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偏嗜性人γ干扰素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与表达
本文选题:人γ干扰素 + 密码子 ; 参考:《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Immune interferon),是由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类功能调节蛋白。除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的作用外,它还是人体内一种双向免疫调节因子,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人γ干扰素(hlFN-γ)来源有限、产量甚微,不能满足科研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高表达的重组人γ干扰素(rhlFN-γ)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依据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的特点,在不改变氨基酸顺序的条件下,用大肠杆菌基因序列中使用频率高的强密码子取代hlFN-γ基因编码序列中的弱密码子,并将修改后的编码序列分为六段,进行人工化学合成。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目的基因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上,进而转化入E.coli JM109中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18KD,与预期相符。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可提高目的蛋白表达产量,使其占菌体总蛋白的39.9%。重组蛋白rhlFN-γ主要存在于E.coli JM109的包涵体中,纯化时将其自包涵体中溶出后,采用分步稀释的方法进行复性。梯度透析后获得的rhlFN-γ样品委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其抗病毒活性进行测定,其活性效价为5.6×10~3IU/ml,比活性为2.8×10~4IU/mg。
[Abstract]:Interferon 纬 Interferon- 纬 (IFN- 纬), also known as immune interferon, is a kind of functional regulatory protein secreted by lymphocytes. In addition to its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effects, it is also a bidirectional immunomodulatory factor in human body, and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source of natural human interferon 纬 hlFN- 纬 is limited and the yield is very small,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high expression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纬 (rhlFN- 纬) obtained by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degeneracy of genetic code and without changing the sequence of amino acids, the weak codon of hlFN- 纬 gene was replaced by a strong codon with high frequency in Escherichia coli gene sequence. The modified coding sequence was divided into six segments for artificial chemical synthesis. The target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cloned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BV220, which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for induction expression.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expressed product was about 18kD,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ation. By optimizing the expression conditions, the expression yield of the target protein can be increased, which accounts for 39.9% of the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rhlFN- 纬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inclusion body of E. coli JM109. After being purified from the inclusion body,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was renatured by a step dilution method. The rhlFN- 纬 sample obtained after gradient dialysis was entrusted to the Chinese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antiviral activity. The titer of its antiviral activity was 5.6 脳 10 ~ (-3) U / ml, and its specific activity was 2.8 脳 10 ~ (4) IUU / mg.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超;一种新颖、简便的人γ干扰素生物测定法[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5年01期
2 张智清,侯云德,李玉英,赵小侠,周园,段淑敏,姚立红;应用P_RP_L串联启动子和CIts857调控基因高效表达人γ干扰素[J];病毒学报;1988年02期
3 冯根生,叶天星,杨嗣坤;人γ干扰素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4 康蕾,梁东春,孙蓓,郭刚,张镜宇;大肠杆菌偏嗜性人γ干扰素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王小宁;抗人γ干扰素的单克隆抗体——Ⅱ.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7年03期
6 邹曙光;氡致肺癌中P_(53)突变热点[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5年04期
7 ;结肠直肠癌中一种新型的密码子12和13的K-ras突变可伴有长期生存率[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2期
8 童福易,马欣,朱传武;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感染性疾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9 陈景山,杜平;一种筛选人γ干扰素McAb方法[J];现代免疫学;1987年01期
10 马志章,丁仁瑞,周晴,冯根生,陈常庆;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原核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婕;郭兴中;朱凡;邹媛;白法安;方国伟;;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朱延明;柏锡;李杰;张彬彬;李晶;;t-PA基因在植物中高水平表达的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李崇高;;《周易》64卦与遗传64密码子[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黄麟;许剑涛;张传辉;叶建仁;吴小芹;李超;;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hsp70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分子进化[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杨威;任群;敖杨;张学;;Taal限制酶分析快速检测BRAF中599位密码子点突变[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胡秀珍;黄延昭;肖奕;;密码子上下文关联与蛋白质结构[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张秋业;刘红勤;雷珂;徐爱晶;;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浆甘露聚糖结合血凝素水平及基因突变特征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8 陈尊器;涂洪斌;葛日萍;;P~(53)和ras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陈江;杨力;CatherineC.Y.Chang;周培;陈佳;杨新颖;王甄真;刘兰英;Ta-Yuan Chang;李伯良;;人ACAT1 mRNA ORF上游茎环结构对下游AUG密码子的翻译起始作用[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于建兴;邱华玲;陈宏权;殷宗俊;;鹅LPL基因外显子4、5、6克隆及序列分析[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振岭;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研究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衣晓峰 聂松义 李华虹;哈医大二院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衣晓峰 本报记者 李华虹 乔蕤琳;专家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新致病位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李静;“遗传、变异及进化”重难点辨析[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源;饮用水,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毛磊;第二十二个天然氨基酸被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7 谢文纬 张朔;氨基酸的东方探索[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基因科学的耕耘者[N];上海科技报;2008年
9 董仁威;地球生命从太空来?[N];成都日报;2006年
10 本栏目主持人 毛黎 张亮;人类生物学研究大事记(十四)[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礼兵;奎尼酸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2 郑燕;优化密码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帆;中国高发区肝细胞癌中HBVx基因的普遍存在及其与p53基因249密码子高频度点突变的紧密相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4 魏拴增;1.六株胰腺癌细胞系和30例中国人胰腺癌的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突变模式的研究 2.23例脾脏淋巴瘤的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单克隆重排检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明利华;肝细胞癌病因的剖析、遗传标志的论证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李德春;人胰腺癌癌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2年
7 刘绍严;P53基因与下咽颈段食管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8 陈仁武;鼻咽癌抑癌基因p53的突变和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9 钱海蓉;朊蛋白基因及细胞型朊蛋白与增龄和老年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李振华;TGF-β_1基因第10密码子多态性和SRD5A2基因V89L多态性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蕾;大肠杆菌偏嗜性人γ干扰素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与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柏锡;t-PA基因对黄瓜的遗传转化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效率分析和密码子改造[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刘义俊;基于PKI的密码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郁锋;耐热碱性磷酸酶耐热机理研究和互补密码子使用关系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义群;基于密码子替代矩阵的序列比对[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段丽红;p53第72位密码子Arg/Pro及PIN3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冯兆勇;原核生物基因翻译起始位点的识别[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韩志娴;原核生物基因及基因组结构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王亚峰;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MAR序列结合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及序列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杨贺;WSSV的感染、高效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1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2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