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与适应性微进化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he molecular strategies of bacterial genome evolution include point mutation, genome rearrangement an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We hav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studied Yersinia pestis (Yersinia pestis)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ary law of Yersinia pestis and establishing a genotyping system for Yersinia pestis in China. Methods: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arch for the unique sequence of Yersinia pestis, and the insertion sites of is sequence in the genome of Yersinia pestis and pseudotuberculum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comparative genomics. Forty allele-specific primers were selected for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a strain of Yersinia pestis endemic to Yersinia pestis in natural foci of Yersinia pestis in Tianshan Mountain, Tianshan Mountain, was found, and 260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divided into 33 genotypes according to the rearrangement of 40 is insertion sites. Most of these strains were distributed in 13 genotypes, accounting for 89. 2% (232 / 260). The 13 genotyp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foci and biotypes of Yersinia pestis, and the Chinese Yersinia pestis genotyp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ial fragment (DFRs) spectrum, pseudo gene spectrum and is insertion site rearrangement spectrum of 260 Yersinia pestis strains. Using this typing system, 902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in China were divided into 59 genomes. Conclusion: i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Yersinia pestis evolved from pseudotuberculous bacillus. The natural foci of Yersinia pestis and Yersinia pestis in Tianshan Mountain may be one of the sources of Yersinia pestis and evolution in China. The hot spring count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North Tianshan Mountain may be the entrance of Yersinia pestis from Central Asia. As an ancient and unique branch of Yersinia pestis, the pathogenicity and evolutional law of Yersinia pesti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Yersinia pestis. Chinese Yersinia pestis genotyping system is simple and reliable. The distribution of genome type in plague natural foci in China wa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and the concepts of main genome type and secondary genome type were put forward. During the expansion of the foci and the microevolution of Yersinia pestis, the main genomes played a leading role. Therefore, we infer the microevolution of Yersinia pestis according to the main genome typ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3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青;刘焕民;朱必才;;比较基因组学在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年01期
2 杨坤;;进化基因组学[J];生物学通报;2006年12期
3 邱芳,伏健民,金德敏,王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J];生物多样性;1998年02期
4 薛宇;刘丹;符传孩;窦震;周庆;姚雪彪;;哺乳动物驱动蛋白的计算基因组学分析与鉴定[J];科学通报;2006年14期
5 郑霄;徐建国;;猪链球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1年01期
6 王磊;宿红艳;冯培勇;张士璀;;文昌鱼与比较基因组学和分子发育生物学[J];海洋湖沼通报;2005年04期
7 杜耀华;王正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计算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S1期
8 张志敏,熊国梅,王慧娟,刘中来;简单重复序列的筛选与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4年03期
9 徐广贤;赵德明;;牛分支杆菌与肺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7期
10 潘增祥;许丹;张金璧;林飞;吴宝江;刘红林;;基于直向同源序列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J];遗传;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冬生;韩延平;宋亚军;童宗中;裴德翠;戴二黑;张玲;包静月;李敏;崔百忠;张秀清;王津;郭兆彪;祁芝珍;金丽霞;翟俊辉;杜宗敏;王效义;汪建;黄培堂;杨瑞馥;;利用鼠疫耶尔森氏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对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与生态位适应的研究[A];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昭清;余知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真菌基因组比较分析为例[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徐卓菲;周锐;黎璐;李良军;万云;肖少波;周雁;王升跃;赵国屏;陈焕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JL03株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4 胡佳梦;王晓云;邢莉萍;曹爱忠;陈佩度;;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克隆簇毛麦抗病基因类似物[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时硕永;丁达夫;;Ortholog关系的判别与功能辨认率的提高[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景志忠;才学鹏;李辉;;模式生物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何平;盛跃颖;史耀舟;蒋秀高;秦金红;张志明;杨杨;赵国屏;郭晓奎;;问号钩端螺旋体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毅;姚骥;张祖新;郑用琏;;玉米QTL图谱的整合和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QTL克隆策略探讨[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杨桥;张晓玲;张俊祥;张磊;方呈祥;;耐辐射奇球菌抗辐射机制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何平;盛跃颖;史耀舟;蒋秀高;秦金红;张志明;杨杨;赵国屏;郭晓奎;;问号钩端螺旋体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先宏邋通讯员 汤波;中加合作研究真菌基因组学[N];湖北日报;2008年
2 记者 熊燕;我国南方居民9000年前已会酿酒[N];云南日报;2010年
3 冯国梧;中美联手绘出木瓜基因图谱[N];科技日报;2008年
4 李大庆;黑腐病元凶百年追踪今朝擒[N];科技日报;2005年
5 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陈英云 乔蕤琳;伤寒病致病菌进化方式被揭示[N];健康报;2009年
6 ;DNA第六元素引国际关注[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付毅飞;李建生:我的照片,网上肯定找不着[N];科技日报;2008年
8 珍珍;我国将建立分子标记开发技术体系[N];东方城乡报;2008年
9 记者 范建;我科学家精确测定毛竹一万余条基因序列[N];科技日报;2009年
10 夏文俊;我国口岸反生物恐怖现场快速检测实现零突破[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二黑;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与适应性微进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王效义;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假结核耶尔森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3 汪莉;耶尔森氏菌91001株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及Ⅲ型分泌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宋亚军;鼠疫耶尔森氏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91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初步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周冬生;鼠疫耶尔森氏菌比较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6 韩延平;环境因素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表达的比较转录谱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左波;猪3、4和7号染色体QTL定位及六个候选基因的分离、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杜宗敏;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小鼠巨噬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秦珑;整体调控子PhoP直接调控鼠疫耶尔森氏菌胞内生存能力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徐卓菲;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瘟病毒的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娜;比较基因组学平台的设计与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裴德翠;鼠疫耶尔森氏菌AFLP分型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王猛;鼠疫耶尔森氏菌LcrV突变体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张峰;利用SeqAs进行拟南芥和水稻部分功能基因的比较分析[D];扬州大学;2004年
5 李蓓;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相关蛋白蛋白芯片的研制与血清抗体谱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6 韩海红;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7 黄顺军;鼠疫耶尔森氏菌F1-V基因克隆、表达、蛋白质纯化以及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韩岳;鼠疫耶尔森氏菌新型候选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林蓓蓓;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BAN基因家族的克隆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黄华磊;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TT12基因家族的克隆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2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12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