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4 15:15

  本文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出处:《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生物信息学 核酸 蛋白


【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EC 3.4.15.1)是人类血压控制系统的关键酶,其抑制剂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压和心力衰竭治疗一线药物。方法本文采用Protparam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对AC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等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全长2473 bp,包括3'-UTR、ORF和5'-UTR序列,其蛋白分子式C3752H5724N1020O1086S26,含732个氨基酸残基,以Leu含量最高,定位于分泌途径,含跨膜结构域,是一种含有21个碱基的质体转运肽和Glu Zincin功能域的疏水性不稳定蛋白质。其二级结构和三维模型解析完成,结果显示以随机卷曲和α-螺旋为主。结论本研究可为深入开展人ACE蛋白的酶学特性和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0003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S2013040012115)
【分类号】:R3411
【正文快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EC3.4.15.1)是一种哺乳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Zn2+依赖型羧二肽酶,为细胞膜上的整合单链糖蛋白,催化水解十肽血管紧张素Ⅰ羧基末端两个氨基酸,生成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八肽血管紧张素Ⅱ或水解具有血管收缩功能的缓激肽生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钰岚;许传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结构功能及相关抑制剂[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淑集;吴成业;单超;王爱荣;王宗华;;斑马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2 王茵;刘淑集;吴成业;;紫菜降血压肽酶法制备工艺的优化[J];福建水产;2008年04期

3 刘志华;杨渊;段于峰;费嫦;;湘西侗族高血压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血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4 吴凡;李国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5 孔月琼;云美玲;王柱贤;;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05期

6 赵钰岚;徐珏;许传莲;;人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C结构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7 于胜男;吴非;;制备大豆降血压肽最佳用酶的筛选[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5期

8 郭慧青;毛慧;赵波;潘道东;;两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作用于靶标的分子机理[J];食品科学;2010年23期

9 郭慧青;潘道东;;乳源ACE抑制肽作用于靶标模拟分子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23期

10 徐珏;许传莲;杜方尧;;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C-结构域[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淑雯;缩泉丸对醛固酮合成与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丰香;酶法制备草鱼鱼鳞明胶及ACE抑制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3 倪贺;酵母来源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多肽的制备及其抑制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周红丽;南瓜籽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珏;毕赤酵母表达的ACE-C结构域高效发酵及纯化工艺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杨;ACE抑制肽的微波合成、活性及分子对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高敏霞;培育转OsFAD3及ACEI基因水稻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马琳;过表达大鼠ACE细胞模型的建立与ACE抑制剂筛选模型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渊;阿托伐他汀钙短期预处理对兔心肌再灌注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6 鲍延伟;ACE抑制剂—福辛普利的合成工艺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7 洪宇波;酶法制备谷朊蛋白ACE抑制肽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马丹雅;天山马鹿鹿茸血源ACE抑制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张玲;蝙蝠ACE2与SARS-CoV S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鉴别[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韩春赓;ACEI治疗高血压人群导致咳嗽的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新保;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生物信息学教育[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年05期

2 牛永东;;医学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3 刘淑群;雷孟平;陈健;张安英;游自立;;道地中药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年04期

4 谭小丹;苏永春;李彬;;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1期

5 ;第7届国际生物信息学研讨会在我校举办[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6 梅长江;;生物信息学简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7 赵屹;谷瑞升;杜生明;;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年05期

8 牛钦王;陈建平;;生物信息学常用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概述[J];热带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9 倪青山;金晓琳;胡福泉;饶贤才;邹凌云;;生物信息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11期

10 徐子成;陈思浩;涂闽;;大论能倾海·奇才会补天——生物信息学与新农药创制[J];上海化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一源;沈钧贤;徐志敏;;生物信息学与神经信息学数据库的整合[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亚梅;韩毅强;余丽芸;;生物信息学本科教学研究初探[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杨剑;;生物信息学在新发再发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潘洁;;生物信息学对中药现代化的作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葛剑徽;李成;谢迅雷;;生物信息学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湘军;;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现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孙金立;李路路;王栋;;生物信息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框架[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陆文聪;钮冰;;基于数据挖掘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康晓东;;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对象[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吕晖;;生物信息学与个体化医学[A];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义;生物信息学产业浮出水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2 张雅丽;加强交流 立足中国生物信息学最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白毅;生物信息学院士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刘丽丽;高性能计算为生物信息学加速[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中科院生物学部 张春霆;对生物信息学的展望[N];北京科技报;2000年

6 魏中文;生物信息学是开启后基因组时代的“金钥匙”[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记者 王雪飞;我国科学家向政府建议——加强生物信息学学科建设[N];健康报;2000年

8 白毅;加强生物信息学建设推动人类基因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王雪飞 吴黎;中国生物信息学研究快速发展[N];健康报;2002年

10 春晓;国外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与现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乔立安;基于网格的生物信息学计算流程系统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赖煦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抗结核药物靶点的筛选与验证[D];复旦大学;2008年

3 张成岗;基于本地和WEB的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体系的建立及部分新基因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0年

4 朱英杰;药用植物基因资源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王娴;蛋白残基可溶性预测及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欣;生物信息学若干问题研究报告[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维;生物信息学中的并行处理[D];扬州大学;2007年

3 张景祥;关于生物信息学的几个问题[D];江南大学;2008年

4 雷国庆;面向生物信息学结构预测领域的算法加速器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刘丙强;生物信息学中的若干组合问题[D];山东大学;2006年

6 周萍;生物信息学多序列比对及种系生成树的几种技术和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汤思捷;蛋白质可溶性预测的生物信息学模型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8 黄金;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朱贤芳;生物序列的比对算法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肯;生物信息学中多标号不平衡分类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28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28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d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