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的示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4:08

  本文关键词: 体神经 内脏神经 神经示踪 再生 DiI 体神经 内脏神经 DiI 动态观察 出处:《郑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棘手的社会和医学难题,除此之外,脊柱裂(Spina Bifida,SB)又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全国神经管缺陷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开放性脊柱裂发生率为8.5/万活产儿,,美国每1000例新生儿发生约1例,每年发生大约4 000例。80%~85%的脊柱裂患儿发生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及大小便失禁。大小便功能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引起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患儿主要的致死因素。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是截瘫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有资料表明,在美国有超过50万的截瘫患者需要进行膀胱功能重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5万的速度不断增加。 目前临床治疗措施有药物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舒缩、间歇清洁导尿、尿道括约肌切开、电刺激排尿等等,这些治疗无法实现膀胱的自主储尿和排尿功能;骶神经前根电刺激曾被认为能应用于临床的可使膀胱主动排空尿液的惟一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着价格昂贵、疗效不稳定、体内存在异物、可能损伤患者部分仍然正常的感觉功能和性功能、远期效果下降等问题。 肖传国教授在1990年提出设想: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废用神经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形成一种新的经体表皮肤控制的神经反射通路以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并于1995年应用于临床截瘫所致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并取的满意疗效,2000起应用该理论和技术治疗脊柱裂所致的大小便失禁又获得成功。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开辟了新的道路,多项研究已基本阐明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作用机制,但新生的“异类神经 元”的轴突在通过吻合口并沿着既往内脏神经路径向盆神经节生长的过程,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形态学依据,本研究旨在研究术后大鼠的“异类神经元”的轴突是否通过吻合口向盆神经节继续生长提供形态学依据,从而进一步阐述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理论基础。 试验一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吻合口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纤维是否通过吻合口。 方法:将SD雄性大鼠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手术,6个月后,应用神经顺行追踪的方法,于脊髓L4节段左侧前角注射DiI-DMSO溶液(浓度为5%),14天后取材L3-L5脊髓节段,吻合口神经一段,行冰冻切片,脊髓行横行切片,吻合口神经行纵行切片,在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结果:在脊髓L4节段左侧前角注射DiI-DMSO溶液,光学显微镜下见吻合口部位稍许膨大,与周围其他神经无粘连,吻合口近段神经比远段稍粗,神经纤维分布规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吻合口纵行切片上亮度不一的点状或成簇的橘红色荧光,高倍镜下可见点状荧光颗粒成束排列,推测为含有示踪剂的成束轴突。 结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吻合口并沿着既往内脏神经的路径继续生长。 试验二人工反射弧建立后DiI通过吻合口的动态观察 目的:对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进行进一步验证。 方法:SD雄性大鼠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手术,4个月后,模型鼠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吻合口神经一段,用带有微玻管的微量注射器在吻合口神经的近端,距离吻合口约2mm处注射示踪剂DiI,之后分别在5、10、15、20天时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同一张切片进行观察。 结果:注射示踪剂DiI后5天,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亮的橘红色荧光呈束状由 注射部位发出,10天后束状荧光颗粒继续向吻合口延伸,15天和20天分别观察到荧光颗粒到达和通过吻合口。 结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由DiI标记的新生的神经纤维可以通过吻合口并沿着人工搭建的管桥继续生长。
[Abstract]:Spinal cord injury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difficult social and medical problems, in addition, spina bifida (Spina Bifida SB)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birth defects. The "75" national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the neural tube defects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show that I in the open spina bifida incidence rate of 8.5/ million live births, about 1 cases per 1000 infants in America, each year about 4000 cases of.80% to 85%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in lumbosacral myelomeningocele, showed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the size of the lowerlimb incontinence defecationdysfunction not only affect the life. The quality, but also caus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renal failure. The main cause of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is a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paraplegia. Data show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over 500 thousand The paraplegic patients need to reconstruct the bladder function, and this number is still increasing at a rate of 5 million a year.
鐩墠涓村簥娌荤枟鎺柦鏈夎嵂鐗╄皟鑺傝唨鑳遍

本文编号:1473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473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