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本文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荧光原位杂交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芯片 焦磷酸测序 出处:《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一个相互依赖且相互制约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结构与遗传、饮食、疾病、环境等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地位与作用相当于一个后天获得的"器官",对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抗病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人的肠道菌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综述着重论述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及以焦磷酸测序平台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Abstract]:The human gut habitat in a larg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these microbes and the host to form a mutual dependence and mutual restriction of the micro ecosystem. The structure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heredity, diet, disease, clos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equivalent of a day after the "organ", on the human body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energy supply, fat metabolism, immune regula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disease resistance therefore, intestinal flora stu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olymerase based on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technolog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y, gene chip technology (Gene chip) and by pyrosequencing The platform is the application of second generation of 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research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testinal flora.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No.2011AA100902) 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技术研发资金计划项目(No.20110734)
【分类号】:R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莉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戈海泽;梁慧敏;卢晋英;刘树业;;基因芯片技术在常见肠道致病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年04期
3 张家超;郭壮;孙志宏;陈卫;张和平;;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研究为例[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广超;陈丽颖;王艳玲;耿娟;付彦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张勇;宋吟玲;;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反应器中聚磷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3 龙华;付元帅;陈戟;赵刚;刘江东;陈建武;余其兴;;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6年01期
4 邹莉;谢曙光;黄艺;;天然水体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5 张清智;陈振德;;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QTL定位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S2期
6 刘宇;朱怡文;许淼;黄英;;人转铁蛋白转基因克隆牛整合位点检测[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2期
7 孙之梅;袁瑜;何兴祥;;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3期
8 许鑫;徐香玲;王爱杰;万春黎;;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厌氧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实验条件优化及应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9 龙华;付元帅;陈戟;赵刚;刘江东;陈建武;余其兴;;染色体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年02期
10 颜强,谢有奎;FISH技术在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亚男;长春花碱和秋水酰胺诱导TK基因突变的比较研究及两类突变集落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郭壮;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娜;低强度超声波强化SBR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春艳;不同电子受体及pH值对聚磷菌代谢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张天宇;1.决定烟叶钾含量的生理因素探讨 2.表达小麦硝酸盐高亲和力转运蛋白基因(TaNRT2;1)片段的质粒载体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曲波;甜菜无融合生殖M14品系易位系的创制、筛选及鉴定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葛昌斌;小麦种质贵农775抗条锈病基因标记的相关片段克隆及荧光原位杂交[D];贵州大学;2006年
6 刘利;柑橘属(Citrus L.)和枳属(Poncirus)部分植物的45S rDNA-FISH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余浩;水解池—滴滤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李冰;MC1卫星DNA在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薇;小鼠4、8-细胞期胚胎单卵裂球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张海军;内蒙古绒山羊BMP-2基因DNA序列的克隆与荧光原位杂交定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薇,卢光 ,卢惠霖,肖志强,姚开泰;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转基因小鼠[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杨明杰,曹佳;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4期
3 金大智;文思远;王升启;;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4 陈乐真,张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年04期
5 苗聪秀,卢光秀,王庸晋,谢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BNLF-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子代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其定位[J];遗传学报;1998年05期
6 傅俊江,夏家辉,龙志高,杨毅,潘乾,陈胜湘,李麓芸;一例罕见的复杂易位携带者的染色体绘画研究[J];遗传学报;1996年04期
