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膜电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6 10:16
【摘要】: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认为,心肌坏死只能通过形成疤痕组织进行修复,使用药物可以通过延缓心肌重构来降低心衰的发生和临床死亡率。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用一种细胞取代坏死的心肌细胞以期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而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为心肌坏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增殖潜能的细胞,并可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分化为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细胞,且不会涉及伦理问题,是目前认为最有希望成为坏死心肌细胞替代治疗的干细胞。1999年Makino等将MSCs连续传代4个月以上,得到永生细胞(immortalized cells),其在5-氮胞苷(5-aza)的作用下诱导分化,筛选出部分细胞类似胎儿的心肌细胞,这为MSCs的心脏细胞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虽对MSCs在各种条件下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诱导后MSCs的鉴定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方面,有关MSCs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研究极少,而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是否具有与心肌细胞相似的电生理特性,直接关系到细胞移植到体内后是否能与心肌细胞在功能上融合,具备可兴奋性及传导性特征。本实验拟在体外将大鼠MSCs经5-aza诱导心肌化,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细胞膜电流进行研究。 方法 1.取健康SD大鼠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获得MSCs,传两代后,以10μmol/L的5-aza孵育诱导24小时。培养4周,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心肌样细胞;并与未经诱导分化的MSCs进行比较。 2.取诱导后4周的MSCs为实验组,原代培养一周的未诱导MSCs和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各组细胞进行膜电位检测。使用各种离子通道阻断剂对记录到的各种膜电流进行鉴定。并对各组细胞记录到的膜电流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经5-aza诱导后约40-50%的MSCs表达心肌特异
[Abstract]:Background & AIM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that myocardial necrosis can only be repaired by scar formation and that drug us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and clinical mortality by delaying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been seeking to replace the necrotic cardiomyocytes with a kind of cells in order to maintain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rought new h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necrosis patient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are self-replicating and proliferative cells that can differentiate into cells with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and have no ethical implications. In 1999, Makino et al subcultured MSCs for more than 4 months, and obtained immortalized cells (immortalized cells), which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5-azacytidine (5-aza). Some fetal cardiomyocytes were screen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diac cell transplantation of MSC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SCs into cardiomyoid cell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duced MSCs is mainly focused on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cardiomyoid cells induced by MSCs in vitro, and whether the induced cardiomyocytes have similar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to cardiomyocytes.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 cells can fuse with cardiomyocy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vivo and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cit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In this experiment, rat MSCs was induced by 5-aza in vitro and the cell membrane current was studied by whole-cell patch clamp technique. Method 1. The bone marrow of healthy SD rats was obtained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and adherent culture. After two generations, MSCs, was incubated with 10 渭 mol/L 5-aza for 24 hours. Cultured for 4 weeks, cardiomyoi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and compared with undifferentiated MSCs. 2. Four weeks after induction, MSCs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uninduced MSCs and acute isolated rat cardiomyocytes were cultured for one week as control group. The membrane potential of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by whole-cell patch clamp technique. Various ion channel blocker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corded membrane currents. The membrane currents recorded in each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 1.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about 40-50% of MSCs expressed myocardial specificity after induction by 5-aza.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修复及组织重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3期

2 林治平;曾荣;胡资兵;林颢;;Wnt信号通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3 王长军;殷国勇;李翔;沈国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1期

4 张英博;杨大平;;干细胞用于创伤修复的新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8期

5 石洋;袁伟;;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5期

6 罗俊;顾文娟;徐礼;李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6期

7 刘嘉祺;林峰;李孟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刘伟;赵劲民;苏伟;李晓峰;秦义武;;柚皮苷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9 程书榜;王成友;洪建琴;范子冰;胡迎春;;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大鼠CD4~+、CD8~+T淋巴细胞和IL-10、IL-2、TNF-α的影响[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10 李军;杜金荣;戴艳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体外“心肌环境”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冯凯;陈健琳;乌仁娜;徐晨;李欲航;陈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杨舸;朱静;田杰;陈沅;冯川;赵莉莉;李艾莎;张晓萍;;MSCs定向分化的乙酰化干预调控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4 宫立众;夏顺中;张翼军;张红宾;史曦凯;钟大平;裴莉;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大小两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徐卫;李建勇;朱光荣;费晓明;孟丽娟;周小玉;汪承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临床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孙树津;后晓南;胡江;龙勉;陶祖莱;;模拟微重力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刘昱;宋健;陈锡昌;胡成俊;刘维新;;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8 楼晓;陈虎;江飞子;冯凯;江岷;胡亮钉;徐晨;李欲航;李渤涛;俞志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重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孙树津;后晓南;龙勉;陶祖莱;;力学环境因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伟;葛薇;李长虹;韩钦;邓为民;尤胜国;赵春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赵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排异反应[N];健康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吴洁;为实现“人体配件工厂”的梦想[N];科技日报;2002年

3 记者 秦军 ;“万能细胞”巧治心脏病[N];浙江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心梗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生;低氧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2 陈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肌细胞的对比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史达;木豆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与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顾绍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体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牟大鹏;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差异表达基因[D];吉林大学;2007年

8 景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肾脏系膜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滕春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胰腺炎损伤修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佳;体外模拟心肌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谢林海;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陈欧阳;5-氮杂胞苷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膜离子通道的改变及其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刘韶英;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陈书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宏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艳芳;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陈洁;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梗后心室重构[D];浙江大学;2006年

9 刘弘光;尝试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糖尿病[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10 董玉泉;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4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204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