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与DNA及其组成碱基的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黄酮类化合物 + 小牛胸腺DNA ; 参考:《浙江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基本的生命物质,对一切生命现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这些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离子,特别是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生命科学、临床医学、药物化学及化学等众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及其组成碱基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其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 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理活性,然后阐述了近年来在生物大分子DNA与分子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归纳了生物大分子DNA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特点,总结了研究它们相互作用的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及仪器,说明了该研究对生物、医学及化学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我们在LKB—2275型生物活性检测仪上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在298.15K条件下研究了DNA组成碱基腺嘌呤、嘌呤、鸟嘌呤、嘧啶和胞嘧啶等主体分子与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等维合参数和相互作用焓变、相互作用Gibbs自由能变化和相互作用熵变等热力学参数。发现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等DNA碱基在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存在明显差别,即在与不同作用对象作用时,这些DNA碱基的作用位点不同。通过分析这些相互作用的数据,得到黄酮类化合物与腺嘌呤、嘌呤发生相互作用时,腺嘌呤上9位的氮原子、鸟嘌呤上9位的氮原子和6位上的羰基,胞嘧啶中1位氮原子和2位羰基结构是主要作用位点。研究中发现,由于空间位阻效应,含有较多羟基数目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木樨草素、杨梅黄酮、芦丁与腺嘌呤的之间的芳香氢键作用大大降低,但是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却由于B环羟基与胞嘧啶和鸟嘌呤上的羰基形成分子间氢键,从而相互作用加强,表现出较高的摩尔反应焓。 此外我们也应用了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腺嘌呤、鸟嘌呤、嘧啶、胞嘧啶等主体分子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发现嘧啶的加入使黄酮的吸收峰没有发生变化,而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的加入,使黄酮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了DNA碱基分子通过N原子上的氢原子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腺嘌呤和嘧啶与槲皮素作用后,槲皮素的吸收峰没有发生峰移,而胞嘧啶和鸟嘌呤的加入,使槲皮素两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比较槲皮素和桑色素分别与
[Abstract]: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is a basic living substan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 life phenomena.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with small molecules, ions, especially drug molecul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many fields such as life science, clinical medicine, drug chemistry and chemistry.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on of DNA and its constituent bases with flavonoids is studied. The main contents are composed of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flavonoid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and molecular is reviewed. The way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DNA and small molecules are summarized. Various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and small molecules are summar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o biology, medicine and chemistry is explained. In the second part, we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of basic adenine, purine, guanine by isothermal titration microcalorimetry at 298.15K on LKB-2275 bioactivity detector. The interaction of pyrimidine and cytosine with 11 flavonoids, the binding sites, the binding constants and the enthalpy of interaction are obtaine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variation of the free energy of interaction Gibbs and the change of entropy of interaction are discussed. It was found that DNA bases such as pyrimidine, adenine, guanine and cytosine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when interacting with flavonoids, that is, when interacting with different objects, these DNA bases have different action sites.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these interactions, we found that when flavonoids interact with adenine and purine, nine nitrogen atoms in adenine, nine nitrogen atoms in guanine and six carbonyl groups in guanine. In cytosine, one nitrogen atom and two carbonyl structures are the main si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romatic hydrogen bond between quercetin, luteolin, myricetin, rutin and adenine was greatly reduced due to the steric steric effect of flavonoids containing more hydroxyl groups, such as quercetin, luteolin, myricetin, rutin and adenine. However, these flavonoids form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with the carbonyl groups on cytosine and guanine, thus the interaction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molar reaction enthalpy is high.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enine, guanine, pyrimidine, cytosine and flavonoids was studied by UV-Vis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addition of pyrimidine did not change the absorption peak of flavonoids, while adenine, guanine and cytosine increased the absorption peak of flavonoids. It is shown that DNA bases interact with flavonoids by hydrogen atoms on N atom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that the absorption peak of quercetin does not shift after the action of adenine and pyrimidine with quercetin, but the addition of cytosine and guanine makes the absorption peak of quercetin change obviously. Comparison of quercetin and mulberry pigmen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Q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淑萍;张立伟;;正交试验法纯化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钟佳;马金晶;罗雯;宋爽;叶艳青;;大叶羊蹄甲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刘振国;郑建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4 陈昌云;;光谱法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作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朱卫华;周燕;练翠翠;李敏智;陈秋云;欧忠平;许化溪;;四苯基卟啉氯化锰与ctDNA的相互作用[J];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6 戴成国;王纪平;肖扬;牛付阁;段玉峰;;首乌藤黄酮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翁德宝;顾娟娟;;黄皮种子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与测定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喇晓琴;曾阳;许敏;张颖君;;藏药翁布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9 熊勇;熊扬波;杨青松;;药用植物密蒙花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10 于慧荣;赵文英;朱兆友;;加压提取地榆根中黄酮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梁瑞芳;李延天;王丽红;;醇法提取锁阳中总黄酮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伍贤进;李胜华;郭文康;;翻白草中黄酮类化合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杨维;夏杏洲;韩维栋;谌素华;王维民;;响应面法优化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单香丽;刘世熙;曹秋娥;;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离解能和单电子分布间的关系[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蜀眉;塔娜;田维平;;桔皮中抗氧化物质的测定[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夏鹏飞;杨桠楠;张培成;;掌叶萍婆中具有抗炎活性的黄酮苷类化合物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燕志强;杨甲月;徐蕊;秦波;;瑞香狼毒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毒性研究[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肖萱;纪平元;马端端;郑荣梁;;芦丁对细胞SCE的诱发及对DNA损伤[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9 米玉玲;张才乔;;槲皮素缓解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生殖细胞氧化损伤机理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九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白宝璋;蔡景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可能机理[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燕 盛雪飞 吴丹 陈健初;柑橘属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2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五)[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刘 斌;黄酮类化合物--中药化学(十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狗舌草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试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万正煌;橘子越甜越护心[N];健康时报;2009年
7 徐文端;常喝豆浆可防癌[N];山东科技报;2000年
8 高拯;红枣食疗功效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 李惠明;多吃柑橘保护心血管[N];健康时报;2008年
10 小朱;常吃苹果防肺癌[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军;系列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生物活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2 刘国柱;中药中黄酮类化合物全定性分析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梅;杜鹃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及诱导子对其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4 包宇;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物质的体外模型筛选及抗氧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蓓;广陈皮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唐斓;黄酮类化合物和乌头碱代谢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陈源;金柑等柑橘类果实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分离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黄建蓉;磁场影响有机介质中酶促合成柚皮苷酯机理及其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席军;高压加工技术在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陈刚;黄蜀葵花的化学成分和降糖活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甜;荷叶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铎;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张琳;黄酮类化合物与DNA及其组成碱基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静;河北香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军;玉米须黄酮类化合物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婧;菊芋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抗肿瘤和抑菌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玫;甘薯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吴桂梅;罗布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抗氧化、抗抑郁活性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彭爱一;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九里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茜;液相微萃取在中药黄酮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与蛋白结合参数测定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0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800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