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浮游菌与生物被膜的体外清除作用
本文选题:光动力疗法 + 铜绿假单胞菌 ; 参考:《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光敏剂钌化合物(Ru complex)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的影响,观察PDT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实验对象为细菌悬液和生物被膜模型,均分为四组。细菌悬液组的光敏剂浓度为0.1、0.25、1、2.5、10和25μM;生物被膜组的光敏剂浓度为1、2.5、10和25μM。(1)PDT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后,孵育时间30 min,采用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2)单纯光敏剂组:光敏剂孵育时间30 min,不予激光照射。(3)单纯照光组:仅激光照射,功率密度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4)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用稀释平板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各组处理后浮游菌存活率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生物被膜经过冲洗、固定、结晶紫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其结构改变。结果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PDT杀伤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呈光敏剂浓度依赖性。以10和25μM Ru-PDT处理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均能够显著杀伤,浮游菌杀伤分别达到99.99%和99.9999%以上,生物被膜内菌的杀伤分别为60.1%和66.0%,进一步提高光敏剂浓度至50μM,光动力作用没有显著增强。单纯照光或光敏剂孵育对细菌存活无影响。光镜观察PDT处理组生物被膜发现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整体稀疏分散。结论 Ru-PDT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都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浮游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细菌对PDT作用更加敏感。PDT不仅可以使生物被膜内细菌失去活性,还可以破坏其结构,具有清除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mediated by Ru complex, a new Guang Min agent, on the activity of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biofilm bacteria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 and to observe the scavenging effect of PDT on the biofilm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ods the models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and biofil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concentration of Guang Min in the bacterial suspension group was 0.1a 0.25U 2.5U 10 and 25 渭 m,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uang Min in the biofilm group was 1g 2.5g 10 and 25 渭 M.(1)PDT: after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uang Min, the incubation time was 30 min, and the irradiation time was 30 mi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uang Min in the biofilm group was 30 min. Power density was 40 MW / cm ~ 2, irradiation time was 10 min 路min ~ (2) Guang Min group: Guang Min incubated for 30 min, no laser irradiation. 3) irradiation group: laser irradiation only, power density 40 MW / cm ~ (2), irradiation time 10 min 路min. 4) blank control group: no addition of Guang Min. No laser irradiation. The survival rate of phytoplankton and the activity of bacteria in biofilm were determined by dilution plate method and MTT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biofilm was washed, fixed and stained with crystal violet. Results the killing effect of PDT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on Guang Min. When treated with 10 and 25 渭 M Ru-PDT, both PAO1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biofilm could kill significantly, and the killing rate of phytoplankton bacteria was more than 99.99% and 99.9999%, respectively. The killing rate of biofilm bacteria was 60.1% and 66.0% respectively. The photodynamic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Guang Min was increased to 50 渭 m. The survival of bacteria was not affected by irradiation or Guang Min alone.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biofilm of PDT treatment group was found to be damaged in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sparse and dispersed as a whole. Conclusion Ru-PDT can kil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biofilm bacteria in vitro, and that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re more sensitive to PDT than biofilm bacteria. It can also destroy its structure and has the function of cleaning.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3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32079)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斯博;张智红;Onega V Ulianova;Sergey S Ulyanov;骆清铭;;光动力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杆菌杀伤效应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朝晖;光动力疗法对口腔生物膜致龋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敏;光敏剂孵育浓度对HMME-PDT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马莹莹;不同功率对HMME-PDT防龋效果及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和生物膜抗菌效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琼;抗菌疝修复补片与创伤修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陶亚东;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对光动力疗法抑制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作用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孙盼盼;HMME-PDT对侧支根管内粪肠球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温红侠;;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何佩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3 关欣;郑红光;;生物被膜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肺感染的实验研究[J];沈阳部队医药;2004年06期
4 陈安群;田德英;宋世会;吴会玲;倪明;Kalai Mathee;;含新的mucA突变基因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特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9期
5 许扬,董碧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6 田德英;倪明;余冰;雷洪波;朱旭慧;宋佩辉;;新型mucA基因突变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藻酸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7 陈一强,闫萍,宋志军,吴红,孔晋亮,覃雪军;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生物被膜的致病作用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9期
8 程曦;杨维青;石磊;尹晓琳;谢轶;曾蔚;李心晖;苏建裕;寇亚丽;贾文祥;;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9 杨维青;石磊;谢轶;苏建裕;李心晖;寇亚丽;程曦;曾蔚;贾文祥;;定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第一类整合酶基因的表达[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3期
10 杨维青;石磊;程曦;谢轶;曾蔚;杨发龙;贾文祥;;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的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聪然;钱皎;王睿;;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知系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施凯舜;潘发愤;;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研究进展[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陈一强;陈海荣;;生物膜形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孙卫忠;胡晓梅;贾鸣;胡福泉;;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1多糖水解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伍勇;;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及整合子在碳氢酶烯类耐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容冰;张文池;涂敏;;23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任海涛;韩春茂;张嵘;徐志江;孟智启;翁宏飚;牛宝龙;;抗菌肽Cecropin B在小鼠创面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作用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9 秦玲;糜祖煌;;铜绿假单胞菌质粒型AmpC酶基因的发现[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宋世会;田德英;陈安群;吴会玲;倪明;;mucA基因突变对铜绿假单胞菌粘液表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俞云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全国流行[N];健康报;2008年
2 范晓艳;D6R:抵御细菌感染的“多面手”[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薛原;生物波和生物波调控因子:为人类抗衰老开辟新领域(下)[N];健康报;2010年
4 早报记者 李yN 实习生 刘笑;“泛耐药菌早就存在于周围”[N];东方早报;2010年
5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超级细菌为何接连出现[N];健康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晓嘉;超级细菌:来势凶猛 并非无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俏;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抑制剂及喹诺酮信号分子介导的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张连波;密度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及生物被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乐;alg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播种型扩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维青;整合子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及其在生物被膜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谢轶;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QS系统与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徐洋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受信号分子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陈一强;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体内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黄勇;气道粘蛋白大分子末端唾液酸化对粘蛋白—铜绿假单胞菌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9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荔;Cid/Lrg调节系统对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媛;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调节抑制物检测筛选系统的构建[D];西北大学;2007年
2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s,
本文编号:1973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97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