较好地保留了母体分子的结合特性,并很好地弥补了各自对不同IgG结合的不足,显著提升了在抗体纯化和免疫沉淀方面的应用优势。应用分子进化技术所获得的由不同IBP单结合结构域组合而成的新型进化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novel evolved immunoglobulin-binding molecule,NEIBM),具有母体IBP所没有的新的Ig结合模式,其中对Ig Fabκ轻链和VH3重链的双位点协同结合大大提高了与IgM的结合能力,并显示出在病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优势。本文对主要的天然IBP、重组IBP和NEIBM的结构特征、结合特性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05,3097263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传染病专项(2009ZX10004-1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专项(2011ZX09506-001)
【分类号】:R392
【正文快照】: 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Ig)-bindingprotein,IBP]是最早在细菌中被发现的一类表达于细菌表面并可分泌至胞外,能与宿主免疫球蛋白特定部位结合的蛋白,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子。研究最多的细菌IBP主要有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1](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容,潘卫,沈毅,陈秋莉,潘欣,冯春芝,戚中田,刘彦君,邓松华;新型噬菌体展示载体pCANTAB5S的构建[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陈航;方瑾;;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的克隆表达及血清学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李连青,王蓓霞,徐容,沈毅s,

本文编号:1297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297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