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Ⅰ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18:14
【摘要】: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病奈瑟菌)引起的经典性病之一。人类是淋病奈瑟菌唯一的自然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感染淋病奈瑟菌之后,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统的损害,表现为尿道炎和宫颈炎,以及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女性患者还可由于并发症造成不育、宫外孕等严重后果。淋病常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据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6200万新病例发生,其中以欧美和非洲一些国家尤甚。发病与病人因素,诸如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性行为方式及免疫力有关,并随地区和季节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在美国,淋病发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妇女中带菌最高。美国通过实施淋病控制计划,已使淋病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我国解放前淋病流行十分严重,解放初期淋病占第三位。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淋病基本被消灭。八十年代淋病又重新传入我国,据16个城市监测,1987年淋病患者为11,115例,1997年发生淋病224,331例,1999年340,960例,年增长率超过30%,淋病发病率为20.63/10万,居性病之首。2000年之后开始下降,淋病患者为285661人,2001年为234,561人,居第二位。 淋病奈瑟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淋病奈瑟菌侵入前尿道或子宫颈后,借助菌毛、外膜蛋白粘附到柱状上皮细胞表面进行繁殖,之后被柱状上皮细胞吞饮,进入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损伤裂解。淋病奈瑟菌在逸入粘膜下层,通过内毒素与补体、IgM等协同作用,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粘膜糜烂和尿痛,形成典型尿道脓性分泌物。当细菌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后,腺管开口及隐窝被阻塞,潜藏的细菌可引起慢性淋病。近年研究发现,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在致病过程及宿主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外膜蛋白至少有3种,分别称为外膜蛋白Ⅰ(PⅠ)、外膜蛋白Ⅱ(PⅡ)、和外膜蛋白Ⅲ(PⅢ),其中PⅠ占外膜蛋白的60%以上,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又称孔洞蛋白Porin(Por)。淋病奈瑟菌血清学分型主要有PⅠA和PⅠB,可使水溶性物质、对细菌代谢有重要作用的物质及某些抗生素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PⅠ作为外膜中的主要成分,因其相对保守的基因序列及相对稳定的表达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证实纯化的PⅠ在真核细胞浆膜脂质双分子层中形成电压依赖式离子选择通道,这与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密切相关。PⅠA的粘附功能需要孔洞处于一个开放状态,从而提供电压依赖受体结合部位和/或有效的嵌入宿主上皮细胞表面发挥离子通道的功能。淋病奈瑟菌外膜中大部分的PⅠ以三聚体形式与PⅢ形成复合物。PⅢ暴露的表面随着PⅠ表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怀疑在PⅠ介导的粘附过程中是否是PⅢ起了实际作用,vanPutten等利用基因敲除(knockout)方法证实,在无PⅢ的情况下真正起粘附作用的仍然是PⅠA。淋病奈瑟菌的致病机制复杂,粘附是其致病的先决条件。淋病奈瑟菌入机体后首先需粘附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表面,然后才能进入机体引起一系列病变。以往只认为菌毛是该菌的粘附结构,但近年研究发现,外膜蛋白在致病菌粘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鉴于该菌的结构特点及致病特点,本研究选用淋病奈瑟菌PⅠA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淋病奈瑟菌真核表达载体(pCI-PⅠA),观察pCI-PⅠA的PⅠA在小鼠肌细胞浆和膜上的表达,研究其在动物体内中所诱导的免疫反应,观察免疫产物体外抗菌效果。 本研究工作分以下二个部分: 一、淋病奈瑟菌真核表达载体pCI-PⅠA的构建、鉴定和体内表达 1、淋病奈瑟菌真核表达载体pCI-PⅠA的构建、鉴定 常规酚-氯仿法提取淋病奈瑟菌捷克标准株基因组DNA,根据淋病奈瑟菌外膜蛋白PⅠ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携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Sal I)位点的引物,采用PCR方法获得PⅠA全基因片段,产物经酚:氯仿:异戊醇抽提后以乙醇沉淀纯化;纯化产物和载体质粒pCI-neo分别经EcoR I,Sal I酶切后行凝胶电泳回收目的片段和质粒大片段,经T4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经氨苄青霉素抗性、双酶切和测序筛选出阳性克隆,命名为pCI-PⅠA。 2、淋病奈瑟菌真核表达载体pCI- PⅠA体内表达 6只Balb/c小鼠分成3组,每组2只,分别注射pCI-PⅠA、空白质粒pCI-neo和生理盐水,100ug/35ul/只,初次免疫后10天同剂量行加强免疫一次。末次免疫4天后处死小鼠,取双侧股四头肌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I-PⅠA在小鼠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发现,pCI-PⅠA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获得PⅠA的表达,表明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ⅠA)真核表达载体pCI-PⅠA在动物体内表达成功。 二、淋病奈瑟菌真核表达载体pCI- PⅠA接种、免疫效果的观察 1、pCI- PⅠA的接种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注射pCI-PⅠA(100ug/35ul/只)、空白质粒pCI-neo(100ug/35ul/只)和生理盐水(35ul/只),初次免疫后第3周和第6周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第0周(免疫前)、第3、6、8、10、12、16、18周,自小鼠尾静脉取血,100ul/只,收集血清,第22周自眼眶取血收集血清。采用ELISA方法动态分析小鼠免疫前后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体外溶菌试验观察免疫血清杀菌效果。结果显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效价逐渐升高,至第10周达到最高值(1:4000),维持到第1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至第18周降低到最低水平。 2、抗PⅠA抗体体外杀菌效果的观察 取2张玻片,各滴加免疫血清和生理盐水,其中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加入活的淋病奈瑟菌,数分钟后观察有无凝集,37℃15min孵育后,继续加入新鲜正常小鼠血清(含补体),再孵育30min,反应体系倒入巧克力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24 ~ 48小时后观察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菌落数减少25%即定为杀菌效力为“+”;菌落数减少25~50%即定为杀菌效力为“++”;菌落数减少50~75%即定为杀菌效力为“+++”;菌落数减少75~100%即定为杀菌效力为“++++”;菌落数减少50%以上为明显杀菌,即该血清对该淋病奈瑟菌临床株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 3、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18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注射pCI-PⅠA(100ug/35ul/只)、空白质粒pCI-neo(100ug/35ul/只)和生理盐水(35ul/只),每周免疫1次,连续3周,末次免疫7天后,处死小鼠,取脾制备T淋巴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ml,取100ul细胞悬液于96孔板中,实验孔加入10 ug纯化PⅠA蛋白,对照孔不加PⅠA蛋白,温箱孵育72小时后,加入MTT,孵育4小时后加入二甲桠砜,测OD570值,实验孔OD570值与对照孔OD570值差值代表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实验证实pCI-PⅠA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PⅠA蛋白再次刺激后出现的明显的增殖,与空白质粒pCI-neo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pCI- PⅠA能诱导机体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反应。 结论: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抗原(PⅠA)的真核表达载体免疫保护作用在国内未见报导。本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淋病奈瑟菌主要外膜蛋白PⅠA真核表达载体pCI-PⅠA;后者免疫Balb/c小鼠后能产生血清证实有特异性抗体,抗体在体外有一定杀菌作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实pCI-PⅠA能诱导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由于目前蛋白疫苗制备纯化困难,成本较高,且需重复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等问题的存在,本研究工作为防治淋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疫苗。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兰英,赵桢,王晓涛,屈二军,陈建南;HSP70基因在人胃癌、食道癌及宫颈癌中高表达和癌变关系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4期

