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与疾病相关的离子通道表达和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8 10:05
【摘要】: 细胞膜离子通道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基因、蛋白表达及功能水平上的改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离子通道还是许多疾病的药物靶点,本论文旨在研究原发性红斑肢痛症和脑缺血这两种疾病中不同离子通道的变异、调节和功能变化在疾病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相关的离子通道功能改变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对称性灼痛,热刺激或运动后加重,遇冷后可部分缓解,现在尚无很好的治疗药物。其病因和病生理机制长期以来并不清楚,最近研究发现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Nav1.7突变可导致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疼痛等相关症状。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先后研究了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两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Nav1.7通道突变L858F和V872G的电生理功能学变化,并探讨了温度降低缓解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疼痛的机理。 一、本研究中的L858F突变的受累者为两名儿童,其父亲为无症状的嵌合体。我们对稳定转染野生型Nav1.7和Nav1.7-L858F突变体的细胞的钠通道各项电生理学参数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与野生型相比,L858F突变使得稳态半数激活电位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约9mV,稳态半数失活电位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3mV,L858F突变还使得Nav1.7通道的去活化速度显著变慢,此外通道的复活速度在突变后显著加快,而关闭态失活速度则显著变慢,L858F突变还显著增大Nav1.7通道的斜坡电流,约为野生型的4倍。这些结果提示L858F突变使得Nav1.7通道发生“功能增强”的变化,从而使得表达Nav1.7的外周感觉神经元电兴奋性增强,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表现出相关的疼痛症状。 二、降温可以部分缓解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的疼痛症状,因此我们在对L858F突变体电生理学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又观察了温度变化对Nav1.7通道野生型和L858F突变体门控特性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选择了16℃、25℃和35℃作为参照温度。研究发现:对于Nav1.7野生型通道和L858F突变体,温度降低都使得通道电流密度降低,去活化速度变慢,以及斜坡电流增大。此外温度降低后野生型通道的稳态半数激活电位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而L858F突变体的稳态半数激活电位却向去极化方向移动,所以低温下突变体的激活阈值更接近野生型,这可能是降温缓解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疼痛的生理基础。 三、本研究中V872G突变所累及的患者为一散发病例,我们对稳定转染该突变体的细胞株和转染野生型Nav1.7通道的细胞株电生理学研究发现:V872G突变使得Nav1.7通道稳态半数激活电位向超极化方向移动约3mV,稳态半数失活电位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7mV,突变后通道的去活化速度变慢,复活速度加快,而关闭态失活速度变慢,此外V872G突变还使得Nav1.7通道的斜坡电流增大至野生型的2.5倍。因此我们认为Nav1.7通道的V872G突变也是一种“功能增强”的突变,导致感觉神经元异常放电,患者产生疼痛反应。 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中新发现的Nav1.7通道的L858F和V872G突变都是使得钠通道发生“功能增强”的变化,表达Nav1.7通道的神经元电兴奋性增强,导致患者表现出相关的疼痛症状。温度降低后使得突变体和野生型钠通道激活阈值差异减小,疼痛得以缓解。 第二部分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型在大鼠脑缺血中的基因表达及药理学研究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TRP Channel)是一类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因其分布广泛,参与细胞众多基本生理功能,近年来成为离子通道领域研究的热点。脑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类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脑缺血发生时以及缺血后再灌注可引起神经元缺氧、氧自由基爆发和酸中毒等众多病理生理学变化。以往研究报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M2和TRPM7亚型可被包括缺氧和氧自由基等在内的多种因素所调节,在神经元死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和持续性脑缺血模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别检测了这两种病理损伤过程中大鼠皮层和海马不同时间点的TRPM2和TRPM7通道mRNA表达的变化。 对大鼠大脑皮层的研究发现:在短暂性脑缺血中,TRPM2 mRNA在缺血2h后再灌24h时表达显著降低,减少了66.3%,TRPM7 mRNA在再灌2h、12h和24h时表达都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47.2%,50.9%和68.9%。;在持续性脑缺血中,TRPM2 mRNA在缺血2h、12h和24h时表达都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27.5%,55.9%和19.6%,TRPM7 mRNA在缺血2h和24h时表达亦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26.6%和34.4%。对大鼠大脑海马的研究发现,在短暂性脑缺血中TRPM2 mRNA表达在缺血2h后再灌的各个时间点都没有显著性变化,TRPM7 mRNA在再灌6h时表达显著升高,增加了141.5%;在持续性脑缺血中TRPM2 mRNA在缺血2h和6h时表达显著升高,分别增加了47.5%和31.3%,TRPM7 mRNA亦在缺血2h和6h时表达显著性升高,分别增加了1188.5%和347.4%。结果表明无论TRPM2还是TRPM7在大鼠大脑皮层缺血和海马缺血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都不相同,特别是TRPM7可能在海马缺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鉴于TRPM7通道的重要生理功能和病生理作用,我们构建了四环素调控的稳定表达TRPM7通道的细胞株。四环素诱导后TRPM7通道高表达,并产生TRPM7通道特异性电流,电流的大小对四环素剂量和诱导时间呈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同时我们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了左旋丁基苯酞(1-NBP),,我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对表达TRPM7通道细胞的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发现1-NBP可以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提示1-NBP对TRPM7通道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玲敏;陈静;曾苏;;重组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2B7三个功能性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比较[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2 万军;吴钢;黄从新;蒋学俊;李丽;;ATP敏感性钾通道P266T突变对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1期

