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乙酰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1-13 16:58
【摘要】:自从可逆性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发现以来,前30年的研究多局限于探索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参与染色质重塑和基因转录的调控,并发现了作用于组蛋白的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近十年来,随着在细胞核外的细胞成分中发现乙酰化的非组蛋白及其相关的修饰酶,可逆性的乙酰化修饰在多种细胞生命过程中存在调控潜能逐渐得到认识。然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还不明确。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在全蛋白质组学水平对乙酰化修饰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乙酰化组学的复杂性,提出乙酰化修饰可能与磷酸化修饰一样普遍存在,并在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的蛋白质乙酰化鉴定是一个有待继续探索的领域,将会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谱信息。
[Abstract]:Since the discovery of reversible protein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the previous 30 years have been limited to exploring histone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gene transcription, and the discovery of acetyltransferase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 acting on histone. Deacetylase (histone deacetylase,HDAC) and deacetylase inhibitor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 In recent ten years, with the discovery of acetylated non-histone and its related modifying enzymes in extracellular components, reversible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in many cell life processes. However, the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spectrum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complex biological processes is unclea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can be identified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t the whole proteomics level. 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acetylation and suggest that acetylation may be as common as phosphoryla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Comprehensive protein acetylation identification is an area to be further explored, which will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rotein acetylation modification spectrum.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实验室;
【基金】:国家“973”资助项目(编号:2009CB918300)
【分类号】:R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忠玉;林雅宁;许艺玲;;去乙酰化酶SIRT5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18期

2 林琳;罗树生;王灵珏;杨杰;沈海南;田瑞军;;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J];分析化学;2015年10期

3 谷俊侠;冉德园;梁玉婷;乔龙威;李晓云;吕耀娟;郑其平;;URI1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J];临床检验杂志;2013年09期

4 陈美华;张爱蓓;徐靓;;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Ⅰ型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13年35期

5 ZHANG Yi;WU ZhiXiang;WAN XueLian;LIU Ping;ZHANG JiBao;YE Yang;ZHAO YingMing;TAN MinJia;;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lysine acetylome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J];Science China(Chemistry);2014年05期

6 陈思;申乐;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对大鼠脊髓背角蛋白磷酸酶1的表达调控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年08期

7 岳顺利;于思淼;周英;李有为;孙铭菊;张利;张春龙;张朔;周佳勃;;VPA对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05期

8 YANG Xin;LIU BoYa;ZHU WeiGuo;LUO JianYuan;;SIRT5, functions in cellular metabolism with a multiple enzymatic activitie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5年09期

9 张颖;阮祥燕;田玄玄;张俊丽;Alfred O.Mueck;;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在乳腺癌发生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毕静;张雪莲;;原核生物中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荣娜;Junjie Hu;Huangxian Ju;;Highly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Phosphopeptides with High-Index Facets Exposed Octahedral Tin Dioxide Nanoparticles for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琪;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不同修饰间相互调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万军;基于新材料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多肽富集鉴定新方法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周菁;PGRMC1在激素补充治疗中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机制的初步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慕永新;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进人免疫缺陷病毒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姚亚超;VDAC1在K5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山大学;2013年

6 张群芳;赖氨酸乙酰化调节大肠杆菌NhoA蛋白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7 杨潮;转录因子FOXM1在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刘羽;HDAC2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黄锐;Sirt1调控核内LC3脱乙酰化在自噬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陈勇;拟南芥SIRT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抗阻运动对自然衰老小鼠骨骼肌Sirt1/p53/caspase-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仁统;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HSC-T6细胞增殖、凋亡及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李诺;β-榄香烯通过抑制应激诱导蛋白1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株H22生长[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贾承政;中心蛋白C端半分子及其磷酸化性质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越茂松;HDACi对脑缺血性卒中保护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6 黄剑彬;Sirt3在不同热量饮食下的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莹莹;耻垢分枝杆菌ligD和ku突变株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郭红森;大肠杆菌磷酸吡哆醇氧化酶乙酰化位点的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索生宝;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位点预测及其功能分析[D];南昌大学;2013年

10 张伟;儿茶酚胺通过调控β2-AR-SIRT1-p53信号通路诱导宫颈癌细胞化疗药物抵抗[D];河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行;;用C~(14)—乙酸酐作乙酰基测定[J];南药译丛;1961年01期

2 赵戈石,徐青云,张福生;湘西各民族人群异烟肼乙酰化代谢分型[J];湖南医学;1986年05期

3 郭瑞臣,王本杰,倪梅媛,李朝武,栾杨,王晓芸;国人乙酰化表型测定研究(附 203 例报告)[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崔f^,郭瑞臣,刘萍,于继鸣;203例中国人群乙酰化代谢表型测定[J];山东医药工业;1997年03期

5 黄的;张华凤;;赖氨酸乙酰化作用:更为广泛的蛋白调控方式[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年02期

6 张锦生;;蛋白质乙酰化与肺癌及肺纤维化[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7 周洁;Bromodomain[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6期

8 刘霞;张亮;黄荣忠;王啸;王明菊;杨柳;张陆军;陈世刚;谢鹏;;乙酰化生物学研究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9 秦晓琴;邓艳春;;抑癌基因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叶霞;邓华瑜;张力;赵敬;袁磊;;乙酰化酶抑制剂Garcinol对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与机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红利;李新刚;陈燕;吴青;;曲古菌素A调节NB4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和P21~(WAF/CIP1)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发现生命新陈代谢中“乙酰化”奥秘[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曹继军;复旦团队发现生命新陈代谢“乙酰化”新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斐娜;蛋白质乙酰化定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李苗;GATA-1乙酰化对WNK4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王文岩;肝癌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定量及乙酰化分离富集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谢宏霞;SIRT5对STAT3的乙酰化调节及其功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文文;组蛋白H3乙酰化介导TGFβ2上调H9C2细胞转录因子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9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29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