2 王继英;武英;郭建凤;呼红梅;张印;;莱芜黑猪保种群促卵泡素β亚基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基因型变化情况[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葛宏华,肖亚中,姚建平;人心室肌球蛋白轻链1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的表达与纯化[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永芬;边传周;;河南省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质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5 赵为;邓科君;杨足君;周建平;任正隆;;景天科植物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6 臧金灿;樊国燕;乔宏兴;丁明星;;RT-PCR技术检测河南省猪瘟病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7 易庆平;罗正荣;张青林;;植物总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8 朱建华,叶棋浓,江泽飞,严景华,宋三泰,黄翠芬;利用GST沉淀技术检测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J];癌症;2003年07期

9 袁建辉,贺智敏,余艳辉,陈主初;Tet调控的乳腺癌耐受蛋白表达细胞系的建立及功能研究[J];癌症;2004年10期

10 马文敏,姜泊,赖卓胜,王新颖,耿焱,韩宇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ADP-核糖基化因子1的表达及其意义[J];癌症;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云君;蔡勇;杨江科;;基于易错POR技术的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脂肪酶YZO2的定向进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郭奕斌;陈路明;孟亚仙;王晶晶;杜传书;潘敬新;;一个广东四川家庭的IDS基因新突变[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于占东;赵双宜;何启伟;王翠花;牟晋华;刘春香;;抗芜菁花叶病毒转基因大白菜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龚束芳;杨涛;车代弟;;偃麦草根茎非质体蛋白质修饰冰晶能力的观察[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英;滕齐辉;曹慧;胡锋;崔中利;;淹水和旱作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兴;张居农;;蚓激酶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BCP-LK~R的构建及其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崔晓燕;方定志;刘秉文;;人肝脏高凝状态相关基因的筛选[A];2004全国血脂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志宇;王健伟;何深一;吴围屏;韩金祥;洪涛;;截短型A组轮状病毒VP6在E.coli中的高效表达[A];山东省药学会2006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娟;赵利;魏丽;刘建涛;曾志将;;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的影响[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雷楗勇;张莲芬;杨健良;金坚;;人β干扰素-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周华;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03年

2 赵建国;鸡解偶联蛋白(UCP)基因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关系的遗传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3 张颖;淋巴细胞HIV-1辅受体的表型剔除对病毒感染的阻断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李琳琳;膳食因素和Calpain-10基因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5 于红;钝顶螺旋藻多糖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孙雪;龙须菜cDNA文库构建及EST和ISSR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7 李永辉;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调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8 赵计林;问号赖型钩端螺旋体毒力新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汉丽梅;鸡端粒相关序列克隆与定位及MDV特异序列定位MD宿主细胞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10 于录;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转运蛋白NorA介导的氟喹诺酮耐药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德林;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基因RAPD标记作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征峥;白细胞介素15基因克隆、改型及其在NCI-H446细胞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巩燕;烟草中乙烯受体NTHK2全长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4 柏亚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5 柏锡;t-PA基因对黄瓜的遗传转化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表达效率分析和密码子改造[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6 邹敏芬;黄瓜DNA伏安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胡洋;h-CR1及m-CR1基因在E.coli和Pichia pastoris中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制备[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8 江汕;人细胞增殖相关激酶Plk3/Prk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9 杨明夏;抗药性相关NYD-Ch和NYD-Tr基因表达与初步鉴定[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10 郑祖宇;E26菌剂对葡萄悬浮细胞防卫反应基因pal和sts表达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92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292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