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20分子模拟表位肽的筛选及其疫苗构建
本文选题:人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20 切入点:单克隆抗体Rituximab 出处:《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人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20仅表达于正常以及95%以上的恶性B细胞表面,是细胞表面非糖基化疏水磷蛋白,分子量为33—37kD,起始表达于pre—B细胞阶段,到B细胞终末分化成浆细胞时消失,,是B细胞的标志性分子。CD20抗原在恶性B细胞表面具有稳定表达、不脱落、不分泌的特性。该分子的第三和第四跨膜区之间,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膜外区,构成了其主要的抗原表位,可以使抗体最大限度地接近细胞膜。因此,CD20分子是恶性B细胞肿瘤治疗最为理想的一个靶抗原。1997年,针对B细胞CD20抗原研制的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成为被FDA第一个批准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抗治疗的费用高、剂量大、需反复注射以及免疫原性反应极大的限制了单抗的临床应用。因而,构建针对CD20分子的治疗性疫苗,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并对该肿瘤抗原形成长期的免疫记忆,用主动免疫的方式克服单抗应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模拟表位疫苗是近年来随着噬菌体肽库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类疫苗,它可以在构象上模拟天然抗原,诱导相应天然表位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由于模拟表位分子小可以直接以化学合成的方式得到,与传统疫苗以及基因工程产品相比它造价低、工艺简单、质量控制容易,具有工艺稳定、
[Abstract]:Human lymphocyt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CD20) was express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normal and malignant B cells above 95%, and was a non-glycosylated hydrophobic phosphorous protein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33-37 KD, which was expressed at the stage of pre-B cells and disappeared at the end of B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plasma cells. CD20 antigen, the iconic molecule of B cel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expression, no exfoliation and no secretion on the surface of malignant B cell. Between the third and 4th transmembrane regions of the molecule, the extracellular region is composed of 43 amino acid residues. Thus, CD20 molecule is the most ideal target antigen for malignant B cell tumor treatment. In 1997, Rituximab, a monoclonal antibody developed for B cell CD20 antigen, has been the first approved by FDA for the treatment of B cell lymphoma, and has achieved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need for repeated injections and immunogenicity greatly limits the clinical use of McAbs. Therefore, therapeutic vaccines against CD20 molecules are constructed. Stimulating the host immune system to produce a specific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the tumor and to form a long-term immune memory of the tumor antigen, it has a good prospect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by active immunity. Mimic epitope vaccine is a kind of vaccine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ith phage peptide library technology. It can mimic natural antigen in conformation. Moreover, the mimic epitope molecules can be obtained directly by chemical synthesi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vaccines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products, the mimic epitopes are of low cost, simple process and easy quality control. With stable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慧;唐亮;刘岽;孙红梅;周彩存;谈立松;王丽萍;张培德;张尚权;;异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T7噬菌体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J];癌症;2006年10期
2 ;Next generation of antibody therapy for cancer[J];癌症;2011年05期
3 吴健敏,涂长春,任兆钧;T4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4年04期
4 周广宇,毕黎琦,高申,郑德明;天花粉蛋白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3期
5 ;Binding Activity Difference of Anti-CD20 scFv-Fc Fusion Protein Derived from Variable Domain Exchange[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6年06期
6 贾海威;聂青;张伟京;宋海峰;刘秀文;朱宝珍;;美罗华单抗的~(90)Y标记的实验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7 陈晓春,王继文,曹永长,毕英佐,马静云;噬菌体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及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1期
8 刘欣;洪小南;;~(131)I-托西莫单抗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7年05期
9 王雷,王刚,刘玉峰;治疗用抗体在皮肤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1期
10 陈婷;张曦;张诚;刘耀;高蕾;高力;文钦;罗晓庆;陈幸华;;美罗华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玲;抗人CD20和CD34单抗的研制及其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吴健敏;猪瘟病毒E2抗原在T4噬菌体表面的展示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年
3 樊建勇;人源性抗角蛋白抗体的高效表达及其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4 刘国生;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微量热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玉刚;基于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改造[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袁丽;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7 宋国丽;抗CD44抗体HI44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的研究及其单链抗体的构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刘银星;嵌合抗CD20抗体突变体的表达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9 秦鑫;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结合肽的筛选和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马翠丽;天花粉蛋白新有效组分的纯化、一级结构及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玉霞;分支杆菌噬菌体D29裂解酶gp10的克隆表达及抗菌活性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淑营;噬菌体聚糖酶及其酶解产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陈兴龙;高密度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噬菌体的构建及其ELISA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李陇平;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噬菌体的筛选和预防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万一;人TNF-α自体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秦鑫;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与人转铁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肽[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7 朱参胜;小鼠抗人TNF单抗结合域和亲和力的预测及其中和活性表位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朱石桥;谷胱甘肽对λ原噬菌体诱导的抑制作用[D];武汉大学;2003年
9 王品虹;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时期体内病毒样粒子的鉴定与蛋白组分的初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王欣之;噬菌体展示日本血吸虫SSj14单抗的模拟表位及免疫保护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58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