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人肠道病毒71型高致病性毒株及其体外适应株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8-06-20 18:39

  本文选题:肠道病毒型 + 感染性克隆 ; 参考:《病毒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高致病性EV71毒株的感染易伴发神经系统症状,是导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防治EV71感染的特效药物及安全有效的疫苗。为进一步明确EV71的致病机制,本项工作以高致病性的EV71-HP临床分离株及其经体外细胞培养适应的EV71-CCA毒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应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二者的感染性克隆。研究表明HP株在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CCA株。两株基于感染性克隆的拯救病毒分别保持了与各自母本株基因组序列的一致性,同时也保留了母本株增殖表型的差异,包括病毒的增殖速度以及病毒的温度敏感性。本工作将促进对EV71的致病机制以及对EV71疫苗的研究。
[Abstract]:The infec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EV71 strain is easy to be accompanied by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which i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drugs to prevent and treat EV71 infection and a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EV71, the highly pathogenic EV71-HP clinical isolates and the EV71-CCA strain adapted by cell culture in vitro were used as templates to construct the infectious clones of EV71-CCA by reverse gene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HP strain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CCA strain. The two rescue viruses based on infectious clon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omic sequences of their mother strains, and retained the differences in phenotypic proliferation of the female strains, including the speed of virus prolifer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the virus. This work will promote the pathogenesis of EV 71 and the study of EV 71 vaccine.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基金】:十二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2012ZX09301-002-004) 十二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基金(2013ZX100046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1675)
【分类号】:R37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世力,杨帆,金奇;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3年03期

2 李晶华;方小楠;;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1年03期

3 陈丽;杨志建;周正;蔡威特;滕新泽;张高峡;;肠道病毒71型3C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J];病毒学报;2012年03期

4 杨永华;邵强;皮川真;杨全中;苏志国;;凝胶过滤层析参数对EV71病毒粗提液分离效果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5 孙良;万俊峰;;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系统综述[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6 杜昆;李琦;刘学政;;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肠道71型病毒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7 周晶;安永梅;张静;单建伟;金宝国;刁玉霞;陈丽红;楚贵峰;李宝有;;2008~2010年吉林地区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及早期识别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10期

8 倪进东;叶冬青;;肠道病毒71型感染流行特征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8年03期

9 李显;手足口病研究新进展[J];江苏卫生保健;2002年04期

10 刘娟;李康;杨静;王升启;;肠道病毒71型(EV71)ICR乳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军事医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亮;吴斌;汤奋扬;祁贤;许可;嵇红;朱凤才;祖荣强;霍翔;孟繁岳;;江苏省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2 H.Yaqing;Z.Wenping;Y.Zhiyi;W.Xionghu;Y.Shouyi;Y.Hong;D.Yingchun;H.Guifang;;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H.Yaqing;Z.Wenping;Y.Zhiyi;W.Xionghu;Y.Shouyi;Y.Hong;D.Yingchun;H.Guifang;;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A];2012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娟;肠道病毒EV71 VP1基因的优化和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何萍;黄金方治疗外感病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3 周世力;肠道病毒71型基因组研究和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的鉴定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4 陈盼;人肠道病毒71型和日本脑炎病毒进入细胞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王静;EV71 3C蛋白酶及其与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王骥涛;2009年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手足口病病原谱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邓军霞;靶向5’UTR的化学修饰siRNAs抑制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王晓雯;高致病小RNA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部分颗粒的免疫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吕铁钢;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小鼠脑线粒体损伤及可能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10 何德磊;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联合灭活疫苗及联合表位疫苗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贺娟;肠道病毒71型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国平;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薇;肠道病毒71型感染恒河猴婴猴模型的建立及其传播感染特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李江;EV71病毒抗原蛋白VP1基因重组载体疫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艳;长沙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张福顺;肠道病毒71型VP1蛋白粘膜免疫效果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张黎;人源抗EV71病毒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8 隋吉林;635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9 范张洁;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及2A基因和蛋白质特征[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夏巍;肠道病毒EV71基因检测技术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云;;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性克隆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年06期

2 徐绍建;李俊;曹帅;时建立;周顺;徐文;张秀美;王金宝;;猪圆环病毒2型全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J];中国兽医杂志;2009年01期

3 王光祥;郑海学;尚佑军;刘艳红;常艳燕;田宏;吴锦艳;陈江涛;刘湘涛;;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J];中国兽医科学;2009年11期

4 王明亮;刁有祥;纪巍;孔义波;高继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J];中国兽医学报;2011年03期

5 吕健;韦祖樟;高飞;郑海红;童光志;袁世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株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10期

6 李祥健;张建武;吕健;余丹丹;姚火春;袁世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7 韩秀娥;全滟平;高旭;相文华;周建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N-连接糖基化回复突变的感染性克隆构建[J];微生物学报;2008年03期

8 朱丽杰;李刚;曲哲会;王君伟;;口蹄疫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2期

9 吴海祥,张楚瑜;正链RNA病毒基因组感染性克隆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年04期

10 邵小雪;周双海;谢俊岭;冉多良;;猪圆环病毒1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J];中国兽医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双海;谢俊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性克隆构建的比较分析[A];“生泰尔”杯全国养猪技术征文大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生猪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长明;危艳武;陆月华;张朝霞;袁婧;黄立平;;猪圆环病毒1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病毒拯救[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祥健;张建武;吕健;余丹丹;姚火春;袁世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薇;余兴龙;罗维;白霞;李润成;黎满香;葛猛;王亚;向卫军;李晶;;三种亚群PCV-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体内外感染性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徐卓菲;司有辉;刘瑞峰;钱平;李祥敏;陈焕春;;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感染性克隆平台的构建[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义锋;赵亚荣;赵建增;;PRRSV感染性克隆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考;仲飞;李秀锦;陈慧慧;李文艳;温洁霞;;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PRRSV感染性克隆的制备及特性分析[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8 孔义波;张兴晓;姜世金;赵钦;孙亚妮;;内源性禽白血病病毒SD0501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鉴定[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梦;杨小蓉;郭鑫;张大丙;杨汉春;;3型鸭甲肝病毒C-GY株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病毒拯救的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爽;章丽娇;孙海港;苏文良;韩博;苏敬良;;鸭BYD病毒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拯救病毒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善瑞;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及其弱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黄勤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性克隆及其复制子载体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于敏;猪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耿合员;人冠状病毒NL63中国株全基因组的测序与感染性克隆构建[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5 张辉;伪狂犬病毒间质蛋白UL14功能研究及TK~-/gG~-株感染性克隆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少宁;PRRSV不同毒株感染MARC-14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ZCYZ株感染性克隆的拯救[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黄海龙;福建省HIV-1CRF01_AE流行株的表型分析、基因序列特征、膜蛋白表达及感染性克隆构建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敬;鹅圆环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转染试验[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吴星星;猪圆环病毒2型新疆株的分离鉴定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祥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嵌合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和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钟志成;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长龙;猪嵴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拯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郑翠玲;猫杯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君豪;DHAV-1感染性克隆构建及其部分生物学活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杨顺利;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多串连表位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孙海亮;猪圆环病毒ⅡRep启动子功能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李薇;1A、1B和1C3种亚群PCV-2感染性克隆的构建[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5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45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