7 黄浩杰,张锡然,,陈宜峰,崔英霞;应用G显带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复杂的染色体易位[J];遗传学报;1996年05期
8 钟筱波,PaulFFransz,JannieWennekes,AbvanKammen,JHansdeJong,PimZabel;在植物粗线期染色体和DNA纤维上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J];遗传学报;1998年02期
9 崔英霞,商学军,王咏梅,潘淑娟,张锡然;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平衡易位的临床应用[J];遗传;1997年02期
10 钟筱波;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构建高分辨率的DNA物理图谱[J];遗传;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晨,霍贵成;双歧杆菌对正常小白鼠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苏文金;肠道菌群对艰难梭菌拮抗作用的动物模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5期
3 武庆斌;;肠道菌群与腹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年07期
4 管远志;;肠道菌群及其生物学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9年11期
5 苏文金;Bourlioux P.;;对引入仓鼠菌群的C_3H无菌小鼠拮抗艰难梭菌定居实验模型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2期
6 朱乃军,项建梅,陈祖培,费伟华,金孟珏,刘凤勇;棉耳型狨猴肠道菌群的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8年02期
7 罗予,孟林敏,赵国新,蔡访勤;双歧杆菌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吕苏成,蒙昌金,莫炳强,田明照,冯桂湘;小鼠限量对小鼠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及寿命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3期
9 吕苏成,蒙昌金,冯桂香;小鼠饮食限量对其肠道菌群和寿命关系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2期
10 罗予,蔡访勤,孟林敏,赵国新;低聚果糖对小鼠肠道菌群、血甘油三酯及血尿素氮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玲;张梦晖;杜惠敏;庞小燕;张延;赵立平;;轮状病毒感染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卫科;王川庆;吴高锋;魏娟;李文刚;;ERIC-PCR及在肠道菌群分析中的应用[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亚兰;潘康成;古丛伟;;益生菌对消化道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吴晓盼;朱年华;张日俊;;日粮添加益生菌和抗生素对肉鸡不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倪学勤;Joshua Gong;曾东;Shayan Sharif;周小秋;;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蛋鸡肠道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黄永成;程安春;汪铭书;杨晓燕;齐雪峰;葛忠源;郭宇飞;张素辉;胡骑;陈孝跃;;双歧杆菌16SrDNA群特异性PCR方法的建立及对鸭肠道双歧杆菌的检测[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七斤;任贵强;阿木尔吉日嘎拉;张和平;;L.casei Zhang体内抑菌作用及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敏;范小兵;杨虹;李X宝;奚万艳;王一鸣;;人体肠道菌群构成及重要代谢产物的研究[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孟志刚;张锐;郭红媛;孙国清;崔鑫欣;刘娜;郭三堆;;人乳铁蛋白基因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敏;用分子方法解析人体肠道菌群[N];解放日报;2006年
2 徐敏;中外科学家在肠道菌群中找出健康“调控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徐敏;在菌群中找出人体健康“调控者”[N];解放日报;2008年
4 记者 徐敏;人体肠道菌群植入猪体[N];解放日报;2007年
5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6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 冯颖;人类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认识步入新境界(上)[N];中国食品报;2010年
7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地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谭西顺;益生菌与益菌生[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胡珉琪;覃俊杰:肠道细菌秘密[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玉梅 孙国根整理;寻找细菌的秘密[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青;丁酸梭菌培养与发酵动力学以及调节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平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牛明福;富含不同阳离子氨基酸抗菌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郭壮;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不同人群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4 魏华;不同外源扰动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美玲;两种肠道疾病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晓霞;新城疫病毒气溶胶发生与传染机制及其在生产鸡舍环境中的监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李婧妍;合成共轭亚油酸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可俊;几种水生动物肠道细菌的分子生态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妥彦峰;具有潜在免疫调节功能Lactobacillus菌株的体外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彭虹旎;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4D-14)的分离与分子鉴定,抑菌性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章捷;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分析动物肠道菌群方法初探[D];福州大学;2005年
2 张宝让;利用DNA指纹图谱技术分析HFA仔猪肠道菌群结构[D];山西大学;2006年
3 冀朵朵;戊糖乳杆菌的黏附能力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李犹平;采用ERIC-PCR技术研究鸡白痢、新城疫感染雏鸡及健康鸡肠道菌群结构[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5 姜雪;利用人体肠道菌发酵豆芽制备雌马酚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李岩;人体肠道内产雌马酚菌的分离及其性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海华;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赵琴丽;胆管结扎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吴高锋;应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日龄仔猪肠道菌群分布规律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冯兴;益生芽孢杆菌PAS38在肉鸡肠道中的消长规律及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4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4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