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在SD大鼠结核菌感染模型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10 06:03

  本文选题:Sprague-Dawley大鼠 + 结核病 ; 参考:《南昌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SD大鼠结核病模型的方法(包括接种途径及接种菌量),比较不同感染途径和接种菌量在建立SD大鼠结核病动物模型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尾静脉0.1mg感染组(B组)、尾静脉1mg感染组(C组)、尾静脉10mg感染组(D组)、腹腔0.1mg感染组(E组)、腹腔1mg感染组(F组)及腹腔10mg感染组(G组),每组10只。用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_(37)Rv0.1mg、1mg、10mg三种接种菌量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两种途径注入SD大鼠。同时,正常对照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作对照。6周后剖杀大鼠,,称重并计算比较肺、肝、脾的脏器重量指数,观察肺、肝、脾组织大体病变和镜下特点,肺、肝、脾的组织匀浆涂片做抗酸染色及匀浆培养观察有无结核菌落生长。 结果: 1.尾静脉1mg感染组、尾静脉10mg感染组肺重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尾静脉10mg感染组、腹腔10mg感染组肝重量指数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尾静脉1mg感染组、尾静脉10mg感染组、腹腔10mg感染组脾重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 2.尾静脉10mg感染组肺、肝、脾重量指数分别与腹腔10mg感染组肺、肝、脾重量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 3.肺、肝、脾组织切片HE染色见不同程度增埴性结核结节表现即病灶处类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成团,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其脏器组织病理改变越显著。接种菌量一致的情况下尾静脉感染组肺、肝、脾组织病理改变较腹腔感染组显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the SD rat model of tuberculosis (including inoculation pathway and inoculation amount),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fection routes and inoculation amou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SD rat model of tuberculosis.
Objects and methods: 7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group A), tail vein 0.1mg infection group (B group), tail vein 1mg infection group (C group), tail vein 10mg infection group (D group), abdominal 0.1mg infection group (E group), 1mg infection group (F group) and abdominal cavity infection group (37) with standard human tuberculosis strain (37), three The amount of inoculated bacteria was injected into the SD rats through the tail vein and the abdominal cavity,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to kill the rats after.6 weeks, weighing and comparing the weight index of the lungs, liver and spleen, observing the general changes of the lung, liver and splee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ssue homogenate smears of the lung, liver and spleen. Acid staining and homogenate cultur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growth of tuberculous colonies.
Result:
The lung weight index of the 1. caudal vein 1mg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tail vein 10mg inf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liver weight index of the caudal vein 10mg infec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1mg infection group of the caudal vein, the tail vein 10mg infection group, the spleen weight index of the abdominal 10mg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positiv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weight index of lung, liver and spleen of 10mg infected group of 2. caudal v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bdominal 10mg infection group (P < 0.05).
3. the HE staining of lung, liver and spleen tissue sections showed that the nodular nodular nodules in different degrees showed that the epithelial cells and macrophages were clustered together and infiltrated around the tumor. With the increase of inoculatio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organs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 liver and spleen of Shio Shizu infected group were the same with the inoculation amount. The abdominal infec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the abdominal infection group.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结核病和不孕的关系[J];婚育与健康;2011年24期

2 唐立新;;结核病的病因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08期

3 邱青;王肇华;;类固醇性结核病31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9期

4 孙强中;任丽娟;赵攀;;结核病的免疫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10期

5 向志光;;结核病的免疫生物学标志[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年04期

6 裴换絮;;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结核抗体测定对结核病诊断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8期

7 李鸿岩;查戈;黄玫;胡蓉;祖木热提;;抗酸染色在不典型结核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1年03期

8 张虹妍;;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9期

9 杨桦;张青剑;马立新;张彦亭;苏志敏;孙家麟;;石家庄市结核病实验室监测情况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8期

10 贾树艳;;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华;张和武;;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分析[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钱秉中;;奔向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钰;黄韧;林海珠;;结核菌素用于猴结核病血清抗体的检测[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丁冬;;结核病归口管理在结核病控制策略中重要意义[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守喜;王雁;王之均;;结核病的临床误诊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马占彪;;甘肃省康乐县DFID结核病干预项目实施一年效果分析(摘要)[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王仕昌;魏倩;郑建礼;刘志敏;;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董保举;;归口管理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9 刘自能;;沪西县沙马小学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A];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金石军;饶军华;刘晓明;;实验猴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副书记 市长 熊光林;防治结核病 为民保健康[N];巴中日报;2005年

2 记者 张晴;结核病伤害妇女最深[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美研究快速治愈结核病新法[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范东晖;关注结核病[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5 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呼吸科主任 杨春;结核病的防治[N];汉中日报;2005年

6 苗香芬;结核病再敲警钟[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7 本报记者 黄每裕;结核病卷土重来 “疗肺散”披挂上阵[N];健康报;2000年

8 主任医师 董志云;结核病复发有哪些原因[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9 王芳;耐药性结核病当早治[N];人民日报;2005年

10 魏枫;治疗结核病不可半途而废[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晖;结核病Mtb8.4/hIL-12嵌合DNA疫苗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2 杨本付;苏北农村耐药结核病的影响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薛莹;结核分枝杆菌Rpf样蛋白生物学及免疫学活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刘凤娟;卡介苗分泌型Ag85A在番茄中表达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海;融合表达ESAT6-CFP10结核病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杨春;GLS/IL-12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小鼠结核病的治疗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雁林;免疫相关基因在结核病和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分析[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3年

8 李传友;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5年

9 杨芳;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的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晶;1174例发热患者浅淋巴结病理诊断分析——43年间活检资料的回顾[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华;结核分枝杆菌异柠檬酸裂解酶ace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融合蛋白的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6年

2 邓薇薇;结核病初期T淋巴细胞亚群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检测[D];南昌大学;2008年

3 何颖;中药猫爪草对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幸琳琳;结核分枝杆菌表型与儿童结核病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雪梅;耻垢分枝杆菌突变菌株库的建立及耐卷曲霉素突变株的筛选与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陈晓;Real-time PCR技术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7 马宏宇;呼和浩特地区正常奶牛与结核菌素检测阳性奶牛血气分析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8 石秀厂;带有二次传染和常数移入的结核病模型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9 韩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临床意义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晓清;山西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12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112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7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