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分析HIV-1 Vif-Cul5-SCF复合物及复合物小肽抑制剂的筛选

发布时间:2018-07-24 14:18
【摘要】:HIV-1 Vif蛋白是HIV-1病毒在体内进行复制和保持病原性所必需的,它的存在可以使病毒粒子的感染力提高10-1000倍。研究表明宿主细胞中存在一种抗病毒因子CEM15/APOBEC3G,可以调节宿主细胞的抗HIV-1活性,而这种抗病毒活性能被HIV-1 Vif所抑制。最新的研究发现Vif能与Cul 5、Rbx I、Elongin C、ElonginB等蛋白相作用,并且为其抗APOBEC3G功能所依赖。因此对于Vif抑制APOBEC3G的作用机制提出一个假设:Vif通过形成Cullin5-based SCF-like complex这样一个E3复合物,以泛素蛋白酶途径下调细胞内APOBEC3G的分子水平,使之无法有效的包装入子代病毒,从而保持了病毒的感染性。 我们的实验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方法,对Vif-Cullin5-based E3复合物组分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期望能确定它们的作用关系,进一步证实和完善这个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我们测得较强的Vif与Elongin B的相互作用,而预期应测得的Vif与Elongin C的相互作用则很微弱;这与已知的文献报道不同,但与我们在进行的另一个Vif晶体研究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还表明受体蛋白Vif与泛素化靶蛋白CEM15是直接结合的,不需要通过其它连接蛋白的参与。 我们还用噬菌体展示肽库对Vif蛋白进行了配体筛选实验,找到了保守序列,为Vif蛋白的小肽抑制剂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Abstract]:HIV-1 Vif protein is necessary for the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HIV-1 virus in vivo, and its presence can increase the infectivity of virus particles by 10-1000 tim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re is an antiviral factor, CEM15 / APOBEC3G, which can regulate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host cells, which can be inhibited by HIV-1 Vif.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Vif can interact with proteins such as Cul 5, Rbx, Elongin and Elongin B, and is dependent on its anti APOBEC3G function. Therefore, we propose a hypothesis that Vif inhibits APOBEC3G by forming an E3 complex such as Cullin5-based SCF-like complex, which can down-regulate the molecular level of APOBEC3G in cells through the ubiquitin protease pathway, so that it cannot be effectively packaged into the offspring virus. Thus keeping the virus infectious. In our experiment, the direct interaction between Vif-Cullin5-based E3 complex components was detected by using mammalian cell two-hybrid metho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an be determined and the model can be further confirmed and perf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f and Elongin B is strong,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f and Elongin C is very weak,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known literature. But it is consistent with another Vif crystal study we are conducting.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receptor protein Vif was directly bound to the ubiquitin target protein CEM15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other connexins. We also used phage display peptide library to screen the ligand of Vif protein and found the conserved sequence to provide a new target for the study of small peptide inhibitor of Vif protei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Q78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杜国华;张立军;樊金娟;阮燕晔;刘淳;许红梅;;高等植物蛋白质的特异性降解系统[J];分子植物育种;2010年03期

2 张红娟;李学礼;;人膜相关蛋白TEB4的结构及其E3连接酶活性[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年06期

3 谭锋维;陆丽芳;王晖;彭小忠;;泛素及其类似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1期

4 ;Research progress in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06期

5 胡笳,郭燕婷,李艳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5年11期

6 郭会灿;;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7期

7 ;Identification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from Human Multiple Myeloma U266 Cells by Proteomics[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年04期

8 孙昊;胡恒通;;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凋亡作用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玉先;;泛素连接gp78对α1-抗胰蛋白酶Z变异型降解的调控作用[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曼莉;猪链球菌2型感染宿主后宿主表达谱的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力;HBx羧基端缺失40个氨基酸相关上调/下调基因的筛选和初步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李军锋;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小鼠SPEN家族MINT蛋白转录调控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黄晓燕;hUFP基因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刘安堂;MAFbx/Atrogin-1和MuRF1在大鼠肌肉游离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谭锋维;Ubiquitin修饰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HDAC5的Sumo修饰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左云龙;转染mA20及其突变体对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和hA20突变体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8 朱可彤;以Vif为靶点的HIV-1肽类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辉志;水稻RING指蛋白基因OsBIRF1和类丝氨酸羧肽酶基因OsBISCPL1的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黄宇戈;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菲菲;重组甜蛋白Brazzein和MBLⅡ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人参果再生体系的建立[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红林;迁飞前后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飞行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筛选[D];吉林大学;2011年

3 吕军朋;RING finger类基因功能研究及抗穗发芽转基因小麦的创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国栋;抑制性消减杂交和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星星草耐盐机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宋宗应;马槟榔甜蛋白基因(MBLⅡ)的拼接、载体构建与转化拟南芥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6 李水明;蛋白质磷酸化鉴定方法研究及HT1080细胞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岳明金;斑马鱼Z-OTU蛋白在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朱玉兆;细胞转导抑制因子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宋振;人SUMO-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及亚细胞结构的定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安宁;人SUMO-3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多克隆抗体的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1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141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