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淋巴结组织和T细胞辐射损伤效应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4 17:53
【摘要】:目的和意义:本实验以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和正常人淋巴母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以6 Gy γ射线照射作为凋亡的诱发因素,探讨凋亡的发生及调控机理,以期能为淋巴细胞凋亡信号转导机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为临床上肿瘤放疗患者和急性核事故病人放射线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材料和方法:本实验从整体和离体两部分进行。在整体实验中,用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于γ线照后不同时间点检测淋巴结组织和淋巴细胞损伤效应、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变化规律,为Bcl-X_L调控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在体外实验中,人AHH-1 T淋巴细胞经6 Cy γ线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细胞凋亡率、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检测,然后用转基因细胞模型对Bcl-X_L调控凋亡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结果:(1)不同剂量γ线照射后,淋巴结组织严重受损,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在6-12 Gy范围内,淋巴细胞死亡方式以凋亡为主,15-20 Gy范围内以凋亡和坏死为主;(2)6 Gy γ线照射后淋巴结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抗凋亡基因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降,促凋亡基因及其蛋白Bax表达上升;(3)6 Gy γ线照射后AHH-1细胞出现大量凋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4)值得注意的是,用于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的Rh123荧光强度在凋亡早期没有发生改变;(5)Bcl-X_L能有效抑制辐射诱发的T淋巴细胞活性氧产生及Caspase 3的切割活化。 结论:(1)凋亡是中等和中等以上剂量辐射诱导淋巴结淋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2)辐射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与Bcl-2的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和活性氧水平的升高有关;(3)用于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的Rh123荧光强度在凋亡早期没有发生改变,有关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4)Bcl-X_L过表达能通过抑制活性氧的产生以及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 3的切割活化等方式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in this study, the lymphocytic cells of mouse lymph nodes and normal human lymphoblastic cells were us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6 Gy 纬 -ray irradiation was used as the inducing factor of apoptosi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occurrence and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for the mechanism of lymphocyte apoptosis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tumor radiotherapy and acute nuclear accid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oth in whole and in vitro. In the whole experiment, C57BL/6 mic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纬 -ray irradiation, the damage effect of lymph nodes and lymphocytes, the apoptosis rate of lymphocytes and the changes of ap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proteins were detected.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cl-X_L. In vitro, the apoptosis rate, survival rate,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of human AHH-1 T lymphocyte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irradiation with 6 Cy 纬 rays. The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poptosis regulated by Bcl-X_L was studied by using transgenic cell model. Results: (1) after different doses of 纬 -ray irradiation, lymph node tissues were severely damaged and lymphocyt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6-12 Gy, apoptosis was the main mode of lymphocyte death, and apoptosis and necrosis were dominant in 15-20 Gy; (2) after 6 Gy 纬 -ray irradiation, a large number of apoptosis occurred in lymph node lymphocytes, the expression of anti-apoptotic gene and its protein Bcl-2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apoptotic gene and its protein Bax increased; (3) A large number of apoptosis was observed in AHH-1 cells after irradiation with 6 Gy 纬 rays, and the lev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creased. (4)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h123, which was used to detect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did not change at the early stage of apoptosis. (5) Bcl-X_L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the cleavage of Caspase 3 in T lymphocytes induced by radiation. Conclusion: (1) apoptosis is the main cause of lymphocytopenia induced by moderate or higher doses of radiation. (2) the apoptosis of lymphocytes induced by radi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Bcl-2 expression, the decrease of Bax expression and the increase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level. (3)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Rh123 used to detect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did not change at the early stage of apoptosis. (4) overexpression of Bcl-X_L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apoptosis by inhibiting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cleavage and activation of apoptotic executive protein Caspase 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承熊;多聚(ADP-核糖)在哺乳类细胞辐射反应中的作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6年01期

2 田生礼,李健超,刘及;电离辐射对免疫活性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产生的影响[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90年04期

3 范冰;电离辐射对NF-kB的影响[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5年06期

4 王宗烨,徐维邦,宋淑军;电离辐射对骨与软骨的损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年03期

5 陈沙力;蛋白质-DNA相互作用与辐射诱导的基因转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6 寇庆河;宋聚忠;吴健华;彭涛;;寒冷复合电离辐射对小鼠活存率的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1998年06期

7 刘建军;大脑发育和电离辐射[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年02期

8 张卫;电离辐射与人类皮肤肿瘤[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9年03期

9 刘雪琴,金芳华,杨新霞,许冰霞,骆日佑,温祝堂,林乃杰;医疗用品电离辐射消毒灭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范才,张建军,李秀丽,徐莉,陈卫辉,鞠桂芝;电离辐射对小鼠组织金属硫蛋白-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益和;魏伟奇;陈新弟;;福建省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第十次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施恩波;;电离辐射-X射线和γ射线的计量[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现代医疗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昆;徐文贵;孟洪琪;凌翎;陈强;范洪学;;电离辐射对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的影响[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高识;马庆杰;郝继龙;谷树严;;电离辐射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所致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青杰;李玉文;封江彬;陆雪;陈德清;;电离辐射诱导人线粒体DNA缺失和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芦春林;杨业鹏;阮明;孙菲;杜珩;刘景院;洪敏;;热与电离辐射复合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徐勇;杨鲁静;;电离辐射与儿童恶性肿瘤关系[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电离辐射对伤口局部核转录因子NF-κB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含量与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杨宗渠;朱军;陈海军;党从军;刘克波;周杰;王允;;电离辐射对食品食用及工艺品质的影响[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祝淑钗;刘志坤;杨洁;苏景伟;王玉祥;沈文斌;李娟;;53BP1基因沉默对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集团公司安环局 职业病防治中心 供稿;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电离辐射为蔬果彻底“净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整理;电离辐射损伤男性生殖健康 海带多糖提供有效保护[N];中国食品报;2010年

4 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主任医师 侯晓平;不要频繁照CT[N];健康时报;2009年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李安民 整理 张献怀;手机尽量少用为妙[N];健康报;2010年

6 王敏;电离辐射的防护[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谢应朗;谨防医疗照射致癌[N];健康报;2006年

8 希望;影响孕育的5个工种[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记者  毛黎;美发现抗辐射菌自我保护机理[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曾星;神圣的使命[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峰;电离辐射诱导T淋巴细胞损伤的核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枫;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p27~(Kip1)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3 周建华;电离辐射对免疫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和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刘超英;电离辐射与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联合治疗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章波;电离辐射致肠上皮损伤与修复相关蛋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6 马云志;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关志伟;小剂量电离辐射下细胞表面膜受体EGFR和相关信号传导途径MAPK的放射生物学效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8 王英超;乳腺成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5年

9 沈波;RNA干扰对survivin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华;小剂量电离辐射与染色体不分离的关系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明佳;~(60)Co照射后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陈学华;不同剂量辐射对豚鼠鼻粘膜损伤及血清IL-1、IL-6、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5年

3 董娟聪;电离辐射对小鼠免疫细胞间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焦本蒸;分割剂量电离辐射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5 邓鹏;丙酸氟替卡松对豚鼠鼻黏膜辐射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贾海泉;大豆异黄酮对辐射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王凯;腹部照射对小鼠肾上腺的放射生物学效应[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杨剑;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致AHH-1细胞旁效应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李海军;细胞粘附分子与辐射剂量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薛春洪;染料木黄酮雌激素效应对辐射损伤小鼠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310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10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a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