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3.0T MRI功能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8 01:06

  本文关键词:3.0T MRI功能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年

3.0T MRI功能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

张洁  

【摘要】:目的: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DWI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与常规两b值单指数衰减模型DWI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连续入组74例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包括宫颈鳞癌59例(高、中、低分化各13、35和11例),宫颈腺癌15例。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常规序列、DWI (b=0.800s/mm2)及多b值DWI(b=0、10、20、50、100.200.500.800.1200.1500.2000s/mm2)扫描,其中58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两周行根治性子宫或宫颈切除术。采用单指数衰减模型计算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慢速表观弥散系数(ADCslow).快速表观弥散系数(ADCfast)、快速弥散所占容积分数(Ffast),采用拉伸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DC)、α。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宫颈癌中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价单、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判断临床分期及宫颈癌病理学特征的能力,并确定最佳阈值。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单、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各参数的因素。 结果:宫颈鳞癌的ADC、ADCslow、DDC均低于腺癌,ADCfast、Ffast均高于宫颈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sloW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82)最大(P0.05),ADCslow与DDC的Az均大于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slow=0.38×10-3mm2/s作为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5%、93.3%。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ADC. ADCslow.DDC及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α鉴别高/中与低分化鳞癌的Az(0.958)最大(P0.05),以α=0.60作为鉴别高/中与低分化鳞癌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1%、92.3%。反映弥散的参数ADC. ADCslow. DDC三者两两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反映灌注的参数ADCfast与Ffast呈中等正相关(P0.05)。不同FIGO分期、肿瘤大小、宫颈基质浸润深度、是否合并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ADC. ADCsiow、DDC. ADCfast、Ffas均有助于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ADCslow及DDC的鉴别能力优于ADC; ADC、ADClow、DDC及α有助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与宫颈癌DWI单、双指数模型及拉伸指数模型参数具有相关关系。 目的: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初步探讨DCE-MRI与双指数衰减模型DWI灌注指标ADCfast、Ffast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前连续入组74例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包括宫颈鳞癌59例(高、中、低分化各13、35和11例),宫颈腺癌15例。所有患者均行3.0TMRI常规序列、多b值DWI (b=0、10、20、50、100、200、500、800、1200、15002000s/mm2)及DCE-MRI扫描,其中58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两周行根治性子宫或宫颈切除术。测量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率(SER)、最大增强斜率(MSI)、达峰时间(Tpeak)以及定量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宫颈鳞癌中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价DCE-MRI判断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特征的能力,并确定最佳阈值。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影响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的因素。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计算快速表观弥散系数(ADCfast)和快速弥散所占容积分数(Ffast),并分析ADCfas和Ffast与DCE-MRI定量、半定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高、中分化宫颈鳞癌的TIC曲线类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鳞癌和腺癌、不同FIGO分期、肿瘤大小、宫颈基质浸润深度、是否合并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TIC曲线类型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宫颈鳞癌的SER、MSI、Ktrans、Kep、Ve均高于宫颈腺癌,宫颈鳞癌的Tpeak低于宫颈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0.864)最大(P0.05),以Ktrans=0.26min-1作为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6%、86.7%。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SER、MSI、 Ktrans、Kep、Ve有统计学差异(P0.05)。 Ktrans鉴别高/中与低分化鳞癌的Az(0.864)最大(P0.05),以Ktrans=0.32min-1作为鉴别高/中与低分化鳞癌的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6%、92.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DCE中SER、MSI、Ktrans、Kep、Ve与DWI反映灌注的指标ADCfast、Ffast之间呈弱-中等程度正相关(P0.05); DCE中半定量参数Tpeak与ADCfast、Ffast呈较弱负相关(P0.05)。 结论:SER、MSI、Ktrans、Kep、Ve、Tpeak均有助于鉴别宫颈鳞癌及腺癌;TIC曲线类型、SER、MSI、Ktrans、Kep、Ve有助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与DCE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具有相关关系。DCE中定量及半定量参数与ADCfast、Ffast具有一定相关性。 目的:评估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小FOV多b值DWI(e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宫颈癌宫旁浸润及阴道受累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连续入组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3.12±10.80岁,范围31~58岁。所有患者术前两周均进行常规MRI、DWI、eDWI(26×10.4cm)及DCE-MRI检查,将六组MRI成像序列T2WI、T2WI+DWI、T2WI+eDWI、 T2WI+DCE、T2WI+DWI+DCE、T2WI+eDWI+DCE检查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做对照,计算六组MRI成像序列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及阴道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利用Kappa检验分别评价六组MRI成像序列判断宫旁浸润、阴道受累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T2WI、T2WI+DWI、T2WI+eDWI、T2WI+DCE、T2WI+DWI+DCE T2WI+eDWI+DCE六组序列诊断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为7例、4例、3例、1例、1例、1例,手术病理诊断宫旁浸润2例。T2WI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100.0%、8.9%、91.4%;T2WI+DWI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50.0%、96.4%、94.8%;T2WI+eDWI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50.0%、98.2%、96.6%;T2WI+DCE、T2WI+DWI+DCE、 T2WI+eDWI+DCE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相同,分别为50.0%、100.0%、98.3%。MRI六组序列判断宫旁浸润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413、0.374、0.482、0.659、0.659、0.659(P0.05)。 T2WI、T2WI+DWI、T2WI+eDWI、T2WI+DCE、T2WI+DWI+DCE T2WI+eDWI+DCE六组序列诊断阴道受累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为12例、10例、9例、8例、8例、8例,手术病理诊断阴道受累10例。T2WI诊断阴道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60.0%、89.6%、84.5%; T2WI+DWI诊断阴道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70.0%、95.8%、89.7%; T2WI+eDWI诊断阴道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80.0%、95.8%、,93.1%; T2WI+DCE、T2WI+DWI+DCE、 T2WI+eDWI+DCE诊断阴道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相同,分别为80.0%、100.0%、96.6%。T2WI、T2WI+DWI、T2WI+eDWI、T2WI+DCE、T2WI+DWI+DCE、 T2WI+eDWI+DCE六组序列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477、0.685、0.758、0.869、0.869、0.869(P0.05)。 结论:T2WI单独诊断宫颈癌宫旁浸润价值有限;T2WI+DWI、T2WI+eDWI有助于提高宫旁浸润及阴道受累诊断准确性;T2WI+DCE是诊断宫旁浸润及阴道受累的最佳序列组合,DWI、eDWI与DCE组合并不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7.33;R44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玉华;陆建平;段秀杰;张忠阳;;多b值DWI在儿童脑肿瘤中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年02期

