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毛囊干细胞合成的β-NGF及受体p75NTR在皮肤创伤修复早期作用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14:06

  本文关键词:毛囊干细胞合成的β-NGF及受体p75NTR在皮肤创伤修复早期作用的初步研究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毛囊 毛囊干细胞 β神经营养因子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表皮 创伤模型 胚胎 表皮细胞 分化


【摘要】: 毛囊是一个由上皮细胞、神经末梢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位[74],其发生和维持涉及到来自不同胚层的二十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胞亚群,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这些细胞在内根鞘(IRS)、外根鞘(ORS)、毛干(HS)和真皮乳头(DP)中栖息生长,因此发育生物学认为毛囊是上皮和间充质相互作用的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模型[14]。 根据毛囊的发育和生长可将毛囊循环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生长期(anagen)、退化期(catagen)、静止期(telogen)和一个推测的活跃脱毛期(exogen)[17,36]。在生长早期,毛囊下端的上皮细胞和内含的间充质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e, DP)呈球状向下生长到达真皮,KC(keratinocyte, KC)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毛囊的各细胞群;退化期中,KC突然停止增殖并开始退化,DP内以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DP浓缩、上升并紧邻毛囊永久部分的隆突部(bulge)。随后,毛囊进入相对不活动的静止期。毛囊周期依此周而复始。在毛囊周期循环过程中,不仅毛囊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每一阶段的发育和生长都受到多种信号和因子调节。 Cotsarelis等采用连续3H标记发现小鼠皮肤、睫毛、触须的毛囊球部并未见标记细胞及干细胞特征,但可见于隆突区,而利用脉冲3H标记则发现标记物位于毛母质,却未见于隆突区,于是提出“隆突激活假说”(bulge-activation hypothesis)[6]。不久前Rochat等研究人类毛囊KC增殖能力时发现位于毛囊上部分隆突区分离细胞的克隆性生长能力要远大于其他部位分离的细胞[15]。2000年Taylor等采用Brdu和3H双标记方法同样证实HFSC定位于毛囊上段隆突区[1]。当前研究认为,这所谓的隆突区即是HFSC的栖所[7, 8]。在2004年,几个实验室相继阐述在体HFSC特性以及分类,为HFSC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9,10,11]。这些研究表明毛囊隆突区存在一些具有未分化特性、慢周期性并具有较强体外增殖能力的干细胞。Morris等研究发现K15启动子在成人的毛囊隆突区细胞中具有特异活性[12],于是利用K15转基因鼠来标记并利用细胞分离技术分离毛囊隆突区细胞和子代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在正常毛囊周期中形成新生毛囊的所有上皮层。这些细胞由一些特定的基因表达控制,而这些基因表达也常见于其他种类干细胞中[9]。同样,Tumbar等也发现隆突区细胞驻留在干细胞微环境的巢时保持未分化状态而一旦脱离干细胞巢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则改变干细胞的特性[10]。在
[Abstract]:Hair follicle is a unit [74]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epithelial cells, nerve terminals and interstitial cells. Its occurrence and maintenance involve more than 20 kinds of cell subsets from different germ layers, whos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re very complex. These cells in the inner root sheath, outer root sheath (IRS) (ORS), Mao Gan (HS) and dermal papilla (DP) habitat in growth, so that the hair follicle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a very meaningful research model of [14] and epithelial mesenchymal interactions.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艺,杨恬;毛囊Bulge细胞培养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6期



本文编号:1342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42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