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应用解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1 11:37

  本文关键词: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应用解剖研究 出处:《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背阔肌腱下滑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应用解剖


【摘要】:目的为临床诊治背阔肌腱下滑囊炎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侧成人肩关节标本(右11侧、左9侧),对背阔肌腱下滑囊及与其邻近易误诊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结果背阔肌腱下滑囊位于肱骨结节嵴间沟底、肱骨小结节嵴、大圆肌附着部与背阔肌腱止点之间。肱骨结节间沟可分为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和大、小结节嵴间沟,确定该滑囊的上下位置,即从肱骨小结节最高点至背阔肌腱下滑囊上端距离为(27.43±4.71)mm,可以确定该滑囊的上下位置,背阔肌腱下滑囊的内外位置关系,从肱二头肌长头腱内侧缘距背阔肌腱下滑囊中点为(8.12±1.23)mm,可以确定该滑囊的内外位置关系。背阔肌腱下滑囊的相关数据,在肱骨结节嵴间沟上、下高度为(36.5±4.79)mm,中点宽度为(8.62±1.83)mm。背阔肌腱下滑囊周围易发生炎症的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大圆肌腱下滑囊、喙突下滑囊、胸大肌骨管等。结论本研究为背阔肌腱下滑囊的诊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natom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btendinous bursitis of latissimus dorsi. Methods 20 adult shoulder specimens (11 right and 9 left) were used. The inferior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and its adjacent anatomical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ferior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wa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tertuberous ridge of humerus and the tuberculous ridge of humerus. The intertuberous sulcus of humerus can be divided into large, small and small intertuberous sulcus of humeru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upper and lower position of the sac. The distance from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tubercle of the humerus to the superior end of the inferior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is 27.43 卤4.71 mm,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 of the sa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sition of the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The distance from the medial margin of the long tendon of biceps brachii to the middle point of the inferior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is 8.12 卤1.23 mm,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sition of the sac. The height of the lower part was 36.5 卤4.79 mm above the intercrest sulcus of the humerus. The width of midpoint was 8.62 卤1.83 mm. the synovial sheath of the long tendon of the biceps brachii muscle, the descending sac of the great round tendon and the descending sac of the coracoid process were prone to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descending sac of the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morpholog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inferior sac of latissimus dorsi tendon.
【作者单位】: 昆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昆明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研室;
【分类号】:R322
【正文快照】: 背阔肌腱下滑囊位于肱骨结节嵴间沟底、肱骨小结节嵴、大圆肌附着部与背阔肌腱止点之间,是肩部常见的痛点之一,其疼痛常被误认为是位于结节间沟的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或者肱二头肌滑液鞘炎,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往往疗效不佳。其病变可导致肱骨结节嵴间沟部位的疼痛,影响肩关节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卓肇;田春艳;尚瑶;;肩关节常见病变:MRI诊断[J];磁共振成像;2011年06期

2 李承球;肩周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年03期

3 王牧;骨科疾病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3年01期

4 宋琪,陈绯,朱玉瑛;超声在滑囊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5 阎桂彬,朱钦,王丙午;肩关节周围滑膜囊、鞘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前丽;B型超声波在80例滑囊炎诊断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1年03期

2 赵亚平;杨军;甘子明;;高频超声对肩周炎愈后肩部疼痛的诊断价值[J];地方病通报;2009年05期

3 史念曾,薛庆法,史海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2002年07期

4 王玉明;;浅谈针灸专科建设[J];甘肃中医;2010年06期

5 邢涛;汪永锋;;中药热敷结合玻璃酸钠局部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陈爱萍;刘芳;;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对比综合性理疗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1期

7 李建春;许金樱;吴龙兴;;臭氧联合曲安奈德痛点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年05期

8 杜亚雯,王武韶,戚云峰;超声检查在运动损伤诊疗工作中应用的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1998年02期

9 栗国梁;赖智民;史德刚;;钙化性冈上肌腱炎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任鸿;张启增;翁智勇;刘大志;赵轶群;;液压疗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军大;刘桂英;;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冻结肩40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高军大;刘桂英;;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冻结肩40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高军大;刘桂英;刘永德;;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冻结肩4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九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高军大;徐创贵;刘桂英;;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冻结肩40例疗效观察[A];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东湖;;针刀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A];全国第二届针刀治疗膝关节病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针刀科普讲座论文汇编[C];2012年