2 李志伟;袁思殊;黄璐;马晓玲;夏黎明;;心肌磁共振多b值DWI的初步探讨[J];放射学实践;2013年03期

3 M.Hori;T.Kim;H.Onishi;T.Ueguchi;M.Tatsumi;A.Nakamoto;王鹤;;子宫肿瘤的3D与2D T_2加权扰相自旋回波MRI在3.0T设备中的初步对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4 T.Franiel;B.Hamm;H.Hricak;焦惠;;前列腺癌的MR动态增强成像和药代动力学模型[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5 H.A.Vargas;O.Akin;C.Moskowitz;R.Soslow;N.Abu-Rustum;焦慧;;起源部位不确定的子宫癌的MR成像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6 田丽;刘立志;范卫君;;鼻咽癌MRI动态增强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爱生;田建明;陆建平;左长京;汪俭;;DWI、T_2WI及动态增强MRI对早期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欧阳林,刘仕远;MRI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2年05期

3 叶靖;王建平;张萍;吴晶涛;王立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灶检出的临床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8年05期

4 龚红霞;许建荣;;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03期

5 饶圣祥;曾蒙苏;程伟中;陈财忠;李轫晨;;MR全肝灌注成像在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9年11期

6 罗是是;孔祥泉;;宫颈癌的MR功能成像[J];放射学实践;2011年05期

7 林建华;谭理连;何伟红;黄勇;李敏红;邬恒夫;;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年10期

8 凌人男;单军;王晓枚;梁文华;成志强;朱进;李静芝;;DWI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年04期

9 何涌;钟鸣;;B超、CT、MR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华夏医学;2009年03期

10 姜庆军,李慎江;肿瘤血管生成及其影像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立志;李立;吕衍春;谢传淼;候景辉;吴沛宏;;鼻咽癌MR动态增强参数与MVD、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2 刘立志;吴沛宏;李立;吕衍春;谢传淼;候景辉;;鼻咽癌MR动态增强参数与MVD、VEG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Zhi-Mei Huang;Wang Li;Sheng Li;Fei Gao;Qi-Ming Zhou;Fang-Ming Wu;Ni He;Chang-Chuan Pan;Jian-Chuan Xia;Pei-Hong Wu;Ming Zhao;;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A];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杨帆;杨太珠;罗红;;能量多普勒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妇科中的相关性[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张卫霞;罗俊;张学愈;潘年松;盛勇;陈哲洪;涂明旌;;莪术油干预宫颈癌荷瘤裸鼠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观察[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齐晨丽;湛游洋;祝云龙;李晓晶;裴奉奎;;以聚氨基酸为载体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卫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廖伟华;靶向EBV-LMP1 mRNA脱氧核酶治疗鼻咽癌的DCE-MRI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夕富;肾上腺腺瘤和非腺瘤动态增强CT检查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李树平;肺部肿瘤首过期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宋宁;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MRI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王燕;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鉴别诊断及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绍林;CT灌注成像与MR弥散加权成像对兔肝脏纤维化模型病理变化定量诊断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董爱生;肝细胞癌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及肝脏肿瘤活体和离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张森;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应用与评估[D];北京大学;2008年

