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DNA在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遗传背景监测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聚合酶链反应 切入点:豫医无毛小鼠 出处:《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采用高度近交的动物可以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和实验重复次数,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近交系动物的显著特征是基因纯合性及遗传稳定性,但在培育、保种及繁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发生遗传变异或遗传污染的可能,所以,需要对近交系小鼠进行严格、长期、定时的遗传监测。传统的皮肤移植、生化标记等通过检测其表型变化来推测其基因变化的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微卫星DNA多态性高、分布广、数目多、比较稳定、易于扩增,可直接检测DNA水平基因变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基因组的遗传概貌及变异情况,且微卫星DNA具有检测灵敏、特异、简便、省时等优点,所以,它将成为近交系动物较理想的遗传监测标记。豫医无毛小鼠(Yuyi Hairless Mice,简称YYHL小鼠)是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1990年在昆明小鼠繁育过程中发现的小鼠突变种群,是不同于裸鼠的一种皮肤和毛发结构发生遗传突变的新品系。近交系YYHL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学、肿瘤病因学和肿瘤治疗等方面,但在皮肤老化、脱发等皮肤病变及化妆品、外用药品的检测等临床研究中更具有代表性,是非常理想的实验材料。 但有关近交系YYHL小鼠在分子生物学遗传监测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18对引物对近交系小鼠的DNA多态性进行研究:提取小鼠基因组DNA并利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像分析仪观察有无扩增产物,然后再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等技术显示微卫星DNA扩增产物。最后采用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用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监测。 方法:选用七品系近交系小鼠(BALB/C、YYHL小鼠、C57、CBA、DBA/2、C3H/HeJ、
[Abstract]:Objective: using highly inbred animals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increase the accuracy, compar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bred animals are genetic homozygosity and genetic stabilit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preserving and breeding,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genetic variation or genetic contamin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trict, long-term and regular genetic monitoring of inbred mice.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other methods to detect phenotypic changes have obvious limitations, while microsatellite DNA is highly polymorphic, widely distributed, numerous, stable and easy to amplify, and can be directly detected for gene changes at DNA level. Microsatellite DNA has the advantages of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simplicity and time saving. It will be an ideal genetic monitoring marker for inbred animals. Yuyi Hairless Mice (YYHL mouse) is a mutated mouse population discovered in Kunming mouse breeding process in 1990 by Henan Provincial Laboratory Animal Center. Inbred YYHL mice are widely used in histology, tumor etiology and tumor therapy, but in skin aging, alopecia and other skin diseases and cosmetics. The detection of external medicine is more representative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it is a very ideal experimental material. In this study, 18 pairs of primer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DNA polymorphism of inbred YYHL mic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mice and amplified by microsatellite primer PCR.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image analyzer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mplification products, and then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ilver staining were used to show the microsatellite DNA amplification produc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microsatellite loci with high polymorphism for genetic background monitoring in inbred mice. Methods: seven inbred strain mice, BALB / Cnyyhl mice, C57 / CBA / DBA / 2 / C3H / HeJ, were used.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荣,金坤林,王申五;聚合酶链反应假阳性的防范[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2年05期
2 庄玉辉;吴雪琼;张晓刚;李国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1992年03期
3 朱乃硕;林性玉;王亚新;张来仪;陈顺乐;王元;顾懿;陈诗书;;中国人群MHC—Ⅱ类抗原DR4基因体外扩增定型分析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2年03期
4 宋恩荣;任秋华;唐华平;宋岩;;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J];齐鲁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5 李佳;黄尚志;罗会元;蔡若莲;王美琪;;广东省β珠蛋白基因簇RFLP分析及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6 刘家英;一种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检测血样中恶性疟原虫的简易方法[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年01期
7 杨建民;刘为纹;晋华源;;基因扩增技术诊断隐原性肝硬化中HCV和HBV感染[J];四川医学;1993年08期
8 庄坚,董菁,余秀葵;HPV的快速检测与分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9 牟忠林;刘兆华;郭华阳;周来新;;聚合酶链反应及斑点杂交技术对喉尖锐湿疣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7年01期
10 邵秀华;PCR检测结核菌的临床应用[J];淮海医药;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筱芳;刘维达;沈永年;陈辉;吕桂霞;;多重RT-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孙娜;葛荣明;;COX-2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师庆红;徐雪松;谢风;;长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4 陈杰;何志贤;张冬雷;咸华;;增殖诱导配体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定量测定在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祝迎锋;;从病理学的“量化”浅谈病理学科的建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曹华斌;翁兰英;;PCR方法对单细胞SRY基因扩增效率的对比研究[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顾健辉;张冬雷;徐美玉;;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APRIL及其受体mRNA水平的定量测定[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福新;吕建新;管敏鑫;;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G11696A突变的两个家系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晔;蒋天舒;陈燕;陈波;谷明莉;葛春红;林艳;邓安梅;仲人前;;发作性睡病与HLA-DR~*1501、DQ~*0602基因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10 彭大新;甘军纪;高崧;吴艳涛;刘金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K基因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玉;“豫医无毛小鼠”培育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1年
2 何进喜;豫医无毛小鼠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何进喜;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研究获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吴晓川;位点特异性PCR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中关村海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郑闯琦;江洪:诊断技术变革的“弄潮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记者 刘向;检测疯牛病肉制品有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记者 胡德荣;微转移肿瘤细胞与大肠癌复发有关[N];健康报;2001年
8 记者 郑晓春;英开发出遗传检测系统[N];科技日报;2002年
9 记者 郑莉丽;实时分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欧洲推出[N];健康报;2009年
10 刘颖梅 曹彬;如何快速检出H1N1[N];北京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万华;HCV基因型及其基因变异在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演变中的意义[D];山东大学;2004年
2 宗祥云;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梁建琴;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5年
4 宋西成;喉癌血浆DNA微卫星改变、手术切缘及累及舌根的手术和重建系列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5 王刚;HBV感染HepG2细胞早期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谭炳毅;后路手术对于大鼠后纵韧带内骨化因子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张立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微量残留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8 高英堂;肝炎病毒(HBV、HCV)基因诊断芯片的研制和新型肝炎病毒SENV的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9 张英朗;真菌性角膜病常见致病菌种检测基因芯片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张培红;滤泡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瑾;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5年
2 王斌;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Desmin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林青;青蒿琥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建祥;肺炎衣原体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孟庆国;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颖慧;PCR-RFLP技术快速检测和鉴定血液中念珠菌的实验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冬梅;Wilson病患儿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8 王静;FIt3/FL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于世杰;胃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酶hMLH1基因表达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杨志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血清ACE,,氨基末端脑钠尿肽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3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64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