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PolyI:C持续刺激对小鼠BMDC成熟的影响和CpG持续刺激对小鼠BMDC作用的基因芯片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7:34

  本文关键词:PolyI:C持续刺激对小鼠BMDC成熟的影响和CpG持续刺激对小鼠BMDC作用的基因芯片分析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树突状细胞 Polyl:C CpG 基因芯片


【摘要】:目的:研究PolyI:C和CpG持续刺激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BMDC分为PolyI:C或CpG持续刺激组、短期刺激组和对照组;流式检测表型和摄取抗原的能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混淋实验检测提呈抗原的能力。基因芯片方法分析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PolyI:C早期持续刺激可抑制BMDC的成熟,表现为:形态上BMDC集落小、毛刺少;表达Iab、CD80、CD86和CD40水平低;分泌IL-6、IL-12p40、IL-1β、TNF-α、IFNγ和MMP9水平较低,而IL-10、TGFβ较高;摄取抗原的功能维持在高水平,而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能力不足。基因芯片结果显示:CpG持续刺激组BMDC中许多DC常见活化信号基因均比CpG短期刺激组BMDC表达下调2倍以上;进一步说明CpG持续刺激可抑制BMDC的成熟。初步体内实验结果提示:CpG持续作用的BMDC对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PolyI:C或CpG持续刺激可抑制DC的发育成熟,可能是持续严重感染时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lyI:C and CpG continuous stimulation on the maturation of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 (DC) in mice. Short-term stimu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ability of flow cytometry to detect phenotypes and uptake of antigens and to detect cytokines by Elisa. The ability of presenting antigen was detected by mixed elution assay.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was analyzed by gene chip method. Results the mature of BMDC could be inhibited by early sustained stimulation of 1: PolyI: C.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BMDC colony was small and the burr was less in morpholog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D80, CD86 and CD40 were low. The levels of TNF- 伪 IFN- 纬 and MMP9 were lower and IL-10 TGF- 尾 were higher. The function of antigen uptake was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But the ability of stimulating allogeneic T cell proliferation was not enough. The results of gene chip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any DC activation signal genes in BMDC of CpG continuous stimul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2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CpG short-term stimulation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stained stimulation of CpG could inhibit the maturation of BMDC. The preliminary in vivo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BMDC with the sustained action of CpG could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y in mice. Continuous stimulation of PolyI:C or CpG could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DC. This may be the cause of low immune function during persistent severe inf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云;姬云丽;杨美荣;聂影;桂金秋;刘亚威;李福娟;;妊娠特异性糖蛋白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2 刘爱平;杨瑜;张晓燕;;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3 陈新年;孔评石;夏惠;;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期

4 黄红艳;王营;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姜黄素诱导的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5 王琦;曾学军;;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6 许惠惠;阮嫣峗;颜卫华;林爱芬;;HLA-G诱导DC细胞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7 杨文博;赵X;;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8 符雪莲;;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9 陈环球;姚宇锋;赖娅娜;郑苏文;;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自体DC疫苗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10 姜晓峰;郭大伟;崔哲铭;朱磊;孙文郁;林琳;唐裕福;王学范;梁健;;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3 郭大伟;梁健;姜晓峰;王学范;魏云涛;姜洪磊;;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新华;钟翠平;顾云娣;顾晓;范强;王国强;周播江;;TGF-β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增强移植心脏耐受性并降低Fractalkine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5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尤长宣;罗荣城;张军一;苏瑾;廖旺军;郑航;Paul L Hermonat;;基因转移制备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葛长勇;李鸿钧;孙茂盛;冯婷婷;靳昌忠;姚航平;吴南屏;;灭活SV40致敏的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葛长勇;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尧;靳风烁;兰卫华;李彦峰;张克勤;吴刚;叶锦;;联合应用塞莱西布和CpG-ODN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夏强;刘卫彬;陈振光;张莹;黄如训;;胸腺成熟树突状细胞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静波;干细胞研究新动向[N];健康报;2009年

2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3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刘伯宁;乔布斯的错误与斯坦曼的自我试验[N];南方周末;2011年

5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沈湫莎;这一次,诺奖会不会颁给逝者[N];文汇报;2011年

7 张献怀;树突状细胞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9 杨淑娟;美研究出新型丙型肝炎疫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慢性HBV感染使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4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茹颖;树突状细胞在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7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孟松;IL-10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对实验性大鼠肠炎的治疗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茜;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0年

10 郭佳;TLR配体诱导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获得产生全反式维甲酸的能力[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13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13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