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幽门螺杆菌napA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14:25

  本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napA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出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幽门螺杆菌 napA基因 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 免疫原性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在全球人口中的感染率超过50%。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被WHO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研制疫苗将是控制H.pylori感染及相关疾病经济有效的途径。 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ylori neutropphil-activating protein,HP-NAP)位于细菌细胞质中,可通过细菌自溶而释放,并附着在细菌外膜表面,介导了H.pylori与细胞表面的结合。其能够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炎症。而最新实验表明,HP-NAP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结合甚至浓缩DNA,以保护DNA免受宿主环境的损伤。可见,HP-NAP在H.pylori的粘附、定植,以及引起的炎症反应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是H.pylori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本实验尝试了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N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用PCR从标准株Hp 26695基因组中扩增napA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ap。测序证实克隆片段与GenBank公布序列完全一致。优化表达条件后,pET28a—nap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大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40%。经Chelating.F.F.亲和柱层析Sephacryl S-200分子筛柱层析后,,获得了95%以上纯度的融合蛋白。与佐剂CpG ODN和LTB联合口服免疫小鼠后,可有效诱导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IgG,与未加佐剂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融合蛋白NAP联合佐剂经口服免疫可有效诱导实验动物产生免疫应答,NA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效的表达。摸索了纯化方案,并对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bstract]: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Hp) is a micro aerobic gram negative bacillus helix, which has more than 50% in the global population. H.pylori inf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chronic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 and gastric cancer, and is identified as class I carcinogen by WHO.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will be an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H.pylori infection and related diseas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年03期

2 封小燕;王艳春;李平超;陶好霞;王們;袁盛凌;王令春;王普;刘纯杰;;幽门螺杆菌Ure B串联融合表位的表面呈现表达[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1年08期

3 刘明森;;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浅谈[J];西藏科技;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田雨;高文;王蔚虹;张孝平;胡伏莲;;阿司匹林对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李淑德;李兆申;纪徐淮;许国铭;;幽门螺杆菌胃上皮细胞IL-8转录信号传导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4 冯百岁;姚雪华;赵国强;;幽门螺杆菌Cag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邵伟;刘成国;方富昌;周燕;黄海东;;胃镜清洗消毒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胡品津;萧树东;张万岱;胡伏莲;;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届幽门螺杆菌学术会议纪要[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陈洪;;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4例[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叶嗣颖;李耿;田拥军;张正茂;崔斌;宋启发;熊萍;;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耐药性及多重相关基因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刘海燕;方平楚;陶然;俞建国;陈晶;;浙江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cag PAI的分布[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孟灵梅;闫秀娥;张冬红;张静;周丽雅;林三仁;丁士刚;;幽门螺杆菌在中国胃癌高低发区儿童和成人中的流行现况[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李天舒;幽门螺杆菌被西兰花“打败”[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 于菲;三招除幽门螺杆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3 李鑫;幽门螺杆菌——胃内的隐形杀手[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任海军;西蓝花嫩芽抑制幽门螺杆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文/徐天景(副主任医师);可恶的幽门螺杆菌[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6 武和平;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N];文汇报;2003年

7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拯救幽门螺杆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李增烈;幽门螺杆菌劣迹斑斑[N];大众卫生报;2004年

9 记者 卢文洁 通讯员 朱素颖 王薇;大人婴儿同睡 易感染幽门螺杆菌[N];广州日报;2004年

10 山西中医学院教授 李殊响;幽门螺杆菌不仅害胃还伤身[N];健康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幽门螺杆菌σ~(54)调节稳定期细菌存活及硫代蒜素抗菌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英会;IFN-γ对幽门螺杆菌和胃黏膜细胞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广;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袁文臻;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纠正H.pylori阳性患者缺铁性贫血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5 宋春芳;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凋亡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张新;幽门螺杆菌干扰胃黏膜上皮核转录因子SOX2/Hath1表达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郝庆;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基础[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8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响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马剑颖;脾胃湿热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陈晓华;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丹;幽门螺杆菌napA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江月萍;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青岛大学;2001年

3 李惠影;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邵春红;幽门螺杆菌适应性蛋白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万荣;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及其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0年

6 王宁;表达幽门螺杆菌鞭毛粘附素的重组大肠杆菌ghost型疫苗的制备及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陆志瑛;15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淼;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毒性片段与hpa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9 江花;溃宁口服液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吴小茜;幽门螺杆菌oipA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2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42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2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