10 饶圣祥;高场MR高分辨率及功能成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蕊;犬肝纤维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VEGF表达与病理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杨爱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增强扫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廖琴;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测量对非小细胞性肺癌肺门纵隔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D];南昌大学;2011年

4 罗是是;3.0TMRDWI和MRS在宫颈癌诊疗中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董雪;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及疗效监测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魏光全;血管生成拮抗剂对血源性脑转移瘤模型的影响及磁共振监测[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邢伟;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MR动态增强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姜庆军;CT引导下肺部微小病变术前定位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郭永梅;妇科盆腔恶性肿瘤的MRI诊断[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徐慧;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煜,张敏鸣,王丽君,商德胜,汪启东;肺癌MRI动态增强模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12期

2 叶劲;钟书;梁有明;唐秀文;蓝胜勇;曾敬初;刘若平;肖泉;;儿童脑肿瘤的临床治疗及病理特点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3 刘宜敏,梁碧玲,卢泰祥,崔念基,李海刚,沈溪明;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与放射敏感性[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智,林素暇,梁惠珍,梁英杰,何洁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鼻咽癌微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虹;;66例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2 刘圆圆;;宫颈癌盯上年轻女性[J];人人健康;2003年11期

3 潘洪国;宫颈癌知识一二三[J];中老年保健;2004年02期

4 水乡;宫颈癌让谁哭泣[J];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2004年07期

5 王展宏;宫颈癌、宫颈刮片与普查[J];家庭医学;1996年17期

6 王军燕,董宝玮,汪龙霞,宋磊,赵恩锋;经阴道彩色血流速度成像在宫颈癌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0年02期

7 章文华,李楠,吴令英;重视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趋势[J];浙江肿瘤;2000年02期

8 杨云霞,刘淑媛,刘洁玉;18例宫颈癌的超声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02期

9 焦澜舟,唐军;超声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2年02期

10 薛秀珍;宫颈刮刷涂片诊断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良;;宫颈癌的手术与化疗[A];妇科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讲义[C];2009年

2 罗璇;;超声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焱;郭君;杨蓓;孟秋玲;朱秀峰;郭德颖;;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叶柏梅;;在职女职工宫颈疾病筛查776例的结果与分析[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肖青;;宫颈病变的防治[A];广东省药学会’08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班讲义[C];2008年

6 张桂霞;张红秋;侯剑华;边海英;;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宫颈肿物的优势浅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盛修贵;;宫颈癌的手术治疗[A];妇科肿瘤疑难病例讨论会暨妇科微创技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12年

8 张桂霞;张红秋;侯剑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宫颈肿物的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桂霞;张红秋;侯剑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宫颈肿物的诊断意义[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平;;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进展[A];2013年浙江省妇科肿瘤学术年会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宫颈癌筛查及子宫颈疾病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锋;[N];健康报;2002年

2 李文瑶;[N];吉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姚敏;[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4 ;[N];中国妇女报;2009年

5 武汉大学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李定国;[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白轶南;[N];保健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彭薇;[N];解放日报;2013年

8 杨锋;[N];保健时报;2003年

9 杨锋;[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市第二医院海沧分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韩筱兰;[N];厦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丽华;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赵友云;宫颈癌相关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刘开江;新疆维、汉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向基因治疗[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及整合状态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7 郑春花;转录因子FOXC2在宫颈癌发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龙玲;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王永军;TLR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科珍;HPV16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转萍;山西省宫颈癌和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纪晓洋;年轻宫颈癌43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米合日尼沙·买买提;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杜平;宁波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病率及相关性分析[D];宁波大学;2012年

5 黄敏;宫颈癌Ⅰb期临床回顾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林泳秀;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刘艳伟;宫颈病变端粒酶活性表达120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袁志仙;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田亚丽;宫颈细胞学检查200例临床资料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露;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3.0T MRI功能成像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术前分期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79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