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BTV及其基因组dsRNA分子诱导细胞IFN-β和凋亡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11:00

  本文选题:BTV + dsRNA ; 参考:《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广谱抗病毒物质,是由培养的细胞或人体及动 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Interferon inducer)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 抗病毒和抗肿瘤物质。能诱导IFN产生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导剂,理想的能直接应 用于人体内诱生IFN的IFN诱导剂目前首推多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简称PIC),但近来发现PIC在人体和其他灵长类体内易被血清核 酸酶破坏,诱生IFN的效能较低。据此,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正在努力寻求和发展新的 能用于人体的干扰素诱导剂。本文拟探讨不感染人正常细胞,不引起人任何疾病的动 物蓝舌病毒及其基因组dsRNA分子是否具有诱导细胞产生IFN的潜能和诱导肿瘤细 胞凋亡的能力。 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是引起绵 羊和野生反刍动物蓝舌病的病原体,牛、山羊和鹿则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BTV的全 套遗传信息由10个基因组片段组成,全基因组由19218个bp组成,总分子量为13× 10~6道尔顿,是迄今为止分子量最大的RNA病毒。蓝舌病毒基因组dsRNA的全套遗 传信息的特殊结构为其奠定了作为内源性IFN诱导剂的可能性和无限潜力,当提取到 的病毒核酸片段进入细胞内时,因为存在于病毒内衣壳上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被去掉以及BTV基因组dsRNA分子非整倍体进入而使该核酸失去了感染性,但却保 持病毒双链RNA诱生IFN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将比其病毒颗粒对机体而言更安全有 效。 本文将蓝舌病毒标准株(BTV-10)的基因组dsRNA通过Trizol提取后,利用脂 质体转染技术,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胚肺原代HEL细胞;以BTV-10分别感染 Hela细胞和HEL细胞;以及直接将裸露的dsRNA加入两种细胞培养物,以比较研究 这三种处理后细胞形态学差异,利用检测β-IFN的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IFN含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最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种处理条件 下不同用量的病毒和不同浓度的dsRNA-脂质体复合物及裸露dsRNA产生IFN含量的 差异。 实验研究发现,BTV及其dsRNA分子均具有诱导细胞产生IFN的生物学功能,
[Abstract]:Interferon Interferon IFN (IFN) is a class of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substances, consisting of cultured cells or humans and animals. A class of nonspecificity produced by virus infection or other interferon inducer (Interferon inducer).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substances. The substances that can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IFN are called interferon inducers. The IFN inducer used to induce IFN in human body is currently the first to introduce 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osis Poly (I: C), but recentl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IC is susceptible to the nucleation of serum in humans and other primates. The activity of IFN induced by acidase was low. Based on this,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working hard to find and develop new Interferon inducer that can be used in human body.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motility that does not infect human normal cells and does not cause any disease in human beings. Does the Bluetongue virus and its Genomic dsRNA molecu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induce IFN production by cells and to induce tumor fineness The ability to apoptosis. Bluetongue virus (BTV) is a member of the family Reoviridae, a member of the genus Cyclovirus, which causes cotton. The pathogen of blue-tongue disease in sheep and wild ruminants, cattle, goats and deer are the storage hosts of the virus. BTV The nested genetic information consists of 10 genomic fragments and the whole genome consists of 1921 BP with a total molecular weight of 13 脳. One hundred and six Dalton, the largest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NA virus so far. A complete set of Genomic dsRNA of Bluetongue virus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establishes the possibility and infinite potential as an endogenous IFN inducer. When the viral nucleic acid fragment of the virus enters the cell because of the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that exists on the virus underwear shell Removal and entry of aneuploidy of BTV genomic dsRNA molecule make the nucleic acid lose its infectivity, but protect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IFN induced by virus-holding double-stranded RNA will be safer than its viral particles. Effect. The genomic dsRNA of blue tongue virus strain BTV-10 was extracted by Trizol. The plastid transfec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transfect human cervical cancer Hela cells and human embryonic lung primary HEL cells. Hela cells and HEL cells; and direct addition of bare dsRNA to two cell cultures for comparative study After these three treatments, the cell morphology was different, and the cell supernatant was detected in the supernatant by ELISA kit for detection of 尾 -IFN. IFN content and apoptosis rate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Finally, the three processing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 Under different doses of viru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sRNA-liposome complexes and naked dsRNA to produce IFN content Difference. It was found that both BTV and its dsRNA molecules hav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inducing cells to produce IFN.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茂庆;RNAi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相关基因功能研究上的应用[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3年04期

