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
本文关键词: 联合基因 紫杉醇 紫杉醇衍生物 阿霉素 细胞凋亡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用药仍然停留于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基础上,对不同肿瘤患者使用固定的治疗方案,不可避免地带来用药的盲目性及药物的耐药性,导致低疗效甚至无效,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而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对肿瘤敏感性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因此寻找一种好的确定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本实验目的是建立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上建立药物评价模型,对几种抗肿瘤药物进行药效评价。 细胞水平以人喉癌Hep-2细胞为靶细胞,,应用形态学观察、MTT分析法、DNA梯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术(FCM)分别研究抗肿瘤药物(双基因p53/p21、紫杉醇和紫杉醇衍生物、阿霉素和阿霉素缓释微球)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发现,形态学观察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凝聚或者断裂;MTT实验显示药物抑制Hep-2细胞增殖,并且存在着时间依赖和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关系。 三种抗肿瘤药物均能抑制人喉癌细胞Hep-2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剂量、时间呈正相关。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凋亡实现的。 动物水平上以小鼠肉瘤S-180为模型,以肿瘤体积,抑瘤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三种抗肿瘤药物对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三种药物对实体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bstract]:Malignant tumor i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is called the first killer of human health. 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in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remain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use of fixed treatment for different tumor patients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blindness and drug resistance, resulting in low or even ineffective therapeutic effect.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plan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reatment. The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treatment scheme depends on the choice and application of sensitive drugs to tumor. Therefore, it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to find a good experiment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umor drugs. Establishment of drug evaluation models at cellular and animal levels, The efficacy of several antitumor drugs was evaluated. 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 Hep-2 cells were used as target cells at the cell level. The antitumor drugs (double gene p53 / p21, paclitaxel and taxol derivatives) were studied b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flow cytometry (FCM).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adriamycin and adriamycin microspheres on 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 Hep-2 cells were observed. And there is a time dependence and a range of dose-dependent relationships. All three antitumor drugs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Hep-2,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e and time. The cytotoxic effect on 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 Hep-2 cells was mainly achieved by inducing apoptosis. At the animal level, the mice sarcoma S-180 was used as the model, the tumor volume and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e were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antitumor drugs on the solid tum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drugs had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olid tumor.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32;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蔡道章;刘斌;钟志宏;潘永谦;张振山;;转IL-1Ra和TGF-β1基因治疗兔骨性关节炎的体外实验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双健;叶胜龙;汤钊猷;Zhong Wang;Lina Lu;Xiao Xiao;;IL-12与GM-CSF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研究[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邱双健;叶胜龙;Zhong Wang;汤钊猷;Lina Lu;Xiao Xiao;;IL-12与GM-CSF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梁兵;彭英;;靶向FA-PEG-PEI为传输载体的恶性胶质瘤体内基因治疗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沈慧聪;戴建平;高培毅;马军;李绍武;魏新华;;Angiostatin-Endostatin联合基因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3.0T磁共振动态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刘伟国;;人脑胶质瘤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于长隆;;骨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孙立;田晓滨;张宇坤;郜勇;杨述华;;人BMP2及VEGF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及鉴定[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桂龙;向阳;;骨肉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孙立;田晓滨;张宇坤;郜勇;杨述华;;人BMP2、VEGF165双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艳;马春红;崔敏;刘华;王晓燕;刘素侠;高立芬;郭春;孙汶生;;选择性诱导凋亡协同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玲;胃癌联合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董伦;人脑胶质瘤EGFR和p53基因表达以及EGFR反义RNA与p53基因联合转导对胶质瘤生长抑瘤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王浩;靶向IL-1和RANKL的联合基因治疗磨损颗粒导致的无菌性假体松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印慨;人IL-12和B7-1联合基因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姚航;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锴;联合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形成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胡卫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联合双基因CD::UPRT/5-FC对胶质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8 王yN琴;小发卡状RNA联合脱氧核酶抑制鼻咽癌EBV-LMP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吴畏;rAAV-LyoVec载体介导的血管抑素和野生型p53联合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林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志花;基于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艳;联合基因治疗骨关节炎:IL-1Ra联合自杀基因HSV-TK体内转染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选民;联合基因治疗体系pcDNA(-)3.1-shVEGF/yCDglyTK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勇;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2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白国昌;KiSS-1和P27~(kip1)基因共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6 史德志;5-FC/CD::UPRT联合基因对大鼠脑胶质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志红;p53、AS共转染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8 易贺庆;放射联合基因治疗肿瘤相关性p53突变子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牛洪欣;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周志林;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_(121)cDNA/hBMP-4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分化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8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2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