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Abstract]:Orthopedic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IVD) and herniation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causes of low back pain [1,2].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provides a good way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and to test new therapies. 65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分类号】:R681.53;R-3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涛;陈伯华;胡有谷;;TRAIL在正常椎间盘细胞中的分布及表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文雅;张柳;王哲彦;苗家园;程潭;田发明;;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26期
3 赵瑛;谭祖键;吴雪晖;许建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4 陈飞,李康华,吕国华;人胎盘脂多糖、地塞米松对椎间盘组织自发性吸收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3期
5 廖顺明,王希锐,董进文,万志兵,路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1期
6 张银刚;刘江涛;王金堂;郭雄;;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指标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吴伟平;江建明;瞿东滨;魏清柱;蒋晖;;HIF-1α、MMP-2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相关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杨帆;刘兴本;李冯锐;汤鹏;;腰椎间盘突出的自身免疫反应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9 刘清和;周君琳;陈亚平;孙鹏;海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细胞的作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4期
10 齐峰;贾长青;赵嘉国;张圣飞;;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不同月龄大鼠椎间盘中的表达[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hTERT基因修饰的椎间盘髓核细胞永生化研究及干细胞样髓核细胞的分离鉴定[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彦男;脊索细胞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联合性移植阻止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权学民;益气化瘀中药结合BMSCs移植干预腰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超;糖尿病对椎间盘和终板退变的影响: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海强;MicroRNA-155调控在人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张彦男;脊索细胞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联合移植阻止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高锋;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人髓核细胞合成胞外基质功能性成分的体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吴琼华;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和病理学评价及相关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赵凤东;腰椎终板损伤及其相关因素[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贾长青;椎间盘退变,营养途径,,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实验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仁云;俞猛;夏侃;李震时;梁新军;;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基因治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 袁寒艳;雷玲;;腰椎间盘退变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3 孔杰;胡有谷;;腰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年07期
4 樊守刚;王运涛;吴小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5 刘增胜;方明;杨玲;孙屹岩;徐爱德;;腰椎间盘退变与其高度降低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2期
6 李翔;李新志;;腰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39期
7 唐颖,雷玲;腰椎间盘退变的环境与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年04期
8 唐颖;袁寒艳;王子平;梁友信;雷玲;;腰椎间盘退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年03期
9 唐颖;袁寒艳;王子平;徐建国;雷玲;;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维生素D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易感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10 夏仁云;俞猛;夏侃;李震时;梁新军;;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基因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才;沈霖;;腰椎间盘退变分子生物学因素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夏仁云;俞猛;夏侃;李震时;梁新军;;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基因治疗[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梅芳瑞;;腰椎间盘退变失稳吸收及其他[A];第四届全军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肢残康复护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金谷;赵凤东;范顺武;;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与腰椎间盘退变[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方国华;张居适;李志龙;;腰椎不稳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曹国永;周跃;张峡;郝勇;;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时水通道蛋白1、3表达变化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毕衡;杨立丁;;经皮等离子消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辛龙;韩国灿;李钢;赵凤东;赵兴;范顺武;;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神经纤维长入的实验研究[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熊晓芊;邵增务;杨述华;裴洪;;可控轴向压力致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评价[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其昕;陈之青;李方财;;腰椎间盘退变时锥体终板的平坦化及其临床意义[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权学民;益气化瘀中药结合BMSCs移植干预腰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伟;磁共振T_(1p)、T_2Mapping及DWI定量检测技术诊断腰椎间盘退变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骆阳;阿仑膦酸钠对卵巢切除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寒艳;职业接触与遗传易感性交互作用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2 林鸿宽;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3 何勇;糖尿病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顾军;补肾活血舒筋方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细胞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贾晓焕;腰椎间盘退变MRI定量分析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卢照应;腰椎间盘退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力学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7 李振华;MMP—12与腰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方元;MRS、T2Map、DWI多种方法对腰椎间盘退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杨海亮;P38MAPK信号通路与腰椎间盘退变关系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陈德胜;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四环素对腰椎间盘退变中MMP-3表达影响的研究[D];宁夏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235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23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