6 郝文霞;;脉冲微波治疗对肩周炎治疗效果综述[A];北京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蔡锦祥;肩三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傅渊源;肩部软组织压痛点的体表定位及其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冯沃君;新易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郑朱喜;手法与温热理疗法治疗肩周炎和颈肩综合征的对比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赵昭和;针刺与推拿kx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陈福展;“心胆论治”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姿菁;肩痛穴平衡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陈慧如;靳三针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云峰;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洪亮;全麻下手法松解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粘连僵硬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孙海威;中医药结合关节镜治疗冻结期冻结肩临床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龚建国;过度运动可引起大鼠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和腱细胞凋亡[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郭丹;肩关节创伤后继发冻结肩的循证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郭军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患者髌韧带和跟腱超声影像的对比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7 杜国庆;高频超声在膝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8 张万清;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镇痛疗效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申强;祛痹舒肩丸质量标准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10 丁勇;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承球,赵汉源,孙贤敏,韩祖斌;肩周炎诊断和治疗的探讨(附210例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1989年01期

2 任金婵,陈志英,李秋菊;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按摩治疗肩周炎85例[J];颈腰痛杂志;2000年01期

3 舒遵甲,张克学;液体扩张治疗肩周炎150例[J];颈腰痛杂志;1994年04期

4 林志阳,黄萍云;内分泌疾病与肩周炎[J];颈腰痛杂志;1998年02期

5 王牧;骨科疾病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3年01期

6 朱建华,李华;肩胛上神经阻滞麻醉下按摩治疗肩周炎37例报告[J];实用医技;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海,王春莉,卢亦成;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J];江苏医药;2005年07期

2 刘宗良;黄素群;刘爽;李兴国;;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周思;夏春波;蒋常文;马军;李鸿文;韦钟华;;眶下管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J];华夏医学;2007年04期

4 郝友娟;王君婷;;经眶视神经管减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解剖与临床;2007年06期

5 王学东;;贵要静脉的应用解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年03期

6 洪志坚;;臀部美学和应用解剖[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6期

7 纪荣明;党瑞山;汪立鑫;朱吉林;张成立;黄瀛;;正中神经的血供[J];解剖学杂志;1990年04期

8 谢宁!200003,贾连顺!200003,李家顺!200003,胡滨成,熊林平;颈椎后路钢板内固定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01期

9 武志兵,王俊生,孙长英,刘学敏,李德明,侯燕红;成人肱骨骨髓腔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侯宝华,徐达传,简志祥,区金锐,陈伟;直肠系膜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达传;;面部表情肌的应用解剖[A];2011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基栋;陈国强;李小勇;王岩;王晓松;;经口咽入路颅颈交界腹侧区的应用解剖[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沈宏;陈祖鹏;;岩斜病变的应用解剖与手术入路选择[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熊俊平;李冬华;王小云;;臀上皮神经及其入臀点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杨希重;王德春;沈若武;陈晓亮;;肩胛骨上角区的解剖及临床意义[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高力;肖贵洲;宋春轶;胡莹;;Miccoli氏甲状腺手术的镜下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2005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孔扬;周建生;;骨盆方形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应用解剖[A];中国解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4年

9 应志国;史晓龙;邱开松;;婴幼儿肱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程健;姜方震;;睑袋整形术应用解剖及手术进展[A];第4届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秀忠;舟月骨分离相关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及影像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陈胜华;下肢血管的三维重建及相关组织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高巍;膝关节组成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彭田红;臂丛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与上肢血管神经的三维重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杨运平;肘关节稳定性的应用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6 侯东生;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浩;颈静脉孔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英华;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临床解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景峰;内窥镜辅助经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简小飞;以上臂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D];武汉大学;2005年

5 殷伟红;胸廓内动脉的超声应用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石凯;“跖袖”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杨东;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刘环宇;成人颊脂肪垫的解剖学观测[D];延边大学;2008年

9 傅群武;胰头区血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10 杨泽成;直肠癌TME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9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09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