3 王菊莉;韩重阳;荆玉红;陈育才;冯楠;吕建军;张月华;潘虹;吴沪生;许克铭;姜玉武;梁建民;王玲;王晓良;沈岩;吴希如;;CACNA1H基因G773D突变对钙通道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4期

4 佘海茹;滕思勇;浦介麟;尚正录;惠汝太;;HERG错义突变V630A和N633S引起QT延长综合征的分子机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5 傅锐斌;吴平生;邱健;向定成;马骏;洪长江;何建新;;氧浓度和钙离子对野生型及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真核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6 傅景庚;王佳琦;曾敏;施慧莉;霍克克;;利用酵母功能检测技术筛选肝癌组织p53基因显性负抑制效应突变体[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熊莉丽;赵鹏;郭志云;张建华;茆灿泉;;人α-synuclein突变体的克隆及细菌表面展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7期

8 周慧;刘梦源;杨冰;程先超;王润玲;;人朊蛋白Glu200残基突变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张小轶;何红秋;刘斌;王存新;;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HIV-1整合酶突变体的耐药性机理(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年05期

10 杨中纯;肖自安;谢鼎华;;CX26不同结构域错义突变体的表达和定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冬;朱诚;胡国成;孙宗修;;镉胁迫下敏感水稻突变体的抗氧化应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朱传凤;吴家和;何朝族;;一个水稻半矮秆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分子功能研究[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3 林植芳;彭长连;徐信兰;林桂珠;张景六;;两个新的水稻缺叶绿素b突变体光合作用的热稳定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周红;王国力;黄培堂;黄翠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新型突变体的分子设计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周静;张国珍;彭友良;;稻瘟病菌一个菌落生长缓慢突变体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婧;张方;王宝山;陈凡;谢先芝;;水稻光敏色素B缺陷型突变体具有较强的干旱胁迫耐性[A];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现代农业——全国植物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王云龙;;载脂蛋白AI及其半胱氨酸突变体结合脂质状态下对内毒素血症小鼠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戴新宾;张荣铣;许长成;匡廷云;;水稻叶绿素b减少突变体的光抑制特性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9 万崎;冯勇;章晓联;陈新文;吴建国;;丙型肝炎病毒E2糖蛋白糖基化位点突变体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免疫学会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赵雪坤;彭友良;;一个新的调控稻瘟菌附着胞形成基因的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淳;我国发现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胡必强邋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发现水稻黄绿叶突变基因[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天舒;玉米中可提取抗艾物质[N];健康报;2010年

4 记者  龙军;杂交稻种子鉴定找到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6年

5 ;白貉的选育[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6 记者 朱兴忠;甘州重离子束选育玉米新品种获突破[N];张掖日报;2008年

7 江南雪舞;病毒“善变”[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近物所;甘肃重离子辐照玉米诱变育种有新突破[N];农资导报;2008年

9 记者 喻波;永德惊现10万亩古野茶林[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靖九江;六成以上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为野生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洁;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基因新突变的发现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2 谢修志;高梁突变体har1的蓝光超敏感反应及光受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重阳;与疾病相关的离子通道表达和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邵明彦;木葡聚糖转移酶基因对棉纤维伸长的调控[D];浙江大学;2009年

5 刘堰;重组人白介素-2(IL—2)突变体克隆及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D];重庆大学;2002年

6 陶园;拟南芥ICE1通过调节赤霉素合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齐晓朋;拟南芥中性蔗糖酶基因AtNIN1(neutral invertase)的功能及其在侧根发育中的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夏石头;拟南芥RFC3基因位图克隆和遗传互补检测与基因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宋爱新;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可溶性结构域的结构改变、转换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欧西军;天蓝色链霉菌cvnA、sarA及rrdA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剑锋;基于基因芯片分析芜菁雌蕊退化突变体(tpa)与野生型的转录组差异[D];浙江大学;2011年

2 石丹;水稻Ds插入易倒伏突变体的鉴定[D];苏州大学;2009年

3 潘小军;拟南芥一氧化氮突变体sno1的筛选及基因的图位克隆[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圣红;AbA与灰葡萄孢菌IPC合成酶相互作用的功能域及灰葡萄孢菌对植物致病生化机理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5 段春阳;拟南芥干旱突变体的筛选及其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D];河南大学;2007年

6 宋景娇;盐沼盐杆菌bop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及BR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和光致变色功能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钟崴麒;水稻少侧根突变体lrl6-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刘丹;葡萄糖氧化酶的体外定向进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9 郑舒丹;鼠抗人CD40突变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芳;水稻向地性突变体的生理研究、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8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18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