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侧颅底迷路下区显微解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3 18:53
【摘要】: 目的:迷路下区是经颞侧颅底各手术入路中常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区域。本课题拟在尸头上模拟耳后经迷路下径路、A型颞下窝径路暴露此区各结构,定量研究侧颅底迷路下区各重要结构的形态特征。总结此区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规律及变异,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数据,提高手术的可预见性,减少手术并发症。 方法:应用10%甲醛溶液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个(40例),显微镜下模拟迷路下径路及A型颞下窝径路暴露内听道、颈静脉球及颈静脉孔区,完成迷路下区内各重要解剖结构的测量和拍摄,,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模拟手术操作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结果:①迷路下区的形态和面积个体变异较大,有26例迷路下区为近似长方形区域,面积约为29.98 mm~2±3.07mm~2,11例由于乙状窦前置颈静脉球大部分位于面神经垂直段以前,迷路下区就变为由后半规管下缘、面神经垂直段后缘、乙状窦前缘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面积约为18.25 mm~2±2.13mm~2。3例颈静脉球顶紧贴甚至高于后半规管下弓峰,迷路下区空间几乎消失;②在迷路下区内经后半规管下弓峰蓝线的迷路下手术入路的角度与水平半规管呈29.12°±3.87(21.45~35.79°)。经此径路开放内听道的可能性为85%(34/40),6例手术操作困难或无法完成均由于颈静脉球位置过高或乙状窦前置。后半规管和颈静脉球顶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迷路下区的纵径是决定手术是否可行的决定性参数,本组测得数据平均为4.61mm±2.56mm。③本组40例经颞下窝A型径路均可完整暴露迷路下区内各重要结构。但术中牺牲组织较多且90%(36/40)对Ⅹ、Ⅺ神经颈静脉孔后缘显露不足。如果病变侵及此区,需术前仔细评估,联合其它径路或设计其它手术入路。 结论:经颞侧颅底手术入路中常涉及到迷路下区处理,但颈静脉球、乙状窦、面神经垂直段等重要结构的个体变异均较大,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多个步骤可能损伤重要结构。因此,我们在处理迷路下区内病变,或者通过迷路下区到达靶区的过程中,应全面掌握各结构间的各种关系,结合手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制定合理手术入路,并在术中充分利用毗邻关系避免重要结构的损伤,提高手术全切率,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
文内图片:耳后颈上切口(右侧)
图片说明: 2.1充分轮廓化乳突:标本侧位固定,做耳后及上颈段切口,上至耳廓附着处上ZCm,后到耳廓后沟后3cm一4cm,下至显露胸锁乳突肌上1/3。见图1。乳突尖卜领角月匈锁乳突}U领线切日图1耳后颈上切口(右侧)沿道上三角以蝶形方式去除乳突皮质,寻找并开放鼓窦。沿鼓窦向前上开放上鼓室,开放面神经隐窝、后鼓室,将乳突腔完全轮廓化,上至颖线,下到乳突尖,前为外耳道后壁,后至乙状窦。显露面神经垂直段,水平半规管、乙状窦、窦脑膜角、颈静脉球、二腹肌峭。见图2。
文内图片:轮廓化乳突(左侧,x6LM)
图片说明: 开放上鼓室,开放面神经隐窝、后鼓室,将乳突腔完全轮廓化,上至颖线,下到乳突尖,前为外耳道后壁,后至乙状窦。显露面神经垂直段,水平半规管、乙状窦、窦脑膜角、颈静脉球、二腹肌峭。见图2。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民;殷善开;;半规管切除术对侧颅底手术入路的意义[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2 付旭东;宋来君;孙红卫;张智峰;张瑞锋;;岩下窦的显微解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1期

3 陈合新,钟世镇;迷路下进路内听道手术应用解剖[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5期

4 陈合新,许庚;迷路下进路内听道手术[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10期

5 王卫,鲁厚祯,高秀来,赵建刚,项玉涛,李海涛,刘谦,李歌明;迷路下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6 王启荣,韩飞,李国华,刘树伟,王德福,王润华;经迷路下开放内耳道的应用解剖研究[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张明广,徐启武,鲍伟民,王克强;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显微解剖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年03期

8 蒋卫红,赵素萍,肖健云,朱翼;颈静脉孔应用显微解剖及其临床价值[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9 沈沉浮,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10 王正敏;第16届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会侧记(耳科学部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年06期



本文编号:251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51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