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射频电磁场对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6 19:45

  本文选题:GSM + 射频电磁场 ; 参考:《浙江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手机(移动电话)使用人群日益扩大,环境 中由此而生的射频电磁场(频率以900和1800 MHz为多)辐照范围和强度不 断提高,从而引起人们对移动通信和射频电磁场暴露安全性的担忧。流行病学 调查显示射频电磁场(简称射频场)辐照与人群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相关,但阴性和 阳性结果并存。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所以,目前并没有关 于射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明确结论。因此,揭示这类低强度电磁场暴露 的健康效应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一项迫切的任务。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的国际电磁场计划已在2003年将射频电磁场的健康效应研 究列为当前的重点(见httD://www.who.int/peh-emf/research/rf03/en/)。 电磁场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评价射频电磁场的健康风险。 近年来,高通量扫描技术(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已被引入生物电 磁学领域。这些技术可以从基因组或蛋白质组水平揭示外界刺激对细胞基因转 录或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从而“中性”地反映该因素的生物学效应,并可以为 作用机制的探讨提供实验依据。为此,本学位论文计划采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number of people using mobile phones (mobile phones) is expanding day by day. The radiation range and intensity of the resulting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frequencies of 900 and 1800 MHz) in the environment ar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is raises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exposure to R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RF electromagnetic field) rad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umour and other diseases. But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results coexist. A similar situation occurs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refore, there is no clear conclusion on the effect of RF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human health.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task in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to reveal the health effects of these low-intensity electromagnetic field exposures. The World Health Orgnization.WHO 's Internatio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Program has studied the health effects of R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2003 For the current focus (see httd: r. P. Www.who.intrpeh-emf / rf03 /).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health risk of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recent years, high-throughput scann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genome and proteome analysi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bioelectromagnetics. These techniques can reveal the effects of external stimuli on cell gene transfer or protein expression at the genomic or proteome level, thus "neutral" reflect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at factor. It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this reason, this thesis plans to adopt bidirectional gel electrolysis of protei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Q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吹信;陈文胜;陈宇麟;;家居远程监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林琳;;浅谈高速铁路GSM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的设计方案[J];科技资讯;2011年23期

3 李旭婷;黄浩;;跳频技术在GSM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刘宝华;;石太高铁(太原段)GSM无线网络优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3期

5 游爱生;李敬;黄友明;刘少文;叶世山;;数字地震台站远程维护模块开发[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5期

6 张瑞娟;;基于无线温度传感器和GSM短消息的蔬菜大棚温度监测报警系统设计[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热点聚焦[J];泸州科技;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远锋;;GSM-TD互操作优化探讨[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倪世昆;;浅谈几种GSM-R网络影响C3列控业务的情况[A];郑州铁路局“十百千”人才培育助推工程论文集[C];2011年

3 王洪安;;GSM无线网络覆盖综合解决方案[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张文静;;TD网络分流GSM网络业务的方案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健;李方村;;GSM无线网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敏;;不同场景GSM插花基站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炎俊;;GSM公共控制信道优化分析[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吴立文;;GSM网络中的掉话问题浅析[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曹禄;王星;钟震宇;;一种GSM网络话务密集区域基站建设与载频扩容方法[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家屹;;GSM半速率在成都的使用分析和建议[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TD/GSM互操作行为应立足业务需求[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王铨;依托大网优势全力做好GSM——R系统维护[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博;GSM—R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核心技术仍需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9年

4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中心规划中心 肖建华;TD/GSM互操作质量提升策略[N];通信产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吴玉征;GSM—R保障京津铁路高速运行[N];计算机世界;2008年

6 傅莉萍;灵活选择GSM/TD互操作策略[N];人民邮电;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卢子月;GSM难以承受之重[N];通信产业报;2011年

8 ;GSM技术20年后“大变脸”[N];人民邮电;2011年

9 本报记者 卢子月;GSM注入3G血液[N];通信产业报;2011年

10 记者 孟祥初;GSM-R:以时速350公里飞驰[N];通信产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珊珊;1800MHz GSM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敏感细胞筛选及生物学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李晔;GSM-R系统时间分布模型及切换决策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曾群力;电磁场对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4 孙耀吾;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赵苒;移动通讯射频辐射对神经元基因表达谱及转录因子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光弟;电磁场对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成;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数字辅助单通道多模接收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杨于村;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端到端加密语音传输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韩科锋;应用于2G/3G移动通信的多模发射机芯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新辉;无线光通信中旋光调制技术及偏振传输理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霞;GSM-R高级语音呼叫业务在铁路调度通信中应用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翁瑜;射频电磁场对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3 丁s,

本文编号:2071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071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