2 陈竞;RNAi的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李恭会,周酉枫,陈昭典;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泌尿外科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5年01期

4 徐华锋,邹海峰,刘洋,林平,司云峰,于洪伟,于晓光;PGEM-T/TIMP-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体外转录法合成dsRNA中的作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汪光蓉;朱道银;唐恩洁;;RNAi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梁平彦,陈开英;用斑点杂交法比较小麦全蚀菌病毒与其它真菌病毒的同源性[J];病毒学报;1990年03期

7 聂青和,白雪帆;双链RNA干扰现象与HCV和HIV[J];肝脏;2003年02期

8 徐让;RNA干扰的研究进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公茂庆;应用RNA干扰操纵曼氏血吸虫胞蚴内源性基因表达[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4年03期

10 杜可军,柴玉波,常文辉,陈景元,林树新,陈苏民;RNAi的曲折经历与发展[J];医学与哲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前君;肖启明;刘勇;李基光;谢丙炎;谭新球;张德咏;;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dsRNA能诱导植物对该病毒的抗性[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2 ;Knockdown of Midgut Genes by dsRNA-transgenic Plant-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 in the Hemipteran Insect Nilaparvata lugens[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前君;肖启明;刘勇;谭新球;张德咏;李基光;谢丙炎;;烟粉虱传毒相关基因ds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本氏烟中的表达[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4 金波;陈集双;杜志游;陈新爱;;食用菌中的dsRNA病毒检测及其基因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5 陈隆钟;林仪真;杨相哲;;病毒颗粒的存在与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影响[A];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正均;任本权;彭跃明;陈林川;;湘渝地区栗疫病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转化研究[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文娟;陈巨莲;程登发;孙京瑞;;dsRNA喂养对麦长管蚜Cdc42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牛颜冰;张凯;周雪平;;dsRNA介导的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文森;;RNAi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10 朱英;蔡秀玲;洪孟民;王宗阳;;dsRNAi抑制OsBP-5基因的表达对水稻胚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石林;山西康宝逼和北京BTV[N];山西日报;2000年

2 商报记者 蒋梦惟;BTV卡酷动画首推独创青春偶像剧[N];北京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胡钰;BTV携新浪抢食央视“年夜饭”[N];华夏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童铭;打造购物新通道[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胡春民;“侯爵”进门用户遭殃[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杨莉;法律界关注“个性车牌”[N];山西日报;2002年

7 北京特雷森信息中心 吴震;财经类节目抢尽荧屏风头[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RNA干扰技术遭遇“缺陷危机”[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江津;大学足球应有作为[N];中国体育报;2000年

10 余志平;打开功能基因组学与未来治疗学的大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道宏;核盘菌Ep-1PN菌株毒力衰退及生防潜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2 张敏;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夏广清;GA对大白菜开花的诱导效应及利用RNAi技术获得晚抽薹转基因大白菜[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韩志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fdyn功能研究及感染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质组检测数据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胡汉桥;一、α-淀粉酶抑制蛋白与穗发芽的关系及其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二、鸭跖草叶点霉的RAPD分析及其致病性与dsRNA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6 胡琼;dsRNA介导的烟草和番茄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潍;RNA干扰沉默Aurora-A表达与激活PKR信号转导系统治疗宫颈癌的探索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8 汤必奎;流感病毒感染致炎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尹国华;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dsRNA原核表达体系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10 唐前君;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和传毒相关蛋白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伟;平菇病毒dsRNA检测、脱毒及传播途径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王海琪;BTV及其基因组dsRNA分子诱导细胞IFN-β和凋亡的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吕东;马铃薯甲虫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dsRNA的发酵生产[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虹;黄瓜花叶病毒dsRNA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娜娜;辣椒轻斑驳病毒鉴定及种传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徐颖;dsRNA对家蚕核多角体病(BmNPV)复制的抑制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高阳;利用dsRNA诱导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沉默以阻断马铃薯Y病毒传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毛倩卓;侵染萝卜的dsRNA病毒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建宝;小球隐孢子虫病毒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10 孙书娥;番茄斑萎病毒(TSWV)dsRNA介导的分子免疫调控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1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801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