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Abstract]:Backgrou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MSCs) and lycopene (lycopene) have anti-aging effects, but there is no report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lycopene and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immune function of aging body.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ombined with lycopene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ging mice induced by D-galactose. Methods: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tomato erythroid group, stem cell group and stem cell combined with tomato erythroid group. The model group and each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D-galactose solution for 8 weeks. The percentage of blood senescence-related T lymphocytes, serum interleukin-2 (IL-2), interleukin-4 (IL-4) levels and the structure of spleen and thymus were measured after modeling.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the three treatment groups could increase the percentage of CD3 and CD8 CD28 T cells and the levels of IL-2 and IL-4 in serum of aging mice (P0.01).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initial CD8 T cells increas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memory CD8 T cells decreased in the combined group (P0.05). The percentage of initial and memory CD8 T cells in the stem cells and tomato erythroid group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percentage of initial and memory CD4 T cells in each group (P0.05). The thymus and splee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thymic corpuscles were reduced, splenic lymph node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medulla conges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model group. There were no obv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ymus and spleen cortex medulla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treatment grou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lycopene could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ging mice in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was bette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血液内分泌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药理室;
【基金】: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209)~~
【分类号】:R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常虹;孙琳;张颖健;赵金霞;姚中强;徐宁;刘蕊;刘湘源;;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2 潘喜华;仲伟鉴;肖萍;应贤平;施志冲;杨隽;董竟武;郑勇英;;番茄红素调节免疫作用及机制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3 蒋文慧;马爱群;张艳敏;韩克;刘昱;张增铁;王亭忠;黄欣;郑小璞;;骨髓间质干细胞向大鼠损伤心肌组织的迁移(英文)[J];生理学报;2005年05期
4 耿珊珊,蔡东联;番茄红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7期
5 杨德洪;魏勇;;细胞因子Th1/Th2偏移与运动及衰老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4期
6 许婷婷;周艳华;李军;谭广销;刘革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髓脂肪化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4期
7 李彦红;刘颖;秦川;;免疫衰老与T、B细胞改变的相关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8 马建慧;郑兴征;陈虹;刘洪海;;番茄红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1期
9 卢锋;乔玲;马远方;;番茄红素对实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春霞;李炳诗;李峰;梁毅;;番茄红素的医学价值[J];北方园艺;2007年12期
2 陈晓路;陈苹;贾竹青;刘羿男;马康涛;张永珍;周春燕;;人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白细胞抗原表达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3 褚晓倩;王丽;Paulina Duya;边育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潜能[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白海;司志刚;王存邦;薛智文;吴涛;杨小亮;;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7期
5 张清军;高毅;潘明新;姚坤厚;汪艳;;同期输注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免疫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年09期
6 饶龙华;李济宇;;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肝脏移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0年07期
7 洪再发;黄小进;尹震宇;王效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8 裘影影;李晶;;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年09期
9 董永飞;牛朝诗;;骨髓基质细胞向脑胶质瘤迁移的趋化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庞雅琴;周敏;郑子敏;韦健全;;番茄汁对镉中毒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翠娥;张聪恪;;番茄红素软胶囊的安全性评价[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舟;MK和GM-CSFRα在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梁新悦;低剂量辐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效应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镇海文;LPS调节TLR4介导促进心肌细胞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于靓霞;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孙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杜世伟;不同途径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卒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余鹏程;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解琳娜;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特性及其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吕璐璐;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的初步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10 唐晓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DO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aGVHD效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琦;复方红素软胶囊的研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袁文佶;人胎盘间充质样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郭俊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璇;贵州“红酸汤”半成品中微生物区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任海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的调节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张睿婷;人脐带与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7 高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百草枯所致急性肺损伤治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韩夏;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对其IL-10分泌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程念;脉络宁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脑组织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长珠;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肝脏损伤后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娟;王跃;;T 细胞衰老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年02期
2 侯麦花,许桦,杨丽萍;IL-2对正常人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经Fas系统介导凋亡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3 袁暾,魏大鹏,廖林川,王霞,蔡美英;番茄红素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4期
4 陈佩杰;急性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王晓军;太极拳对老年人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陈佩杰;运动免疫学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0年06期
7 潘洪志,那立欣,石刚,李省三,王德才,曹军;番茄红素对大鼠细胞DNA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4年02期
8 徐晋;徐贵发;;番茄红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J];卫生研究;2008年03期
9 宋淑霞,吕占军;T、B细胞衰老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刘玉华;邱玉华;;免疫老化与T淋巴细胞功能性分子的改变[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海霞,徐海滨,严卫星;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年06期
2 陈晓,张亚楼,张月明,牙生买买提,阿孜古丽,温浩;番茄红素干预食管癌细胞系(Eca9706)及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5年01期
3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4期
4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20期
5 赵大洲;;番茄红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7年02期
6 张伦;;开发番茄红素前景广阔[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2000年04期
7 袁暾,魏大鹏,廖林川,王霞,蔡美英;番茄红素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4期
8 ;番茄红素治男性不育[J];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05期
9 廖彩霞,闫春兰,黄聪;番茄红素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9期
10 ;“红帆”添活力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军;蔡东联;曲丹;何芳;陆琪红;王晋;;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立实;陈锦瑶;;番茄红素[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3 刘晓军;蔡东联;曲丹;何芳;陆琪红;王晋;;番茄红素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A];第13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1年
4 王s,
本文编号:2446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44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